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硬背。
台下数千读书人大笑过后,许多人暗暗脸红,因为艾南英说的,正是他们在做的。
实际上,八股论坛在一天天的讨论在慢慢演变,隐隐之间已经成了拥护旧明与或是新秦的一种学术讨论。
因为八股文是明太祖开始实行的科举形式,而秦牧一开国立祚就有意废除八股取士。
支持八股取士,虽然不一定就是拥护明朝,象金声一样,有另外看法的也有。
但反对八股取士的,却基本都是拥护秦国的,反对八股取士的人数多少,就成了秦国得到多少读书人拥护的一个大体数据。
而批判八股取士,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在批判明朝的国策,这一点也正是秦牧让顾炎武开八股论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要取代前朝,必须对其进行批判,证明前朝的不合时宜,从而证明自己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在义理上就说得过去了。
秦牧没有对大明进行血淋淋的直接批判,而是通过八股论坛进行巧妙地引导,否定了八股取士,也就是否定在明朝。
读书人掌握着天下的舆论导向,赢得了读书人的支持,也就赢得了民心。
对秦牧这点心思,杨芷很理解,她不能到前线去,但在后方也日夜想着能帮自己夫君一把,武昌天气炎热是出了名的,进入八月后除了早晚凉爽,白天仍象火炉一般。
杨芷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购买茶水糕点,派人送到黄鹤楼下,供参加论坛的读书人饮食,以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
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不管在场的读书人对秦牧是什么态度,但这她这位贤惠的王后,却都是充满了好感和敬意。
武昌王府曾经被张献忠焚烧过,有一半宫殿毁于大火,大秦立国之时,大臣们就劝秦牧修缮一番,以示新朝气象,被秦牧严词拒绝了。
当时秦牧说:“天下未定,有钱当用于强军济民,绝不能用于修建华屋广厦。”
见秦牧坚决反对,大臣们才作罢。
但王府里一半是断垣残壁,确实影响观瞻,杨芷写信征求秦牧的意见后,便将倒塌的砖石发卖;
王府所用的砖石都是上好的,很多人愿意购买,很快就卖完了,清理出了大片的空地。
杨芷又让人在空地上种上桃李,再饰以一些普通的花草,花费不大,却让王府焕然一新,生气盎然,令武昌的官民啧啧称赞。
卖砖石得所的钱财,除了种果树花去一部分外,剩下的杨芷又用来建了一个育儿院,收养一些孤儿。
外间传言,王后与小王子每餐食用不过两菜一汤,而且都是家常小菜,户部拨给王府的用度,多数被王妃用来抚养孤儿了。
百姓听了很感动,不少人开始主动给育儿院捐些财物,有些坊间妇人还抽出时间来,主动到育儿院帮着照顾孩子。
王后的绣工很好,在王府里传授侍女织绣,为前方的将士织戎衣,此事也很快传到民间,带动了间民很多妇女,武昌城中织机昼夜不息,蔚然成风。
杨芷的所作所为,说来都不是什么大功德,但积累起来,却对武昌的民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也为她这个王后赢得了贤良淑德的美名。
之前就曾有人把秦牧与唐太宗对比,现在,又开始有人将杨王后与长孙皇后相比了。
一个贤良的皇后,往往能对君主的行为起到匡正的作用。一国之母的品行好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废。
家有贤妻,夫不遭祸。大到一个国家,若是有一个贤良的国母,也是国家兴盛的保障之一。
因此人们都很关心杨芷的一举一动,对她的一言一行也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进而使更多人心向秦国。
第334章郑芝龙的心思
洪承畴经过艰难的决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图赖,说出“图赖”两个字时,他再难掩饰心头的烦郁,轻轻吁了一口气。
选择图赖,虽然也会引来多铎乃至整个汉军旗不的不满,但在政治上,可以为多尔衮减轻一点压力,现在多尔衮外交内困,已经够呛的了。
现在多尔衮是洪承畴在满清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他女真人可没一个象多尔衮这样看重汉臣,包括与多尔衮同一阵营的多铎和阿济格,对汉臣都极为不屑,所以多尔衮不能倒。
甘南淡淡一笑,随口讽刺道:“我早该料到洪大学士会选择图赖才是,再怎么着图赖好歹是主子,哪有主子不救,救奴才的道理?哈哈哈。。。。。。。。。。虽然洪大学士跟尚可喜和孔有德一样,也都只是鞑子的奴才!”
“哼!”洪承畴冷哼一声,冷然说道:“甘少卿不必逞口舌之利,我洪承畴自问无愧于大明,我戎马倥偬半生,至松山一战,已然尽力,奈何大明气数已尽,岂是人力所能回天?换是甘少卿处在的我境地,未必比我洪承畴做得更好。”
“你错了,我没说你对不起朱明,你确实为朱明尽力了。你对不起的是全天下的炎黄子孙,别的先不说,光是扬州就有数十万同胞惨遭屠戮,尸积如山,你洪承畴视若无睹,还助纣为虐,你一句为朱明尽力了,就可以掩饰自己对炎黄子孙犯下的滔天罪行吗?”
甘南一声厉喝,把洪承畴驳得哑口无言,手指在轻微地颤抖着,可见心中正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煎熬。
甘南懒得多看他一眼,沉声说道:“请尽快把韩将军接来,具体交换地点。可在马鞍山,也可以在江阴城,记住,我王希望看到一个完好的韩刚,若是韩将军遭到什么额外的折磨,对不起,我王会很生气,后果洪大学士自己掂量吧。”
甘南站起身,准备告辞出城,结束这次使命。临了说道:“洪大学士放心,我王虽然暂时不会放贵公子回来,但也不会加害,当然这不是看在你的脸子上,以你的所作所为,杀你一子不为过;
我王是看在洪老夫人脸子上,洪老夫人听你降清之后,终日以泪洗面,还说一定要亲自打死你这背祖忘宗的逆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唉!”
甘南出城后,洪承畴独自坐在将军衙门里,久久不发一语。如果说甘南骂他对炎黄子孙犯下滔天罪行,他还可以不在乎的话,那么甘南最后那席话,无疑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房。
知母莫若子。出于对自己母亲的了解,洪承畴知道甘南绝非虚言。“七十八了,七十八了。。。。。。。”他喃喃地念叨着自己母亲的岁数。陷入一种迷惘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过了好一会儿,他心头突然打了个激灵,蓦然惊醒,暗道一声利害。甘南的言行,绝非有意劝降,不过是想让自己这个主帅饱受精神上的折磨,进而做出错误的部署,这回还真差点着了他的道。
有些东西想通了,你会感觉那不过是雕虫小技,但当事者迷,洪承畴就差点着了甘南的道。
但他真没有着甘南的道吗?那道三选一的选择题,所造成的影响暂时看不出来,但它必定象身体里的毒液一样,慢慢腐蚀着身体,而且几乎没有解药。
洪承畴明白事情的严重情,连忙就此事给多尔衮上了一份奏折,让多尔衮提前作应对的准备。
同时又写了一封信,着人尽快送给负责招降郑芝龙的黄熙胤。
现在江南军政名义上是归他洪承畴总理,在大的战略安排上,博洛、尼堪、费扬古等人确实也听他的,问题就出在具体执行上,并不是个个都按他的计划去严格执行。就算李成栋这样的,也敢违令屠城,更莫说博洛他们这些桀骜不驯的满将了。
洪承畴的应对措施找不出错处,甚至可以说很高明,但具体执行下去后,却全部走样了。若是各人都能按他的部署执行,江南百姓何置于反抗如此激烈?
现在满清大军陷在江南就象陷在一个大泥潭里,以至于让秦牧处处逢源,己方的局面越来越艰难,只能死守等待时机了。
所谓的时机,一是多铎平定中原叛乱后再度南下,二是招降郑芝龙,一但成功,同样可以解困。
“父亲大人,不能啊!投降异族,残害同胞,这是要受万世唾弃的事,请父亲大人三思。”郑森跪在地上,不断磕着头,神情激动。
这已经是儿子第六次来劝阻了,郑芝龙恼羞成怒,大声斥道:“你老子我一生打拼,九死一生,才打下这片基业,你现在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过来说你老子这不是那不是了;你可知道当初你老子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嗯?你可知道?
你老子我为生活所迫,才十几岁就不得不漂洋过海,远走他乡谋生,大明皇帝可曾给过我一餐吃食,什么天下苍生可曾有谁管我的死活?你老子我刀头舔血一生,只知道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父亲大人,就算你是为了咱们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