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游侠传(阿飞)-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昌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小地跟甘爷时,他老人家觉得我天生力大,不适合学砍刺之兵,得修鞭、锏那类运力打击的武器。又说鞭性虽直,却也尚轻滑灵变,小的像只呆头鸡,练鞭也肯定不成。锏厚沉拙劲,正与我性相合。因此,小的就习了锏法。”
甘宁倒真不愧是世家大族出来地,自身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锏这种冷门兵器也如此了解。他让阿昌选修锏技真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绝对科学。像阿昌这种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力量型选手,短兵器中只有锏适合他。
“你跟我这么久了,我怎么没见你使过锏?”
他玩短刀的时候我瞧过,真……不怎么样。
“小人这两年正在练分金错玉爪,手指每天都须抓捏铁球,晚上还得浸染清水多时,好驱除酸胀。因此,任何兵器都很少使用,以免耽误这门功夫。”
“哦!”我记起上次在当阳地桃园附近,遭遇到琴仙韩娥。对方有一柄削铁如泥,吹毛断地宝剑,一招之下,阿昌地短刀就折为两截。原来他是因为练着爪功,无法使用擅长的锏法。不然,以锏天生地浑厚沉重,韩娥肯定舍不得拿自己的宝剑去硬削。
“当日你遇见那韩娥时,去夺她宝剑,就是想使分金错玉爪啊?”
“爷台明鉴,幸好爷提醒,小人及时换用鸣琴指顶断了她的剑意。不然,以我那时空手入百刃的功力火候,不但夺不了韩仙的剑,恐怕还会断两三根指头。”阿昌忆起往事,脸上也露出后怕的神色,“她的剑实在太了,现在我虽然练成了分金错玉爪,再碰到她,还是无法力夺她的剑地。”
嗯,这小真长大了。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了犄角反畏狼。人成熟了,经历广了,考虑全面,顾虑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嗯,有此一锏在手,下次她也占不了你什么便宜。”我我摸摸锏体中间的那道细细的凹槽,“居然还是凹面铜锏。”
锏不过是诸兵器的一支,但就这么一支里,也分好些不同的类型:有八棱锏、平棱锏、浑圆锏、狼牙锏和凹面锏等各种不用的分支。
所谓凹面锏。就是四方型的锏身上,熔练出两道笔直而较深的长槽,是故得名凹面。
锏的主要优点就是本身沉重,击打力量特别强。尤其骑在马上对冲时,如果中了对手地强力锏击,不死也会重伤。
这一优势要到甲冑出现质变,普通刀剑根本无法再给予对手重创的隋唐时代。被军事界的专家们真正现和广泛认同。
所谓乘风能破浪,
境不酝酿到成熟阶段,光有主观愿望也是无用。
汉末短兵器的主流就是刀和剑,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地事实。
但阿昌这种迥不同于其他武将的大力少年。却需要标立异。
“来,给我练练你的锏法。”我把铜锏交还给他。
阿昌应了,双手抱锏。施个肥诺。身形一矮。两臂一摇,开始演练他的锏法。
我睁着眼。一眨不眨地看着他每一个细微地变化。
越看我越诧异:“阿昌会的锏法,居然是二十四法,锏中至尊,不传之秘诀。”
锏自春秋时期被明之后,在兵器谱上的地位就一直很低。无论军方还是民间,均视其为三、四流的偏门兵器。这种偏见使得它地展也是困难重重,长时期得不到各时代的名家高手的重视,因此,比起刀、剑、鞭等短兵,锏地使用技法非常之少。五千年流传,一直到我所处地那个时代,都没有几套真正成型实用地锏技。
只有二十四法,金锏二十四法!
金锏二十四法,是唯一有高级武学价值、能跻身于武文化之列的锏中绝技。
我看着阿昌娴熟地击刺点撩滚,拦格扫压劈,暗暗摇头:“跟我地无常十一戟一样,这门金锏二十四法,也是汉末时已进入到成熟期,以后再也无法真正的损益改了。”
阿昌虽然没有完全显露这路锏法的面目,但我从他手势、脚步及身法转换等方面,看出他的确是得到了锏法的真传。
我所知的资料,金锏二十四法是在秦汉间逐步成型完备的,没想到阿昌真能学到这套锏法。
演练这种运动过程一般都是非常的,高手也不需要多看既知其优劣所在,外行看再多也只是瞎凑热闹。
没过三分钟,阿昌练毕,锏压左臂,向我拱手致意。
我点点头,气不长出,面不色,不愧呆头鸡一头。
“很好,你有此佳艺,想学宋亮的马槊,他也并不吃亏。”
阿昌愣了半天,问:“爷,你是说……小的拿锏法跟他换马槊术?”
我翻他一眼:“不然你以为他怎么能把自己的绝活教给你?老话说,教了徒弟,没了师父。你也不会希望他下……去没饭吃吧?”呸,什么下岗。
阿昌摇摇头:“可是……这锏法……”
“这锏法怎么了?”
看到他这种表情我就心里不爽,什么啊,跟视窗xp似的,有货就牛叉起来。
“小的……没跟甘爷说,不敢乱传。”
我一听,这很好办啊!
“甘将军那边,自有我去跟他说,你就不用管了。”
阿昌挠头抓耳,吭吭叽叽,满脸不乐意的样。
我心头连哼三声,忽道:“把锏给我。”
阿昌不明白我的意思,愣愣把手中凹面铜锏双手递给我。
我一把拽过,道:“看着。”
左侧一转身,左掌横撑护住身体上盘,右手铜锏自上而下,斜斜歪剁下来。
阿昌惊呼:“武王枭纣?”
锏意未停,我左臂微沉,右掌骤一抖腕,铜锏径向外侧平推而去。
阿昌加惊震:“……甘罗横行。”
:_使八招。
阿昌到后几乎直楞如鸡。开始哀号:“……胥卷楚……白起翻赵……爷,你怎么全会啊……啊……啊……”
耳朵里实在太过嘈杂,我不耐烦继续听,随即松了架,扔掉铜锏。
“阿昌,如何?”
阿昌愣仲许久,忽然跪地,战战兢兢:“爷,您渊博如海。深无可测。小的知道错了。”
我撇撇嘴:“武功到了你这种水准,想要上一层楼,为难地地方,其实并不在你是不是又学会了几种秘传绝技。掌握了几门的心法。而在于你是否有容纳天下、收自如的胸怀。不错,宋亮的马之道,我亦能传你七八分,但我之所以一定要你去向他学。就是希望你在掌握的武技的同时,能提高心境上的修为,认识到相互切磋攻错的进步之道。”
阿昌这家伙表面呆如木鸡,一半是因为他自闭的性格。另外一半,却是因为他自负绝技,过于自大。他这个问题我早就有所察觉。不过一直没能有合适地时机点点他。今天也是被他假痴不癫的态度激得有些恼怒。干脆狠狠给他砍上一刀。
我使的几招。都是二十四法中号称不二传的厉害招数,阿昌刚演示时一招都没用过。肯定不是临时偷学他地。而且,虽然我只是随手摆个架式,但心法锏意却是清清楚楚,半分不差。阿昌自然瞧得出来,我其实也非常精通这金锏二十四法。
他这人,虽然装呆日久,但却不傻,一点都不傻。
“多谢主公指点,小的全明白了。”
阿昌伏地不敢稍动。就这么一会儿,他肩膀和后背上,已经开始显出湿润的迹象。
我叹了口气。
当初甘宁把他和阿西一起送给我,我还一直不解,纵然他对阿西心有所疑,但阿昌却肯定不是怀有异心的奸细,为何要把这么一个大好苗一起扔掉呢?后来问徐庶。徐庶也只是微微皱眉,却不肯正面回答。
现在我终于全明白了,那只是因为,阿昌地性实在太恶劣了,与豪情满怀,热衷世事的甘宁全无一丝相合之处。虽然甘宁一直对阿昌不错,传授也毫不藏私,但对他的个性,恐怕却没有一处是很喜欢赞赏的。
“阿昌,你武学天赋过人,只要一直守道心,行正途,必成栋梁大器。我今天只跟你说这一次,日后机运如何,看你自己如何把握了。”
阿昌连声称是,一时汗出如浆,滴润着身下土地。
阿昌刚被我赶出去,宋亮就溜了进来。
当然,他有很正当大方地理由。
他是来汇报军情,顺便提出建议的。
“飞帅,离此东二百里,有城名朗陵(今河南确山县),属汝南郡辖制。其县令田豫深通兵法,极有机智权谋,甚得汝南太守满宠的信任倚重。今宛南之敌势大,难以卒灭,许都地援军又败怀惧,难以指望。末将以为,不如写信给田令,请他劝告满太守,倾汝南一郡兵力,急来援,与我军两路夹击,可破河北军之围。”
“嗯,田县令会相信我军地书信么?”
我襄阳军与曹军,不过是近半年关系热乎起来,虽说份属友军,但豫真像宋亮吹嘘得那么生猛,心中怎么可能没有疑虑“末将曾与他有一面之缘,彼此颇相敬服,可由末将执笔书写,写明情况,他必定深信。”
很好!
我心里越来越赞赏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