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无语)-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来自本土的由赫赫有名的“大海军主义”倡导者、主管胶澳租借地事务的帝国海军署国务秘书梯尔匹茨的亲笔信,彻底的打消了凯贝尔想要办一所真正的“德华大学”的念头,办一所大学,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没有钱,自然也就不可能建成他心目中的大学的。

    可是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及海军部官员的凯贝尔,却一直无法放下“德华大学”的野心,甚至于,在这所学校内,之所以要求学生们称学校为“德华大学”也正是因为这个“大学缔造者”的名衔在诱惑着他。

    “一百年后,所有人都会忘记格奥尔格?凯贝尔,可只在德华大学存在,世人就会记住格奥尔格?凯贝尔”

    当心底的这个声音再次响起时,凯贝尔却又无奈的叹口气,也许,再过几年,自己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凯贝尔先生,六合公司的李子诚先生来了”

    “哦,快请他进来,不,我亲自去迎接他”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在某种程度上凯贝尔非常佩服这位“发明家”,所以才会在听到李子诚拜访时会显得有些激动,原本在得知李子诚来到青岛的消息后,自己还曾想邀请他来德华,可没想到,现在他竟然主动上门了。

    刚一走出办公室,凯贝尔便看到站在办公室外的一前一后的两个中国人,望着站在前方的那个穿着黑色呢绒大衣的年青人,凯贝尔的脸上挤出了笑容。

    “李先生,欢迎您来到德华”

    凯贝尔说的是中文。

    “你好,凯贝尔先生”

    李子诚说的却是德语,虽然德语并不算流利,但还是让凯贝尔一喜,连忙改用德语说道。

    “我一直想邀请您在合适的时候访问德华,可是……不过,我想,我们之间,已经打过一次交道了”

    凯贝尔意有所指的说道,前些天,那些洋行的经理们可是没少抱怨,六合公司挖走了一大批德华的毕业生。

    “凯贝尔先生,此次来德华,正是想表示我的感谢,感谢凯贝尔和德华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工科人才,现在,他们的所学将在六合公司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想这应该远比在洋行出任翻译,更适合他们的发展”

    “当然,”

    凯贝尔肯定的点下头,同时请李子诚进入自己的办公室。

    “不过,李先生,这次您似乎来早了点,这一届学生毕业要到明年四月份,嗯,您早来了五个半月”

    尚不清楚李子诚来意的凯贝尔试探着说道,在他看来李子诚之所以主动来德华,恐怕还是为了这一届的一百名毕业生,在凯贝尔看来,眼前的李子诚不仅仅是一名发明家,同样他的眼光看的非常深远,单就从他不惜高薪挖走德华大学的毕业生这一点,就能看出他远比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更有眼光。

    “凯贝尔先生,我来这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那些学生,更是为了德华”

    李子诚开门见山的道出了自己的来意。

    “哦”

    “我想请问凯贝尔先生,是否有意,在连云港设立一所德华大学的分校”

    凯贝尔的双目一睁,看着李子诚,半晌才回过神来。

    “德华大学?分校?”

    (说实话,无语真的没想到,历史还有一所一建校即为“亚洲第一理工学校”的德华大学,哎可惜了)。。。

    更多到,地址'(m)無彈窗閱讀'

第110章 文化远征(第二更)

    青岛迪特里希山东麓的半坡上坐落着一幢优美华丽、气势非凡且极具浪漫色彩的别墅式官邸,这里便是胶澳总督府,也是德治青岛的心脏。

    “总督先生,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的建议。”

    面对着麦耶?瓦尔德克总督,格奥尔格?凯贝尔郑重其事的说道,昨天,那位李子诚在德华说服的自己,准确来说,是他构思的那个“德国和中国合办的全亚洲无论是其质量或是规模都属第一流的大学”。'搜索最新更新尽在shuhaige。'

    “凯贝尔先生,在这里,我需要提醒你注意到一点,连云港在未来将会是青岛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如大连、上海、广州一样”

    作为胶澳总督的麦耶?瓦尔德克早已经知道李子诚将会来青岛,对于这位“名扬中外”的发明家、企业家,尤其是他的连云港开工之后,他的眼睛便片刻未曾离开对其的关注,无论是连云港的创建,或者**从挖空大连的日本工厂,他一直都在关注着。

    而这一次他来青岛之后,更是倍加关注,也知道他下榻在风景优美的“沙滩宾馆”。这是一个位于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旁边的假日型宾馆,随行21人,总共包住了8个房间。当然也知道他的房间正好面对美丽的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湾。

    相比于其它人,身为胶澳总督的麦耶?瓦尔德克敏锐的意识到,未来连云港的存在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岛造成成冲击,连云港的发展同青岛一样,都是一港一路,而相比于胶济铁路,直达中国西北腹地的陇海铁路将会连接更为庞大的市场,这会使得连云港更加的繁华,到那时,青岛甚至有可能被边缘化。

    这绝不是麦耶?瓦尔德克所能接受的,如果不是因为苏北靠近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恐怕早已经开始着手对连云港的打压。

    “但是总督阁下,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改变连云港已经筑港,陇海铁路已经动工的事实,这并不是我们所能阻止的,对于德国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在这一事件中谋利”

    格奥尔格?凯贝尔当然不是傻蛋,他知道眼前的这位总督在意的是什么,他在意的是青岛,在意的是胶澳。

    “总督阁下,不可否认,连云港或许会对胶澳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冲击却是非常有限的,胶澳的重心在山东、同时辐射河北,而陇海铁路却是江苏、河南、陕西以及甘肃”

    当然格奥尔格?凯贝尔并不是要和总督争论两地的冲击,这次他来拜访总督是为了得到总督的支持,在连云港设立德华大学的分校,只不过这个分校的规模更大。

    “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更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青岛,而是整个德国的利益”

    一句话从格奥尔格?凯贝尔口中吐出之后,麦耶…瓦尔德克总督的脸上浮现出一些不满,他的意思难道是在指责自己就不曾考虑德国的利益吗?

    “凯贝尔先生”

    “总督先生,请听我的解释”

    凯贝尔认真的说道,这时他的那种学者式的困扰脾气涌上了心头。

    “无论是阁下或是我本人,我们都知道7年前发生的“摩洛哥危机”,使德国清醒地认识到,在英美列强挟制下,以武力在海外开疆拓土,暂时还没有德国的“用武之地”。德国国内一些自由主义政治家,开始酝酿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在规避战争的孤立主义危途中寻求德国个性的“世界政治新模式”——既安全可靠,能有效地规避战争,又有利于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德国文化,进行无硝烟的“道义征服”。在政策转向过程中,英美通过教会在华办学进行文化渗透,既有启示,又使德国感到了一种竞争压力,也就是从那年起,我们几乎是用一种追赶的姿态,进行对外政策的调整,把对外文化政策与外交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并立,并坚信德意志这个崇尚哲学、教育和科学的民族,能够在这场特殊竞争中后来居上。最终,这个理念促成了今天的德华大学”

    在凯贝尔提及德华大学的起源时,麦耶?瓦尔德克始终保持着沉默,凯贝尔讲述的是事实。

    “作为后起的工业国家,德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角逐中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老牌强国那里分到一杯羹。而德华大学的系科设置和教学过程始终贯彻了这种竞争意识。

    早在在德华大学之前,美国在山东的基督教大学早已设立,并形成很大的势力。德华大学设立伊始,即把山东基督教大学列为竞争对手。当时我们仔细研究了前者的学科设置,结合当时中国实际需要,英美在中国所办的大学,都以神学和医理为主,唯缺工科,如我以办工科为主,就可以同英美竞争。因此,德华对工艺科尤其重视,工科教学正是德华成功的根本所在,而事实证明,德华是成功的,今年有8764名中国学生来青岛报考德华,可是德华受限于规模却只能接收100名学生,总督先生,我们创办德华的目的是什么?”

    凯贝尔的一声反问让麦耶?瓦尔德克沉默下来,他在思索片刻后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