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括点头,“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之处,同样会有所不足,所以才会联合在一起,以己之长补己之短,若是没有一众兄弟相助,赵括必然无法成事。”
沐尘一拍胸脯,“公子这是哪里的话,沐尘跟着公子心甘情愿,沐尘这辈子四处云游,什么苦都吃过,原本以为人生就此虚度,直到遇到公子,沐尘一生没服过几个人,公子算是一个。”
赵括笑道:“也就是说还有别人!能够令沐兄弟敬佩必然非同凡人。”
沐尘点头,“当年在燕国游历之时曾经遇到过一名壮士,为人豪爽,剑术出众,不惧豪强为兄弟甘愿两肋插刀在所不惜,沐尘同样受过此人恩情。”
“燕国人,为何一直没有听沐兄提起。”
沐尘笑道:“那名壮士行踪不定,想要再见也是很难!”
赵括笑道:“这样的壮士即便是赵括遇到同样视为知己,沐兄是否知道此人名姓?”
“荆轲!”
“猛士荆轲!”赵括听到沐尘说出荆轲之名吃惊不小,后世之中对于白起、廉颇等名将,即便是秦王、赵王这样的一代枭雄同样知之甚少,唯独一人那便是荆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虽然没有成事,那种为国为民舍身取义的精神永远铭记。
“公子认得此人?”
赵括摇头,“只是曾听人提及,如今听沐大哥提起一时激动。”
一阵风吹过,守在大车旁的侍卫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经过墨家弟子严格训练,墨家的精神同样深深印在所有人心里,赵括目光落在远方,漆黑的树影其中夹杂着凌乱的枝叶,这次带白英出来确实是明智之举,白英身手灵活,野外生存经验丰富,原本只是山中猎手,无意之中遇到一位江湖人士传授武艺,最主要一点就是信得过。
“沐兄弟,距离这里最近的集市是哪里?”
“高唐!”
“倒是一个好名字,高,大也,唐,防也,这里必然是战略要地!”
沐尘点头,“公子学识渊博沐尘佩服,高唐三面环山,一面近水,易守难攻,乃是战略之地!”
赵括点头,这次赴齐也算是做足功夫,查看典籍,其中记载关于高唐的解释,听到沐尘提起顺口说出,没有丝毫的炫耀之意,再看秦婉,收集地上的白雪用力攥住,捏成一个小球用力抛出,神情之中带着孩童般的喜悦,毕竟是故土,难免勾起儿时的回忆,不忍去打扰。
时间不长,一道模糊的影子出现,沐尘用手一指,“必然是白英兄弟回来了!”
站在前面的几名侍卫将手中火把高高举起,影子越来越近,正是白英,即便身体轻盈在雪地里奔行同样吃力,嘴里冒出阵阵白气,“大哥,找到了!”
“太好了。”
白英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弄不好还能吃上热乎乎的粥饭!”
沐尘一晃肩膀,“还有这等好事!”
“前面有一座道观!远远听见钟声,里面必然有道士。”
沐尘一拍脑袋,“看我这记性!这里叫闲云观,里面的观主叫闲云居士,是个慈眉善目的老道士,沐尘当年云游四方之时曾经来过,可是偷偷吃了观里不少东西。”
“那你就不怕现在人家向你讨要?”秦婉听见几人谈话来到近前,白英发现树林之中隐藏的道观,沐尘同样想起曾经齐国游历时的往事,几人说得热闹同样插了一句。
“往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如今沐尘可是不敢再做那种事!”说完哈哈大笑,豪迈之声在山谷之中回荡。
道观之中,一人猛然抬头,一把弯刀夜色之中闪出寒光,上面依然带着血迹,几辆大车停靠在院中,地上尽是血迹,一人催促道:“有人来了,收拾一下!”
夜深人静声音传得很远,沐尘天生嗓门就大,笑声在山谷之中回荡,赵括手臂一挥,“今晚夜宿道观!”
浩瀚星空,火把微弱的光亮下,一道道黑色的身影是那样的渺小,顺着山路一直向上,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养性、内丹、外丹等等,无论用哪一种方法修道,无非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不受外界所扰,于是道观大多建在深山老林之中,白英走在最前,时间不长,只见一座道观立在半山腰,高大的山门顿时令人肃然起敬。
山门之上刻着三个大字“闲云观”,笔锋飘逸,修道之人脱离世俗,追求自然,有如闲云野鹤一般与世无争,赵括站在门前连连点头,“闲云观!”两侧墙壁上刻着对联,上联写:“修道德以安身,效孔孟曾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再看下联不由得心里称赞,下联写:“习技艺而立命,仿班伦邈道,靠乾坤安业、靠精艺安身、靠众雄研尖端、靠大千求国泰。”不愧是道家仙门之地,整理一下衣袖来到门前轻轻叩响上面的铜环,动作极轻,多半是不想打扰到里面清修的道士。
嘎吱一声,山门推开,赵括顿时一愣,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瞬间从心底升起,一名小道士推门而出,躬身施礼,“几位施主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贵干?”
赵括回礼,“恰好路过,想要在观内借宿一晚!”
小道士上下打量赵括等人,身上带着家伙脸上露出迟疑之色,沐尘上前,“闲云居士可在观内,就说是故人来访,想要在这里借宿一晚明天天一亮就走。”
“这,道士做不了主,还要问过才行。”
“什么事?”道观内传出男子的声音,小道士回头,“二哥,有人要借宿。”
那人咳嗽一声来到道观门前,确是一个胖道士,一脸横肉,手里拎着拂尘,身上的衣服几乎就要撑开,显得格格不入。
那人同样上下打量,目光落在三辆大车之上,“身离凡尘同样大开方便之门,若是失了善念清修又有何意!”
小道士连忙道:“二师兄教训的是。”
“诸位观内简陋还请不要见怪。”
“出门在外,能够躲避风雪已经足够,又如何敢奢求太多。”
“公子看着不像是齐人!”
赵括迈步进入,脸上露出笑意,“生意人四海为家。”
众人进入道观,大门关闭,沿着青石铺成的石路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潜入山石之中,火把靠近,同样刻有字迹,只见上写:“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赵括神情凝重火把随着身体一直向下,虽然不清楚出自何人之手,读到一半整个人有如置身于一片空寂之中,所有的喧闹尽数消散,内心从未有过的宁静。
“公子,公子!”
“一时被上面的碑文所震撼,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肥道士笑道:“不想公子与道家有缘,真是可喜可贺!”
“不敢,得一容身之所御寒已是感激不尽!”
“师弟,带诸位施主去后院禅房休息!”
一行人跟随小道士来到后院,后院十分宽敞,大车停稳,小道士忍不住回头看上几眼,沐尘上前,“可有热乎斋饭?”
小道士施礼,“已经过了饭食,只能等到明日。”
“热水总该有了吧!”
“施主稍等,稍后便会送来!”小道士说完快步走开。
第三十五回穷凶极恶
进入禅房顿时暖和许多,沐尘、白英、秦婉一同进入,其他侍卫进入其他禅房歇息,沐尘抖掉身上的雪冷哼一声,“不想几年过去,闲云观还是这样穷酸,也不看看公子是什么身份,弄上一碗热饭而已!”
赵括一脸阴沉坐在椅子上,秦婉来到近前,“公子,是否有事?”
“总是觉得这个道观十分奇怪。”
沐尘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