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龙竹)-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211章 推广刀术
  
  函谷关内外紧锣密鼓准备着大战,盟军各国人马全部在打造云梯、运输攻城武器等等,一时间关内关外,黄尘古道,战马嘶叫,金戈铁马,烽烟弥漫,鼓声阵阵,号角不断,都在演武列阵,操练备战。
  辰凌远在燕国偏僻一隅,同样在加紧操练将士,尤其是那两万羽林军和两千特种兵,严格的训练,丰沛的食物,可观的粮饷,精锐的装甲让这些新军和精英甲士,迅速焕然一新,成为全军的王牌。
  不过辰凌并不满意于此,因为他知道,魏军、赵军、秦军,将士的身体素质相当好,光是走向下坡路的魏国,魏军主力的武卒,身体彪悍勇武,格斗与冲杀的本领都很强,像是经过生死锤炼一般。
  如果这支两万燕军与一万魏军正面冲杀,也绝对没有赢的可能。
  但辰凌也不气馁,毕竟燕国六百年不曾打过硬仗和狠仗,如果加紧残酷训练,然后通过与齐军作战来磨练,相信燕军将士会成熟了,燕国人生长在北方苦寒之地,身体高大魁梧,适合冷兵器交锋作战,唯一缺乏的就是军纪、训练与沙场实战。
  每日批阅完奏折,与大臣们议过朝政,辰凌都会抽出世间来到步云山,亲自指挥将士们操练,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为百夫长以上的武官,讲解带兵厮杀,野外生存的常识。
  此时练兵的将士穿着统一的蓝色长衣,外披甲胄,上万人迈着同样的步子喊着同样的口号,长持长枪,有如一座正在移动的山岳,以无坚不摧的气势向前走着。
  锵锵锵……
  兵甲如水波一般展动,阳光下,银光闪闪,甲胄摩擦铿锵作响。
  “出枪,刺!”
  “嗨!嗨!嗨!”上万人吼声如雷,震得山谷树木都在晃动,鸟惊乱飞,兽恐飞奔,在大军的威猛气势面前,百兽臣服。
  两万新军又分几个方阵,有手持五米长矛的方阵,有手持三米长戈的方阵,这些属于重兵器,一般用来正面交锋的最前排,使用长武器阻隔对方的冲锋,在大规模正面交战才会使用。
  还有数千人的方阵,都是长枪阵,清一色的红缨枪,辰凌将最直接、最勇猛的梨花六合枪法传授给了燕军,这套六合枪法,讲究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即心、气、胆,外三合即手、脚、眼,眼与心合、气与力合、步与招合,配合着梨花枪体,通俗易懂,越练越精。
  “灵猫扑鼠!”
  “铁牛耕地!”
  “泰山压顶!”
  荆燕口中喊着枪名招数,将士们按招演练,几位校尉、千夫长穿插方阵其中,检查将士的招式是否标准,这些大小将领,都是经过辰凌亲自指点,传授枪法,然后让他们交给这些新军。
  这等上乘枪法,比起辰凌传授给魏军的燎原枪法,还要威猛,毕竟他没打算在魏国久留,因此再教授本领时,有所保留,以免有朝一日在沙场交锋,反而成为燕国的阻碍,而此时燕军却是他的子民,辰凌传授众武将一套枪法口诀,上下篇,上篇是炼气的入门,下篇是内功高深之处,对于普通甲士,则只穿上篇,唯有千夫长以上的将领,才会传授下篇内功心法。
  步云山的一处隐蔽山谷内,特种兵的训练,更是与众不同,他们没有练枪,而是改练刀法!
  其实刀,在石器时代时期就有了,最早的铜刀脱胎于石刀,形状很小,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其制作如同石刀,非常短,被称为九短之首,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
  周代重剑,不喜佩刀,因此刀一直没有投入武者和沙场中使用,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刀,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所以又叫“环柄刀”。
  但由于当时冶炼技术低下,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
  上一次辰凌在白家城堡内,看到火炉和铸剑工艺,知道战国中期,冶炼技术已经有所提高,如果他能再加入现代思想,改善风机加热、投入煤炭,控制高温,冶铁淬火术完善,炼出钢铁来,应该问题不大,这样就能比历史上钢铁的出现,早出八十年至一百年。
  在历史上记载,古人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坚硬、韧性、锋利、不好生锈腐蚀等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因为冶炼技术条件的限制,古人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成为高成本低效率的生产,非常不划算,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制造,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果追溯历史炼钢时期,应在战国末期,由秦国首先冶炼精钢铁,打造战刀,率先投入战场,秦国铁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跟着战刀的使用也大有关系。
  辰凌想要利用白家打造兵器的条件,结合自己对钢铁武器的认识,率先打造出两千把长刀,配给自己手下这支特种兵,现在铸剑师未到,辰凌则先把刀法传授给了罗超、单通、岳琼、洪飞四个校尉。
  这四个人都是军中的年轻小将中的精英,自身实力都在二阶武者,武徒后期,辰凌把一套‘八斩刀法’传授,招数变化不多,但是刀法大开大阖,威猛霸道,简单的劈、斩、砍、杀,却威力十足,尤其在沙场上施展,近身攻击,马背冲刺砍杀,都十分占优势。
  四人初始还不懂,后来越练,越感觉刀法的畅快淋漓,大开大合,生猛无比,于是每天在残酷的体能训练后,传授给特种兵们八斩刀法。
  辰凌站在步云山大营校场点将台上,望着三军训练,心中豪情四起,总有一天,他能凭借这些将士,打出战国一片天地。
  这时一名侍卫登上点将台,来到辰凌身后抱拳道:“启禀储君,郭隗大夫带苏秦先生前来求见储君!”
  “苏秦来了?”
  辰凌心中一动,他早在十多日前就派人去洛阳请苏秦,因为他知道,这个苏秦,乃是不弱于公孙衍、张仪的名士能人,纵横家屈指可数的代表人物,有他辅助燕国,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将是一大臂力!
  之所以能请动他,因为苏秦曾在燕国做过官,上一位燕王过世,燕国大乱的时候,苏秦为逃避战祸,才逃往东周洛阳避难,如今燕国储君新立,燕地百废俱兴时刻,正是展现能臣力挽波澜的乾坤大才的时候,苏秦见到燕国派去的使者,得知燕国最新情况后,思考一夜,终于决定放手一搏,回燕国重新任职来了。
  
  第0212章 苏秦归燕
  
  辰凌通过历史的常识,大致知道苏秦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声名评价,丝毫不弱于张仪,这两个师兄弟,没有在同一历史时期登台,难分高下。
  张仪在六国叱咤风云的时候,苏秦还未出山,等张仪晚期离开秦国,来到魏国的时候,苏秦刚在燕国任职不久,燕国发生大乱,苏秦就被迫逃亡,等他再次被启用的时候,叱咤战国时候,张仪已经去世了。
  提到苏秦,历史有段很有意思的趣闻,说是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入秦向秦王推销统一全国的策略,没有成功,盘缠也花完了,结果回家,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于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锥刺股”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他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衣锦还乡,他的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都不敢抬头看他。
  正在辰凌回味的时候,侍卫已经带着苏秦来到点将台上,辰凌转过身来,目光投射过去,看着一位三十出头年纪的男子,瓜子脸,丹凤眼,短须长眉,鼻挺口方,红衣玉冠,英挺脱俗。
  “拜见储君!”
  苏秦看到辰凌站在点将台上,身形挺拔,夕阳洒在身上,泛着霞光,面相威严,目光犀利,举手投足间一股为人君的气质,料定这位必然就是燕国新君公子职了,弯身行礼。
  辰凌赶紧迈前两步,伸手拖住苏秦的胳膊,微笑道:“苏先生不必多礼,国破山河碎,能再见到先生风采,职已庆幸之极。”
  苏秦见储君开口不自称寡人或孤王,却以‘职’本名自称,谦虚恭谨,礼贤下士,让这位尚未得志的纵横家代表,颇为感激,直起身子,长叹道:“苏秦接到储君的信函,无限感怀,燕国没有忘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