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火热)-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苏维埃合作,希特勒这一年年末于柏林接见波兰大使的时候,就表示他不仅支持德国不与苏维埃合作,还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与苏维埃合作。

希特勒知道,有些国家暗地里已经想和苏维埃合作,其早已经是跃跃欲试。这件事倒不是很严重,反倒是德国外交部部长,在94年年初便邀约英法比意等四国大使,来到了威廉街并向他们宣布:德国建议签订二十五年的公约,莱茵河边界两边设非军事地带,订立限制空军的条约,各邻国之间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要知道,凡尔赛条约可是明限制了德国不得在莱茵河西岸或者五十千米内的东岸设防,在这个地带里德国不得拥有任何军事力量,更不得有任何军事演习,甚至连可能会用来军事动员的设备都不能有。而德国提出要将范围缩小至二十五千米,算是对英法等国底线的一次试探。

还未等这些国家做出明确表态,就在基洛科夫斯基的俄远东军向斯大林的苏维埃红军起大规模进攻的当天,希特勒就在天亮更晚的德国宣布一个重大消息——经德国国会授权同意,德**队将重新占领莱茵兰,待完成重要城镇的占领工作后,德国将恢复对莱茵区的主权。

在国际舞台上销声匿迹十数年的德国,以做出如此高调的事情重返国际政治风云舞台,或许是因为出场太过于声势浩大,以至于英法等国很久之后才做出反应。

月6日,当俄远东军进攻部队分别攻克乌法和彼尔姆,会师于切尔内,正准备向喀山进军的时候。西欧这边终于对德国重占莱茵区的事件有所反应,说是反应其实是指国际法庭正式受理法国的控诉,其实法国人的控诉早在6号就已经向国际法庭提交。

间之所以要耗掉如此之长的时间,那是因为此事途还被国际联盟行政院在伦敦举行的讨论大会所耽误,效率极其低下、组织效能严重不足的国际联盟,在近乎泼妇骂街般的针锋对骂之后,没有商议出一个好结果,随后才把事情扔给了海牙国际法庭。

德国侵犯莱茵区以及随后的设防举动,不仅仅是象征着德意志民族已经死灰复燃,还让荷兰、比利时、法国受到严重威胁。可惜的是,国际法庭不过是一个组织,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组织而已,德国的举动除了迎来一阵阵抗议声,根本没人跳出来大加指责甚至是干预。

正如德国外交部部长,也就是希特勒的头号喉舌纽赖特对因俄国国内巨大政变,而滞留在德国境内的前美国驻俄大使布利特说的那样,“德国政府的政策,非等到把莱茵区消化以后,在外交上不做任何积极的活动。”意思非常明显,德国把接着法国和比利时边界的国防线建设好之前,德国政府不会鼓励,而且会主动制止奥地利境内的纳粹党人暴动,对捷克斯洛伐克也会友善对待。

在布利特看来,纽赖特的这一席话,就好比一个已经雄心崛起的赳赳武夫,已经踏上了挣脱脚链束缚的时候,却厚颜无耻的说自己是支持正义、支持和平的。在另一面,却在暗积极行动,从整备国内军事力量,扩大国家建设以解决就业,左右周边国家局势……

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纳粹党,已经显露出了他们狰狞的面孔,不断扩充和成长的军事力量就是未来他们噬人的獠牙,可悲的是英法等国却信奉着绥靖政策,任凭这只凶猛的魔鬼安然成长。

94年4月日,德国在莱茵区行使主权在各国看来已经是既成事实的时候,连连受挫的苏维埃的红军部队终于止住了退却的步伐,重整起来的红军很快和锐气渐减的俄远东军激烈碰撞,双方在喀山陷入了惨烈大战。

而就在这一天,从月初就于德国基尔港出的一批特殊客人,经过多番辗转之后终于抵达了国的天津港,随后这一行人便被德国驻华使领馆工作人员们接走,这批人当就有一位曾经在国而且是在亚美集团里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国朋友,他就是前德意志帝国6军后勤某部少校,在亚美特种汽车公司研制坦克期间提出了很多肯意见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99年,古德里安就辞职回国了,机缘巧合之下他获得了希特勒的赏识。在6军装甲方面很有造诣,并且和国有美好过去的他很快成为希特勒特派访华使团的6军军事代表,与代表德国空军的戈林、代表德国海军的邓尼茨,一道组成使团里的三大军事代表。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连不可一世的拿破仑都称赞过她的伟大——沉睡的东方雄狮。”

办理好了入境手续后,使团就在德国驻华使领馆派来的车队接应下,乘上舒适的豪华大巴走高公路由津进京,由于车窗都由帘布所遮挡,不少人想看一看国的真实面貌,但愿望不能被达成的他们,只能听着由使领馆接待人员临时客串的“导游”介绍。

“我们可以从国的身上,看到一个千年明古国所拥有的悠长历史、光荣传统,绚烂的华明犹如一朵奇葩般绽放在世界的东方。而我们又能从她的身上读到人类工业时代的强大,林立高楼、不息的车流、成片的工厂、繁忙的社会,丰富的商品和强大的工业交相辉映,他们的成就早已过伟大的德国,就像我们现在正行驶的高公路一样,伟大领袖希特勒才提出国家建设计划的时候,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遍布各种各样的交通,航空、铁路、高公路、基础公路、城市地铁或轻轨等等………古明和现代明的和谐交融——便是如今的国。”

一路上,“导游”对戈林等人是隆重介绍了国,尤其是介绍了国传统而又强大西南工业区,新兴不久但展好、形势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九州大地上似乎到处都充满着澎湃现代元素,让只有二十四人的特殊使团听的是如痴如醉。所有人都坚信了当初古德里安提出的意见,向国学习现代工业尤其是现代军事工业的意见,已经在悄然之间被众人更加认同。

共和国都北京很快迎来了这批特殊的客人,之前已有德国驻华大使提前报备的外交部,很快派出了专员前去欢迎这队必将为国带来巨额贸易订单的贵客们,同时商议好了双方接洽时间、地点和人员,随后外交部将此事正式报备国务院,不久之后由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国防部等几大部门,联合组建了一个接洽代表团,十二个人当就有一位多次参加国际事务的人,他就是如今已是国防部校军官的王定国,他将主要负责德军事贸易谈判。

4月日,经过一天多的熟悉和彼此了解之后,在德国使团的如实相告之下,国方面自然获悉了德国使团此行的真正目的,那就是要达成德两国经济贸易战略同盟关系,就像美两国一样,但更主要的目标是德两国将在为数不少的军事工业领域里展开“合作”。所以德国使团很快一分为二,由政府官员们组成的那一队很快和与之相对应的国方面相接触,而另一队则是军事方面和方展开交流。

军人,都喜欢少说话、多做事,以古德里安为的德**方和以王定国为的**方,很快就体现出了军人的直接。

德国之所以要和国展开军事合作,其合作自然是谈不上,不管是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容克公司等,虽说在上天入海的各种武器研究生产上,都有不错的能力。但长期以来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备受协约国压制,得不到军事装备展与建设的德国,其军工企业自然日臻衰落,希特勒的及时上台可以说是挽救了一大批已经濒临破产的大批德国企业,可这些企业的能力却又和希特勒的壮志雄心不相符合。

为何以最短的时间,至少具备欧洲最强的军事力量,德国只能选择与当今军工最牛的工业强国合作,英法美等是根本入不了希特勒的法眼,在他看来只有在遥远的东方,那个神奇的大国、巍峨的民族,才能与日耳曼民族的德意志相比较,也具备合作的可能性,无论是在6军、空军,还是海军的各种武器装备上。

非常直接的王定国,先满足的是国的老朋友,也就是古德里安的愿望,他先让德两**事代表们从北京飞赴呼和浩特,参观正日夜不停生产的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工业)下属的呼和浩特战车制造公司,但实际上王定国并未先满足古德里安,但是两国代表齐聚北京市郊的一座空军基地,乘空军运输机飞赴蒙古自治省之前,德国空军代表戈林的愿望就已经得到小小的满足,因为他看到了国空军基地里一架又一架的飞机,虽说大部分都是运输机,但国空力量的强大还是让他耳濡目染了一把。

在呼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