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无语)-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信我,凯贝尔先生,很快,我们就会办成这所大学,还记得我们的之间的承诺吗?”

    李子诚笑着反问一句。

    “当然,李”

    凯贝尔用力的点下头。

    “你提供一座学校,而我负责把这所学校建成亚洲,甚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学校,我向你保证,这所学校内会拥有德国第一流的学者任者,而且它的教学仪器也是最先进的,同时我本人将会向“德中学会”申请一笔经济资助,相信我,他们一定会乐意向您的大学提供这笔资助。”

    凯贝尔信誓旦旦的说着,对于他个来说,他相信随着这所中国最大规模的大学建成,很快自己的将会达到人生荣耀的最顶点,自己将会开创一个历史,也许二十几年后,在这所大学中,还会出现自己的塑像,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名字将会随着这所大学一同几十年、几百年的传承下去,即便是一百年以后,只要这所大学存在着,自己的名字就必将为世人称道,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容易且简单,那就是把这所大学办成一流的大学,只有一流的大学才不会被时间所淘汰。

    “这所大学,在建成之后,我完全交给你,请你记住一点,我希望这里能够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他们和他们的学识将会重塑这个垂头丧气、喑哑沉沦的国家”

    认真的盯视着凯贝尔,了解他的野心和愿意的李子诚明白,在很大程度上,他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无论出发点如何,两人都希望把这所大学办好。

    “李,请你相信,这所大学将会成为真正的科学福音的圣殿”

    此时凯贝尔用一种极为神圣的口吻说道,他相信自己可以把这里变成科学的圣殿。

    “李,还有一个问题,你的副校长也就是学校的总稽察选择好了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极具名望的中国文人,而且他必须要懂得教育,因为,我们……”

    不待凯贝尔把话说完,李子诚却看了一下时间,然后微微一笑。

    “凯贝尔,相信现在德华大学的总稽察应该已经快到了连云港”

    这里就是连云港

    从马车上下车之后,先看一眼那宽敞的黑色的柏油街道,再踏上马牙石铺成的人行道。

    估且算是城市吧

    蔡元培在心里嘀咕一声音,这会属同盟会,却于数月前丢下一纸辞呈同唐绍仪一共辞职的前教育总长,这会正在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座算不上城市的城市。

    道路远比任何一座中国城市的道路更为宽敞,即便是在欧洲留学时,蔡元培也未见过这般宽阔的道路,若是再加上这路边的行车道和人行道,怕这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了,而再看道路两侧,却见不到与宽阔的街道相衬的建筑,人行道旁侧尽是那种两层高的、西式的一眼可以看出是那种木制的临时建筑。

    显然从这些建筑可以清楚的查探到,这座城市还在建设期间,准确的来说,这座城市只是用道路勾勒出一座城市的雏形,看着这并不算热闹的街道,蔡元培特意低头看一眼脚下的青色的马牙石路,这道路显得非常整洁,甚至可以用非常干净来形容。

    “当真不愧是用人命换来的卫生啊”

    嘴边感叹之余,蔡元培到是对这连云港充满了好奇。

    “蔡先生”

    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蔡元培连忙扭头看去,只见一位穿着黑大衣头戴黑礼帽的年青人正笑着朝自己走过来,他一边走,一边摘去手套,朝着自己伸出了手来,是李子诚,就是他的一封信,把自己从上海拉到了南京。

    “李先生”

    “叫我致远,子诚都行,这个先生嘛,先生当得,我当不得”

    李子诚自谦的笑说着,不待蔡元培应话,又继续说道。

    “走,咱们边走边说,车就在那边停着”

    车停在百米外街口纬路的停车带上,尽管现在连云港并没有几辆车,可规章是自己制定的,自己总要带头遵守,连云港用严例苛规换来的规矩,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自己也不例外,没有人遵守或者不被严格遵守的规则,还不胜没有规则。

    “致远,说实话,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谁都没想到,你会办大学”

    跟着李子诚向前走的时候,蔡元培如实的说道,他的那封信在上海的朋友之间引起一番争论,在很多人看来,李子诚无疑就是袁世凯的支持者,所以,一些朋友劝自己不要来连云港,以免为人所利用。

    “因为我以及**的将来发展需要大学,而且中国也需要这所工科大学我们这个国家落后世界太多,若想奋起直追,只有在教育上下苦功,只有在教育上奋起直追,我们才有可能追赶其它的国家,而且,连云港的发展,**公司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么一所高等大学”

    李子诚全未隐瞒自己的办大学的用意。

    “所以,我才会同德国人合办这么一所分校当然,这只是开始,以后沿着陇海线,我还会投资更多的学校,大学、中专、中学、小学或许我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我在做,只要我在做,在不停的做,我就能对得起自己了”

    听着李致远的这番话,蔡元培不禁认真的看着这个年青人,他的这番自白若是传出去的话……感叹之中,他却看到李子诚停下脚步,手指着连云港的街道。

    “当我回到自己的祖国时,我曾考虑过,我要留下一些什么,不错,我可以留下这么一座城市,甚至沿着陇海铁路,我可以留一座又一座城市,但……”

    转过身笑望着蔡元培,李子诚又开口解释道。

    “但留下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工厂就足够了吗?不,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不够的,相比于城市、工厂,我更愿意留下一座座学校,所以,在未来陇海铁路所有的赢利,都将会被用于投资教育”

    惊讶的看着李子诚,蔡元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陇海铁路所有的赢利

    “只有如此,才能让沿线的学龄儿童、少年,能上得起学,从小学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的都是由陇海铁路支付的”

    沉吟片刻,未来理会蔡元培的惊讶,李子诚又补充道。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现在,真正变为事实的,就是这么德华大学,所以……鹤卿,我希望你能办好德华,因为德华将如连云港一样,连云港是陇海的龙头,同样德华也将是陇海教育的龙头”

    面对这样的期待,蔡元培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如果说初来连云时,还有些隐忧,而这会,李致远的这番话,却彻底打消了他的隐忧和顾虑。

    “致远,德华的课程安排是“科学+孔子”,即教学内容上的德国化与教学形式上的中国化,德国教员讲授德文、世界历史和地理、数理化及法政、工程技术、农林和医学等西学课程。中国教员教授中国经学、文学、人伦道德、历史、舆地等中学课程,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学习体系,但现在经学早已为落伍,理应……”

    曾经当过几个月的教育总长,又曾创办中国教育会的蔡元培岂会不知道德华大学,当然也知道那里的课程安排,而对于鼓吹新式教育的他来说,经学自然很难讨得他的喜欢。

    “鹤卿,怎么才能尽可能的安排好课程,我不懂,但是我知道一点,也就是这所学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微笑着,李子诚说道。

    “我希望这里能够培养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师,并能成为一针催化剂,他们和他们的学识将会重塑这个垂头丧气、喑哑沉沦的国家同样也会重塑这个沉沦数百年的民族一切,都将从这里开始。”

    蔡元培点点头,这正是自己之所以不顾朋友们的劝阻来到连云港,出任这所“规模空前”的德华大学总稽察的原因之一。

    “而这就要求一点,要求这里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可以承担起对祖国的担当”

    说着,李子诚沉默片刻,在后世,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就是为美国培养人才,尽管在这个时代,那些在海外学成的精英们,总是会抛弃一切回到这个国家,但有些话自己还是要说。

    “可是,如果,我们连文化的根都断了,在文化上失去了归属感,那么,他们还能承担起对祖国的担当吗?”

    不待蔡元培反驳,李子诚又是笑了笑。

    “我们别去争辩,你不是倡导学术自由嘛,我想你总不至于在这所大学里,容纳不下咱们自己的文化吧而且,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你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