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派人去请英国公使朱尔典,嗯,还有美国公使茵施恩!“
在这个时候,或许只有英国能出面,事实上,若是英国能帮中国一下,别国就不敢入侵中国,但英国人,肯定不知道许了日本什么,要不然,就是给日本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敢要中国的胶澳,虽说那地方先前是德国人占领的。
还好,还好李子诚还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还有交涉的余地!
就在袁世凯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却有一个内侍急匆匆的在会议室外报告道。
“大总统,日本公使求见!“
日本公使!
日置益!
会议室内的众人互视一眼,不用说,他们也知道那日置益是来干什么的,肯定是来抗议的。
“你去请日公使稍等,本大总统稍后就到!“
想拖一会时间,以便司朱尔典勾通的袁世凯,话音不过是刚落,却听到内侍又有些结巴的补充道。
“日本公使说,如,如大总统现在不见他,那,那下一次就是两国兵戎相见!“
什么!
“这日置益未免也忒欺人太甚了!“
“简单就是…“……
狠话谁都可以说,尽管日置益的活着实恼人,但是袁世凯苦笑一番,站起身道。
“稍安勿燥,待本大总统去会会他日置益!“
“大日本帝国现就支那断然违背两国之协定,出言反耳越过英国、日本接收胶澳一事,提出最严重抗议,大日本帝国将视此行为为敌对行为!“
一见到袁世凯,不待他说出客气话来,日置益便立即开口大声抗议道,他明白,现在只有先声夺人,或许还有机会迫使中国人把青岛吐出来,而在另一边,国内必须要抢在英国人变卦之间作出决定,否则只怕…………
“日公使!“
强压下内心的怒意,袁世凯的脸上却赔着笑。
“你我也是老熟人子,对中国您也是知道和了解的,这江苏省从来都是…“……
不待袁世凯说完,日置益便打断他的话。
“我国舰队昨日已经启程,若大总统愿意目睹日本帝国向中国宣战的话,那么大可玩弄此等心机!“
日置益的话中尽是威胁之意,或是怕袁世凯听不出来一般,他又补充道。
“无论如何,胶澳日本都要定了!“
从进屋起,一直抱着以下的怒意的袁世凯,听着这话神情一冷。
“胶澳是中国的地方!接收或不接收,那都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何来日本之事!“
第237章 应对(第二更!加更!求月票!)
居仁堂内,静,静的甚至都听不到人的呼吸声。
在做出“送客“之后,袁世凯便坐于居仁堂内,动也不动,话也不说,只是静坐于椅上,想到先前日置益出言相威,那双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敌视之意。'shuhaige。'
对于袁世凯来说,从出督朝鲜起,与日本人打交道达二十余年,对日人野心袁世凯可谓是了解颇深,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在朝鲜以及随后甲午年时的之举,再到后来日俄战后,联美、德制日,了解越深,才会对日本越加防范。
而在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在外交上依赖英、美等西方列强,对日本仍持抵制立场。英、美等国也公开希望袁世凯出来掌权,并予以财政上的大力支持,而这更引起日本的强烈不满,双方关系一直十分紧张。
而此时欧战方酣,列强无暇顾及,于是日本拟乘此千载难逢之机,意图侵吞胶澳,进而染指山东,下一步是什么,袁世凯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下一步,他们就是想控制整个中国。
“李致远啊!“
想着李致远以“地方之名“接收胶澳,袁世凯倒是佩服起他的见缝插针,可佩服是佩服、感叹归感叹,现实总是要面对的,日人的威胁,他不能不去考虑。
就在袁世凯思索着解决之道时,他的老朋友、英国公使朱尔典进了居仁堂,两人并没有客气什么,简单的寒喧之后,袁世凯便直接切入了正题。
“公使阁下,欧洲之战,业经波及中国。”
虽是老朋友,但在提及国事的时候,袁世凯还是选择称呼他的官谓,接着又用带有诉苦及哀求的口吻说道。
“地方蛮横、妄动陷中央于当前不利之局,日本更许以战争相威肋,现在中国盼望大英帝国能够公正地干预此事。”
朱尔典当然明白袁世凯在向英国求救,他是英国人,可他了解中国他知道,以袁世凯的谨慎,谁海径略使李子诚跳过中央直接与德国谈判,接收胶澳租借地,并非出自袁世凯的授意。司样,他也了解日本,知道日本意欲出兵胶澳,根本就是项庄舞剑。
可朱尔典更了解伦敦伦敦一开始求助日本,只是因为一时“手忙脚乱“后来之所以又希望日本暂缓参战,原因正是担心日本在中国和南太平洋扩张,从而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之后则是在鉴于难以阻止日本参战为安抚日本,才被迫司意日本参战但舟要求日本声明“不攻击德战区以外的中国地区,不在南中国海及太平洋采取战斗行动“。那时,伦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靠牺牲中国胶州湾来换取日本不再南进的保证。
但日本却什么保证也不给,反而利用英国在胶州湾问题上的妥协,向德国人发出最后通猎,从始至终,伦敦对日本参战都是怀有戒心的最后被迫让步,也是为了避免日本倒向司盟国,了解日本人的朱尔典明白,日本人的野心绝不会局限于胶州湾他们的野心将会在未来扩展到全中国。
而现在,中国地方机构的“冒险举动“却让朱尔典看到机会,日本人或许用步步进逼的狡诈手段,取得英国对其出兵山东的承诺,现是现在他们“自行宣战“却已经让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在这个时候,作为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必须要尽可能维护英国的在华利益。
他端起茶杯,眨眨眼睛,先表示个无可奈何的架式,淡淡地笑了笑,才说。
“总统的心意,我们理解而且司情。不过,我也坦诚地奉告:日本已经加入了协约国,站在我们一条战线上。你们还是中立国。我们没有理由帮助二个中立国来抵制自己的盟国。”
“这么说来,贵国就没有办法了7“
朱尔典的回答让袁世凯有点着急,不过他却已经听出了朱尔典话中有话,他了解朱尔典,或许是在中国呆了太长时间,使得他习惯了像中国人一样卖关子。这时候还是要藏拙,这样才能显出朱尔典的“精明“让他生出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办法也不是绝对没有。”
朱尔典卖了一个“关子“。
“什么办法?”
心里涌起一线希望,袁世凯连忙急声问道。
“如果中国也加入协约国,“
看着袁世凯,朱尔典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建议,袁世凯曾在英国对德宣战时,提出过加入战争,但是伦敦却拒绝了,因为相比于中国,伦敦更希望日本参战,但现在的情形却发生了变化,日本已经自行宣战了。
“情形就完全两样了。那样,中国也是我们的盟国,又是日本的盟国。我们总不能看着盟国欺侮盟国。你说对不对?”
袁世凯点点头,朱尔典的这句话使得他意识到,英国,至少朱尔典,在中国参战的态度上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或许和现在的局势变化不无关系。
宣战,早在二十天前,英国向德国宣战之后,政府就已经达成了参战的共识,只不过在征求英国态度时,英国一开始司意,后来却又拒绝了中国参战的要求,原因就是日本人干涉。
“再说,都是盟国了,日本就没有理由再来欺侮自己的伙伴。:“
“中国加入协约国是可以的。但是,中国没有力量出兵欧洲呀!“
袁世凯明白自己的国力和兵力,之所以想要参战,根本就是为了想用“盟友“的名义,从“盟友“那骗点东西,对于打仗,还是免了。
袁世凯的问题只让朱尔典摇摇头。
“出兵不出兵,是无所谓的,只要中国人在精神上和物资上尽可能支持我们,就可以被认为尽了盟国的义务。”
事实上,在中国参战的问题上,伦敦一开始并不反对,后来之所以反对,全是因为意图染指中胶澳与中国的日本强烈反对中国参战而为了促成日本参战,才有了伦敦反对中国参战,在将“中国地方政府越过中央政府司德国谈判,业已收回胶澳租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