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证据最为详实的并非欺男霸女——以徐家的家势,也的确无须做这种事——而是高利借贷,盘剥小民。
正是这回的江南之行,让朱慈烺发现了另一个自己长久以来的误区。
因为历史课本的教育,朱慈烺相信土地兼并以及地主将搜刮来的银两再次投入土地,这才是明朝未能发育出资本主义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真的切入这个社会之后,他却发现土地兼并的问题只是国家财政受到损失,百姓其实是获利的——否则也就没人肯诡寄别人名下了。正是因为朝廷正税、赋役的压力比投名诡寄要重太多,才造成了这种非法兼并。
真正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却是高利贷。
明朝并没有专门的放贷机构,至于传说中的票号,那是顾炎武和傅山为了反清筹款才发明出来的商业模式。
目前放贷多是声誉显著的大商户和大家族,他们将获取的利润投入贷款市场,以高息收回,本身没有进行生产工具的改造,对生产力没有推动,同时又剥削了其借贷者的再生产能力。
《大明律》规定民间放贷利息不过三分,同时是不论年月,只能一本一利,利息不能计入本金再取利息。而后来富家借贷,多取复利,所谓“利滚利”者。再后来朝廷为了禁止这种复利盘削,规定“不拘年月,利息不得逾本金之半”,但这种缺乏金融控制力的法例显然没能发挥作用。
若有人按照月息三分,也就是百分之三的利率放贷,已经是悲天悯人的大善人了。绝大多数高利贷者都超过了“三分”这个限度,苏州甚至出现过两石本金,而月息就取了一石的超高利率。
而明朝高利贷的普及程度之广,却是从官员到百姓无有不涉及的。这次所有被东厂查出触犯国法的勋戚,无一不在这高利盘削问题上犯有重罪。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果然被爆了呀,求月票~~!
被爆到第七名了,真是悲剧,求月票~~求推荐票,最后两三天了,求大家看看还有没有被遗忘的月票……求支持!
ps:推荐票~~!月票~!
五三三旌旗十万斩阎罗(19)
“殿下若是以此罪我等,恐怕天下并无无罪之人!”魏国公并不服气,这位徐达的后人哭得脖子发红,以演艺出来的哀伤遮掩愤怒的本质。
“没事,我先诛首恶,再论其从,宽宥无知罪轻的庶民,这也是祖宗好生之德。”朱慈烺道:“若是国公以为高利贷还不足以让世人心服口服,那么蓄养家丁死士,这就足够了吧?”
大明允许奴仆的存在,但不允许家丁的存在。有时候其中界限很难划清,因为家丁也常做奴仆的事,甚至还要担负农业劳动。如果硬要找出个标准,那么勉强可以用军籍来区别家丁与奴仆。
无论是地方卫所还是京营之中,服役的军人首先都在军籍。嘉靖以后的募兵制大行其道,正是军籍军人不堪用,不够用的问题。
不堪用是因为没有操练。这些军人不操练又在干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在为军官干私活,当家奴。
不够用是因为人不在了。军户是世袭制度,父祖在籍则子孙都在籍,以开枝散叶来说,只会人满为患,为何会发生人数缩减的事?答案是卫所、京营的军官将领将军户视作自家奴仆,直接拉跑了。
这些军户服从度高,地方衙门管不着,户籍直接归属于卫所、都司、五军都督府这一系统,属于免费的人力资源。像魏国公这样每代都有人出领督府,提督京营的人家,自然不会放着这么大一块肥肉不吃。
即便外面的奴仆已经卖得极低贱,但总比不上免费的好。何况拉跑之后一样要占着籍,好名正言顺再领一份军饷
这些军户之中,家族基因好,身胚都不错。更有些还会家传武艺,用来保家护院何其放心!
在这条罪名上头,任何一个出任过五军都督府都督职位,以及提督过南京京营的勋戚家族,都不可能洗脱。
“败坏太祖制定的卫所根本,这罪名够不够?”朱慈烺朗声问道:“更别说尔等超额蓄养奴婢。以至于引发奴变,这事怎么论?”
魏国公没有准备,被朱慈烺连珠似的发问堵得有口难言,一时间竟只能瞪着朱慈烺。
“还瞪我?敢让京营兵变么?”朱慈烺好整以暇问道。
“殿下这是要兴大狱么?我等与国同休,只以此等小罪来陷害我等,天下何人能服!”徐文爵已经不抱希望,放声喊道。他虽然看似气急败坏,但常年的身居高位,家教熏染。终究不是个会被自己情绪左右的庸人。
忻城伯赵之龙落后徐文爵半身,清楚地看到了魏国公的手势——这是真的要造反兵变啊!
按照《皇明祖制》的明文规定:皇太子就算在外地犯法,文武百官也不能参劾,只能提请皇帝详查。皇帝无论查到了什么,都不能派人将皇太子拘回问罪,只能召见询问。如今国法败坏,参劾皇太子的题奏已经出现,但拘捕皇太子的事终究太过骇人听闻。
——若是真的发动南京京营哗变。如何善了呢?若是寻常督抚,皇帝说不定杀了了事。这可是皇太子啊!
忻城伯心中暗道。
“你们真的在考虑兵变?”朱慈烺笑了:“不用纠结了,等一会儿就有结果了。”
赵之龙刚刚吐出一个“啊”字,就听见一阵铁甲摩擦之声响起,年轻的将领手按佩剑,带着三队铁甲战兵进来,人人手中捧着一个托盘。上面覆盖了红布,红布之下却是圆嘟嘟一坨。
“职部近卫第一师坦克司上尉副把总王翊,奉命平定南京京营哗变,斩哗变军官三十四员,首级在此。特复命!”王翊大步上前,单膝下跪,回了差事。他与冯元辉禀报金华奴变事后,回归建制,如今正是奉命领了部下冲入京营大营,凡是阻拦将校一律就地斩首,震慑得京营再无人敢违令出帐。
适才的炮响就是信号。
众勋戚看着一个个排列整齐的人头,着实认出了几个熟人,惊骇莫名。
“我用三百人平了京营,五百兵接手了皇城防御,这里大约有二百余兵。你们猜猜,我带来的另外一万人马在哪里?”朱慈烺动用的都是精兵,调动起来声音小,动作快,效果彰显,根本吃着空饷的老弱残兵能够抵御的。
话说回来,现在还留在军中的老弱也并不想抵御。他们知道谁克扣了自己的口粮,哪里还会愿意为这些贪婪的上司担上谋反罪名?
朱国弼扫了一眼这些威武雄壮的战士,却发现没有一个高级军官。尤其是当日陪在皇太子身边,号称近卫第一将的萧陌。这些高级军官不在场……那是去了哪里?
朱国弼的心口没来由一紧,闪过一个念头:抄家!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如此念头的人自然不止朱国弼一个人。
“先不要哭。”朱慈烺抬了抬手:“我还不至于丧心病狂地明火执仗抢你们的家产。实际上我还是很想与诸位勋戚同甘共苦,以全祖宗君臣之义。你们乖乖将家产都写出来,违反国法的地方,咱们商讨着献金赎罪,对吧?都是些笞杖的小罪,何必因此伤了体面呢?”
魏国公徐文爵一见皇太子打完棒子又给了枣子,心知这是皇太子耍无赖要钱,当即就坡下驴,道:“此事原无不可,既然皇太子有令,臣也就顾不得家丑了。其实我魏国公府早就入不敷出,连年来变卖家产,就是五万两都未必能有。”
朱慈烺取了一柄如意,往案几处一指:“据实写来。”
徐文爵也不再死犟,带头过去跪坐地上,提笔便写。其他跟在魏国公身后的勋戚自然也过去,不甘不愿地写下家产。其中灵璧侯写得最快,只有四行十六字,却是:“破屋容身,举家惨淡。祖宗所遗,止存礼器。”
朱慈烺从王之心手中接过扫了一眼,道:“让他落款,贴出去。”
灵璧侯置气一般在这供书上写下了大大的名讳爵号,让人贴了出去。其他人见还要贴出去,更加不肯多写。有的写了三万、有的写了五万,有写多些的,却要说明自己如何四节施粥,赡养孤苦,修桥铺路,开支巨大。
朱国弼等先过来的,也等着看其他人家写多少,自己好酌情修正,不至于迥异旁人。
王之心到底拿过朱国弼的孝敬,走过他面前时,故意负手而立,暗中露出食指交叉,比了个“十”字。
朱国弼心中暗道:这是要我报十万两?还是多报十万两?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供述,已经写了十六七万两了,看来是让我再多报十万两。唉,皇太子心中早存了一笔帐,此番非得割块肉不可啊。
王之心回头看了一眼朱国弼的供纸,心中却是摇头,终于不敢再有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