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无语)-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理?斯瓦伯先生来了,摩根先生。”

    雪丽小姐的声音。

    “请他进来,雪丽小姐。”

    刚刚抵达纽约,只在酒店休息了几个小时的查理?斯瓦伯走到了摩根的办公室门外,深吸了一口气,尽管他是美国钢铁公司的总裁,但是每一次见到摩根的时候,却需要给自己一些勇气,尤其是想到他的那双眼睛。

    在查理?斯瓦伯进入办公室,摩根却已经从办公室中央微笑着上前迎他,能够让摩根亲自起身相迎的人并没有几个,在全世界甚至都不超过十个人。

    “啊,进来,查理,请进。”

    “摩根先生!”

    待查理?斯瓦伯走进房间后,雪莉小姐在他身后关上门,回到她的办公桌旁坐下。

    看似笑容可掬摩根对着查理?斯瓦伯做了个手势,让他坐到一把安乐椅上,离着这间宽敞的办公室开会的地方很远。查理?斯瓦伯坐到那张椅子上,而这时摩根却向墙边走去,打开两扇门,露出了一个酒柜。

    “喝什么?查理。”

    “谢谢,先生,嗯――来点儿苏格兰威士忌?”

    “查理,我也爱喝这种酒。我陪你一起喝。”

    而查理?斯瓦伯瞟了一眼他的手表,现在是上午十点十五分,这意味着自己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如果摩根先生不特别要求的话,自己只有十五分钟。

    这时,摩根却在精致考究的水晶玻璃杯里斟上了30年的ballantine’s,当然他完全不用冰桶。

    “要水吗?掺点儿汽水?”

    站在酒柜前的摩根问道。

    “不,谢谢,不掺水。”

    摩根点头赞同着,把酒杯拿了过来。他们互相敬酒,品着威士忌,查理?斯瓦伯依然等着谈话开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在两个小时前收到自己的连夜在火车上准备的书面报告,所以……而摩根注意到了这一点,便严厉眼光朝他望了一眼,似乎是在责怪他在耽误时间。

    被那双眼睛一盯,查理?斯瓦伯的心头一紧,连忙开口说道。

    “公司准备引进一种新型炼铁高炉,预计仅采用其技术改造现在高炉,可提高30%左右的产能,同时降低10%生产成本……”

    每一个数字都是缩水的,但这却是为了“稳妥”,而摩根则认真的听着,实际上他已经看过了那份报告,知道为什么查理?斯瓦伯会从匹兹堡来到这里,因为那个东方人的开价实在是太高,又是一个东方人!

    自己今天是怎么了?

    摩根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同时开口说。

    “刚才我已经看过了那份报告,不得不说,那个人的确非常贪婪,不过……”

    在说“不过”这两个字的时候,在豪华的办公室里,摩根放下手中的酒杯。

    “可以安排我们见上……”

    话到嘴边,摩根却又把话收了回来,同时一摆手。

    “查理,你先在纽约住下来,至于这件事……先等一等!”

第009章 会馆会餐(第二更!求推荐)

    尽管正值隆冬,天空中飘洒着雪花,但此时整个唐人街,此时完全被浓浓的春节氛围所笼罩着,时而响起鞭炮声,新春的对子,彼此的问候声,而更多的却是出现在唐人街上的一个个中国式的花灯,此时整个唐人待都充满了正月十五的喜意

    而在街道上,更是一片人头攒动,虽说今天3月3日,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这一天却是中国的正月十五元霄节,也正因如此,很多美国人来到这里,感受着“元霄佳节”的气氛,体味着这里的异国风情。

    在唐人街中华会馆一楼的大厅中,不过只是下午,但唐人街内没有家人相伴的人们便早早的来到这里,彼此寒暄、客套,对于这些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里才是他们的家,或许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够得到一年之中难得的放松与惬意。

    家乡的酒像是兴奋剂一样,虽说人们还远未将人们感官刺激到神经的末梢。但是喝了一些酒后,人们的言语变得放肆大胆了,行为变得轻浮了起来,说着广东话、福建话的人们,在酒桌上放声大嚷着,伴着他们的互相敬酒的举动,酒一杯杯的下了肚,甚至于开始调戏起了会馆特意找来的十几名妓女,这是一年难得的一日轻松。明天之后,他们又将再一次投入了艰辛的生活之中。

    “哎!”

    喝下一口烈酒,环视着周围那些用乡音交谈的同胞们,李子诚便无奈的叹了口气。

    等待,等待总是熬人的,尤其是没有任何音信的等待,从匹兹堡回到纽约之后,原本自己信心满满的以为最多三天,摩根就会来找自己,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三天。

    整整十三天,别说是摩根,就是美钢也没派人来和自己谈判,似乎他们真的被自己开出的高价吓回去了。

    心叹一声,一杯烈酒又下了肚,挤出笑容,看着周围的同胞们,听着那自己根本就不懂的乡音,心底反而更郁闷了。

    这个阿四口中的中国人的“节会”和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甚至自己坐在这里就像是外人一般,几乎每一桌都按照人们的口音分布着,这些客居纽约的华侨来自粤闽各地。本省人与本省人不通语,本府人与本府人不通语,虽比邻莫问姓名。甚至于就连同他们之间的说话也都多赖传译,就连同之前纽约洪门堂主发言时,说的竟然都是英语,而不是汉语,自己说的这一嘴“官话”对他们来说是“外星语”,他们说的方言对自己来说未偿又不是“外星话”。

    原本以为能够在这里找到归属感的李子诚,听着身边这些人说着自己根本听不懂的方言,无奈的苦笑了一下。

    “祝大家新年发财、大吉大利!”

    主动站起身,端起一碗酒,冲着桌边围坐的人敬了一碗酒后,李子诚便告了个歉,离开了桌子,朝着中华会馆的后院走去,至少抛开那些粤闽方言来说,看着那些人、看着这中国式的建筑,能够让自己找回一种归属感。

    可大厅内身后喧嚣的人们不时的扰乱着李子诚的心绪,尽管在这里,在中华会馆,自己同样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排斥,因为自己是北方人,说的是北方官话,就像这大厅里一样,粤省人居左,闽省人居右,除去偶尔的敬酒之外,两者甚至不相往来。

    “哎……”

    同样的一声叹息在不远处响了起来,再一看,那边的走廊中站着一位西装革履却显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他的神情中似乎也带着一些苦闷之色。感觉有人在看自己,穆藕初抬起头顺着视线看到不远的年青人,礼貌的微笑一下。

    “怎么,席未散便……”

    穆藕初主动走运去打了个招呼,一开口,一派江苏官话听在李子诚的耳中,瞬间便多出了些许亲近感。

    “兄台呢?”

    李子诚说着,两人同时一笑,对于唐人街来说,他们两人就像是“外国人”一般,尽管同为华人,但却因为语言、省籍在这里并不怎么受欢迎。

    “穆湘?,字藕初!上海人!”

    在穆湘?抱拳行鞠自我介绍后,李子诚连忙学着他的模样行了一礼。

    “李子诚,字……”

    略作沉吟李子诚吐出了两个字。

    “致远!”

    致远是自己的网名,这时候冒然提到字,一时间实在想不出什么好词的李子诚只好拿自己的网名充数。

    在两人稍做介绍之后,或许是因两人同样都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排斥的缘故,两人像早已熟悉一般,坐在公馆后院凉亭内谈了起来。

    “……不怕致远笑话,两年前,湘?,是靠着太太典当的陪嫁的首饰,方才得已留学美国!”

    已经三十六岁的穆湘?在提及这些些全没有一丝隐瞒之意,两年前在做出决定时他已经34岁,而且结婚已有9年,是太太典当了首饰,再借了一千元,踏上自费留学美国的路途。

    “哦!”

    看着眼前的穆湘?,李子诚倒为他的话到是多看他几眼,在他这个年龄出国留学本就少见,按照很多书上所说,清末留学大都是留学日本,其中不泛父子,但年龄稍大者却大都是为谋得功名,选择美国自费留学的……

    在接下的聊天之中,李子诚才知道,穆湘?家世代以种棉花为业。到他父亲这一辈开了经营棉花的花行,曾经远近闻名、盛极一时,不过到他少年时,家道已中落13岁就进一家花行当了学徒,这一呆就是11年,对中国棉纱业的弊病有深入骨髓的认识。甲午战败后,他便决心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