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部尚书萧老头从后面踏步而去,站在了王厚的面前:“王老,有旨音,你身子不方便,便躺着听吧!”
这是一份加封的圣旨,由萧老头亲自出手写就,自然是华彩异常,历数了王厚的平生功绩,至于王厚的前半生,自然是春秋笔法,一代而过,却是浓厚重彩的渲染了王厚后半生的功绩,对于王厚,最初萧尚书自然是一肚皮的看不起的,但这些年下来,萧尚书一肚皮的不服气,却最终化为了满心的钦佩,这封旨意,却是他平生最得意的文章之下。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听得一边的秦风权云等人都是满含热泪,跪在地上的王月瑶,更是呜咽哭泣起来。
在这封旨意之中,王厚被加封为毅国公,光是一个毅国公倒也罢了,关键是那个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便意味着,王厚死了,这个国公便会传给下一代,可王厚只有一个女儿,这国公的帽子便只会传给王月瑶了,以女子之身承袭爵位,不仅是大明第一个,想来也会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了。不过王月瑶一直便是大明的重臣,在所有人的下意识之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倒不是王月瑶是一个女子。
宣读完诏书,萧尚书将诏书轻轻地掖在王厚的枕下,俯身在王厚耳边低语道:“王公,一路走好,一路顺风。”
耳边传来得得的马蹄之声,众人的视线看向杨叉胡同的尽头,两匹神峻的白色马儿拉着一辆四轮马车出现在视野当中。而驾车的,竟然是兵部尚书小猫章孝正。而在马车两侧,骑马护卫的,一个是大将军野狗甘炜,另一个却是皇帝陛下的亲卫统领马猴。
从越京城到沙阳郡城,还有不短的距离,这一段路程,当然只有靠马车了。
“王公,这是巧手带着数位大匠亲手打造的。”秦风走到躺椅前,伸出双手,一支插到王厚腋下,一手托在股上,竟然亲手将王厚抱了起来,转身走向马车。
小猫早已打开了马车车门,秦风抱着王厚走了进去,内里早已布置妥当,舒适异常,这一段路并不短,而且王厚的身体已经虚弱之极,为了保证速度,又要保证王厚不因为旅程的辛苦而有什么不测,这辆马车可是耗费了巧手与数位大匠的不少心思。
安置好了王厚,秦风下了马车,王月瑶和舒畅作为女儿女婿上车照顾,而秦风却是骑上了战马。随着萧尚书一声起驾的呼声。满街的文臣武将们齐齐躬下身去。
“恭送毅国公荣归故里!”
章小猫轻挥马鞭,“驾”的轻呼一声,两匹训练娴熟的马儿,齐齐向前踏出,马车随之向前。
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萧老头抚着长长的胡须:“臣子做到这个地步,当真是值得了,如果萧某人得到这个待遇,哪怕就是马上死了,也真是值得了。章兵部为车夫,大将军为护卫,陛下亲自护送,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萧老,王公可是自陛下起事之时起,便跟在陛下左右的,这等殊荣,纵观史书,也是前无故人,只怕也是后无来者了。”一边的苏开荣感慨地道。
“那倒也不见得,萧尚书,如果你能将学堂开到大明治下的每个乡村,让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响起琅琅的读书声,我敢保证,你也能得到这个殊荣。”一边的权云缓缓地道。
“首辅此言当真?”萧尚书双眼一亮,盯着权云问道。
“自无虚言。”权云点了点头。
“好,太好了。”萧尚书两眼炯炯放光,“老夫身子还算健壮,拼着少活十年,也得让我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响起读书声。”
“拭目以待!”权云微笑着道。王厚所获之殊荣,别说是萧老头了,便是他,又何尝不是眼热不已。
第975章 轨道车的影响力
沙阳郡原本就是一个商业异常繁华的郡治,而大明定鼎之后,因为是龙兴之地,地位更加稳固,再加上郡守方大治治理有方,已经隐隐有了除开越京城之外的大明第二大商业中心的意味。与之相争的太平郡,在商业方面,却是傥乎其后的。哪怕太平城和大冶城拥有更多的工坊,但因为地理的关系,却是无法与沙阳郡相比。
沙阳郡守方大治与太平郡守金景南两人现在正在别苗头已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到了他们这一步,每向上一步,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情,自然谁都不可能认输。太平郡虽然在商业之上比不过沙阳郡,但他因为太平铁矿,冶炼厂等军工企业却在大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地位之上,却也不逊色于沙阳郡半分甚至尤有过之。
正如很多官员在心中所想的一般,大明可以没有沙阳郡,但却不能没有太平郡。
方大治与金景南之争,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支持者。方大治背后有庞大的沙阳系官员,甚至连首辅也是隐隐倾向于他的,但金景南却得到了军方不少大将的支持,他麾下太平城的军事研究作坊,每拿出一样新式武器,都会让军方欢呼雀跃,而大冶城的钢铁产量,质量,更是凌驾于当世诸国之上。这一次大明决定向楚国出售最先进的武器,所依仗者,正是制造这些武器的钢铁质量,其它各国根本锻造不出来,这就注定了卖出去的东西,都是无法持久的。
而沙阳郡至丰县的第一条轨道车的建造,更是被视为了对二人的又一次的考验。这一次,不仅是考察二人的统筹能力,更是考察二人的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如果二人心存芥蒂,彼此闹意见的话,对于这样一项需要集中两郡人力,物力,财力的活计,那就不大可能顺利完工了。
现在看来,两人虽然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但在公事之上,却还是精诚合作的,从丰县到沙阳郡,虽然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但修建轨道车毕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中的困难自然是不少的,两人在这一件事上,倒是通力合作,终于使得这一项长达百里的大工程仅仅用时半年,便告峻工。
轨道车的修建是一件新鲜事,最初始时,两地的百姓,全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玩意儿,而轨道车所过之处,自然是要占地,占房的,要是放在其它地方,不知要扯出多少皮来,但在丰县或者沙阳郡,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作为秦风的老根据地,当他们知晓了这是皇帝陛下重点关注的事情,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秦风在这两地的威望,无以复加。但凡是皇帝陛下要做的事情,那自然是正确的,这便是两地百姓最基本的一个判断。
一声令下,轨道车沿线的百姓立即便作出了热烈的响应,该毁田的毁田,该搬家的搬家,甚至有些需要动迁的祖坟,也没有二话。要知道,这要放在其它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百姓识相,官府舒心,那自然也不能亏待了这些听话的子民,搬迁补偿那是给得足足的,反正修这条轨道车的钱,绝大部分都是由铁路署筹集而来,出资的,倒是以沙阳郡为主的富豪商人,其它郡治,如正阳郡倒也有些大商人想来掺上一脚,但毫不意外的被沙阳郡的大商人们联合起来排除在外。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这是陛下关注的事情,是大明第一条轨道路线,不管能不能赚钱,这是讨陛下欢心的一件事,岂能让他人来分润。第二,这是沙阳郡的事情,哪怕丰县现在被划归给了太平郡,但以前不也是属于沙阳郡的,与外地人比起来,那也是关起门来的两兄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外来的商人,也就只有耿精明插了一脚进来,因为他是主持这一次沙丰轨道车股票发行的召集人,也只有他,对这里头的勾当清清楚楚,自然是无法排开的。
而在这一件事情上,太平郡守金景南是很憋气的,因为与沙阳郡比起来,太平郡可没有什么大富商大商人,太平郡中,财大气粗的工坊不少,但那都是国有的,金景南可不能作主拿钱出来。这条轨道线修好之后,运营权却是归铁路署下的那个沙丰线运营司,也就是说,归了那些大商人。
这条线一旦交付运营之后,可能就没有太平郡什么事了。
不过在修建的过程当中,却是以太平郡为主了,因为修建这条轨道车的大工匠出自太平郡,每一个轨道出自太平郡,价格上,金景南自然是不会松口的,左右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们不是一口一个不差钱吗?那自然就要好好的敲上一笔。
反正这条轨道线修完,太平郡的赋税收入那是大大的跃上了一个台阶。这让金景南心里稍微的好受了一些。这条线一旦完工,而且达到了陛下所预及的效果之后,估计大明治下所有的郡治都会群起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