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猛虎王朝(猛虎)-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尔顿隐约听说过,对丹西那封邀战书,柯库里能的回信只有四个字——“过来受死!”
  小孩也听到过贝叶对此信的分析,认为此话反应出柯库里能胆怯心虚,因为呼兰不敢跨河西进,前来攻打猛虎军团阵地。
  河湖纵横地区,水师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铁甲舰队控制整条靛河,扫清了一切敌船,令呼兰人没有乘船登陆的机会,架设浮桥也无可能。
  即使猛虎军团遵守邀战书里的承诺,不干涉对方架桥,放呼兰人过岸来攻,也不能保证丹西会否遵守不进行半渡而击的承诺。欺诈本就是战争之常事,何况一纸毫无约束力的单方面邀战书?
  如果呼兰人跨河进攻,一旦丹西毁约突袭,对呼兰军队将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因为丹西水师强大,可以实施水陆协攻。铁甲舰队破坏掉浮桥,陆地兵马半渡而击,过了河的呼兰部众立成甕中之鳖,会被对手歼灭殆尽。
  而丹西跨河东进就不同了,浮桥跨越和船舶运输同时实施,可以迅速完成登陆,即便对手半渡而击,作战失利,铁甲舰队可以护住退路,运走兵马,掩护陆军战友撤离,协助牵制敌军,不会遭受被围歼之厄运。
  显然,主动权掌握在丹西手中,猛虎军团进退两便,攻守皆宜,来自内陆地区的超级强国呼兰,有劲使不上。
  柯库里能也是人,他是卓越的统帅,却不具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妖术。 面对如此战局,他接受挑战,选择了放对手过河的战略。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半渡而击仍然成为密尔顿在会上听到的使用次数最频繁的军事术语。
  兵棋推演的第一阶段,连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大家都围绕着呼兰是否会半渡而击,如何半渡而击,怎样应对半渡而击等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筹算,到第二阶段,才开始继续下一个话题,假如顺利渡河,该怎样作战。
  就连密尔顿也看出来,丹西把主战场选定在了河流的凸出折角处, “▽”字型的河弯洲。
  回忆自己过去所看过的兵书,这似乎有点照搬书上所言的背水结阵,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但经叔叔伯伯们的分析议论,密尔顿方知自己猜错了。猛虎军团除非迫不得已,不会把自己逼到这等绝境,舰队和浮桥,就是他们安全回撤的保证。
  把战场选定在河弯洲,是因为“▽”字状的冲击洲陆地是一个倒三角形,只有正面的一条边迎向陆地,另外两条斜边都靠水。呼兰人要进攻猛虎军团,惟有正面强攻一途,无法实施大规模迂回,打击本方侧翼,呼兰轻骑的绕击威力受地形限制而发挥不出来。而在河弯洲的侧后,有河水做倚靠,有铁甲舰队保护,有水师沿岸协助,可以充分发挥出猛虎军团的长项——强大的正战能力和精锐水师的配合,以长攻短,击破敌军。
  当然,柯库里能不会就此罢休的,呼兰军队亦不可能技止如此,他们定然会想出各种办法来破坏猛虎军团的这一优势。安多里尔和贝叶两人在周围将领的协助下,已经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多小时的纠缠,发招应招,不断尝试,不断兑子,不断悔棋,一次次地推倒重来,演绎攻守两方面的各种可能性……
  参加这种层次的军议研讨,对每个与会者都有不小助益,但密尔顿毕竟年纪太小,知识功底和经验阅历太浅,收穫有限,无法把整场大战役的战略设想和战术巧思弄懂吃透。不过,这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开放式讨论,丹西倡导的这种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头脑风暴,却对密尔顿未来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猛虎军团人才储备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种放开心胸、无拘无束的坦诚交流。
  会上不讲什么君臣繁文缛节,没有什么上下等级之分,所有人都具有平等的发言权,都积极地参与讨论,充分地发表意见,尖锐地互相挑刺。不论官职,不看身分,不睬地位,大家只讲道理。经这么一趟讨论,战场上的所有可能性,基本上都能被穷尽,不遗死角,几乎没有什么漏洞。有时候,考虑欠周的一方会要求悔棋,这种悔棋是允许的,也是有益的,因为如果到了实际战争中再想要去悔棋,那可就彻底完蛋了。
  这也是一个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独特的指挥风格,真正的伟大统帅,不应该抑制,反而要激发,让部下进行魅力四射的个性化表演。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尚须经历一定的时滞、耗散和失真,统帅不可能实现点对点的精确指挥,方面军高级战将的指挥水平和应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参加会议,这种层次上的军官,不再是机械执行命令的机器人,而是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艺术家。丹西不要僵化保守、惟诺是从的应声虫,而需要充满旺盛活力、积极进取的军事家。
  军议会上也看得出来,有的人擅攻,有的人会守,有的人重视全局但不免失之毛躁,有的人精于细节却眼光不够开阔。存在的问题在详尽深入的讨论中会自动暴露,独特的思路又往往给别人以不小的启迪。这里有周密严谨、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也有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羁縻的奔扬想像,有人构画出极其宏大、令人热血沸腾的总体战,也有人把某个分战场的局部过程演绎得详尽入微、缤纷多彩。
  这更是一次高层次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模拟培训,大大有助于高级将领们兵学修养、指挥水平和筹算能力的提昇。
  猛虎军团不仅战前要详尽推演,战后无论胜败,还要进行复盘,回溯当时的细节,分析胜因败果,装订成册,供以后随时查询参阅,供后辈研习揣摩。
  胜要知道胜在哪里,败要知道败在何处,不断地积累,指挥能力才能提高。
  胜利不一定毫无瑕疵,有可能完全是运气所致,失败也不一定一无是处,有可能发生无法把握的意外事故。成功的冒险,让人在心惊肉跳、感谢上帝眷顾的同时,不会因胜利而盲目乐观、目空一切。灾难性的意外,令人扼腕叹息之余,会更加谨慎小心,提防一切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丹西甚至专门搜集整理了本方的一系列败仗,编辑成册,供全军学习。这本后世取名为《先帝败战录》的书籍,不为己讳,记录了丹西在开疆立国时期的一连串失利,并附有详尽的资料。
  这本血迹斑驳的战史,虽然成为某些敌对势力攻击丹西无能的借口,但积极意义远胜过消极影响。它是无数将士用血泪凝成的教训,对猛虎自治领军事科学的发展、对坚韧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辈勇士在感叹前人立业艰难的同时,也拿着这本书开向疆场,激励杀敌斗志。即便在最困难、最艰苦、毫无胜利希望的时候,翻几页《先帝败战录》,看看丹西、贝叶、别亚、威达、凯鲁等当年的皇帝、宰相、元帅、大将们被人杀得丢盔卸甲的惨状,想想先辈们咬牙坚持、奋战到底、艰辛复起的事迹,往往能振作精神,重树斗志……
  “安多里尔先生、贝叶先生,”李维扫望几遍沙盘,建议道: “河弯洲这片小地方,该出现的变化也都演练得差不多了,我们是不是进入第三个议题?”
  “我没意见,”贝叶道:“不知领主?”
  丹西还未答话,碧空搜侦总长巴尔博推门大踏步走进来,把一封急件递给丹西。
  看完密信之后,丹西表情严峻,“别亚将军,你过来一下。”


第三十三集 第四章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的欲望不断膨胀的历史。这种膨胀须臾离不开水的润泽、注入和发酵。原始先民们“逐水草而居”,就说明了人类文明与水的天然联姻关系。一旦失去了水,那么人类文明就如被割断了动脉的肌体,只能不断萎缩干枯,直至最后消亡。
  传说远古时代,双泉荒漠并非如今这副模样,而是一片烟波万顷,清丽如画的内陆湖,是各种水鸟及虾蟹栖息的天堂,古树遍野,兽腾鱼跃,水肥土沃。然而,来了一伙无恶不作的飞龙,它们张开血盆大口,吸干湖水,屠啮生灵,肆虐人间。自此之后,双泉荒漠就生机断绝,杳无人烟,变作一处地势低洼的浩瀚荒漠,成为风沙施暴的罪恶渊薮。
  当年内陆湖的框架仍在,水却消失了,四周都是蜿蜒的高山,中间是一块盛满流沙的盆地。或许还残存了一点地下水量,保留了东泉、西泉两处水源,不至于让此地完全成为生命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