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随轻)-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江县也算是科举大县,官员出过不少,诰封也有很多,本不稀奇。但是像西水镇李家这样,专门有天使钦差驾到颁诰,并且诰封大活人为六品的,就没有过了。
  最令百姓感兴趣的是,据县志记载,李家是本县第一个被朝廷赐予金书铁券的家族,这种传说中的“免死金牌”必欲目睹之而后快。
  其实这个“免死金牌”是赐给李佑本人的,李佑死了后,便由世袭三品指挥使的儿孙继承下去,和别人没关系,所以不该出现在此时的虚江县。
  不过李大人为了夸耀乡里,便委托朱钦差将金书铁券捎带回家中,在家乡人面前展示。他知道,对于被评书演义熏陶普通百姓而言,肯定不明白六品兵马使是什么东西,但“免死金牌”、“一字并肩王”这些玩意知名度很高,吸引力很大。
  再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种无上光荣的时刻,李大人因为骸骨在皇帝手里,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回家。因而把自己的金书铁券捎回去,也算略略弥补了部分遗憾。
  虚江县第一世家卢家、虚江县首富曹家,以及苏州府的赵家、贺家,还有洞庭巨商宋家皆都派人前来观礼,他们与李佑交情够分量,这种时候自然要来捧场。
  李家正厅门窗虽然被砸了,没来得及修理好,但勉强裱糊起来也可以凑合,只是厅中摆设全都变了样子。里间置一高案,放置诏书,下首置一矮案,放置燃香。
  其实整个仪式时间不长。良辰吉时,在彩亭鼓乐的伴送下,朱钦差乘舆直入李家,李父出大门相迎,李母朱氏则候于门内。
  诰舆入门到堂前,朱钦差手捧诰书进入正厅,将诰书置于诰案。在赞礼官的高呼声中,李家全家对诰案五拜三叩首。
  随即,朱钦差又捧起诰书,立于上位宣诰。宣完后李家山呼万岁,正式受诰。前来观礼的绅宦大户纷纷上前贺喜。第一阶段到此告一段落。
  此后便进入了万众瞩目的第二阶段,诣宗祠告祭祖先。比起第一阶段,这才是最荣耀的阶段,相当于状元游街夸官一般。
  李父激动地满脸通红,换上了正六品冠服,手捧诰书,缓缓走出了家门。他的身后是长子李佐,手捧着金书铁券。
  李氏族人倾巢出动,围聚在门外,看到诰书和金书铁券出来,齐齐欢呼,响彻云霄,这是他们全族的骄傲。有了这些东西,西水李氏壮大发展便有了最坚定的主心骨。
  按着事先选定好的路线,李父和李佐在族人的簇拥下,绕镇一周,满足了看热闹百姓的眼福。原来“免死金牌”的模样像是个铁瓦片……
  进入宗祠,焚香祭祖。李氏全族数十男丁在祠内外列好位置,齐齐四拜,李父破天荒的与族长并列首位。全族唯一的秀才公李正在这里充当了祭文和赞礼角色。
  告祭完祖先,今日的仪式才算结束。至于后续的换墓碑、建牌坊等事宜,不急于今日一时。
  却说从今日起,整个虚江县传起一句话,生子当如李二郎!数月之内,这句话便扩散到了整个江南,远至江右、福建也常有耳闻。
  不过在江南闺阁圈子中,这句话以讹传讹变成了“生儿要做锦衣卫,嫁人当嫁李探花!”
  李佑家的热闹,远没有结束,受诰只是个开始。
  当夜老族长摸黑上门,“有个事情告诉你。我族所有的田地,除你家和李正家之外,共计三百二十五亩,全都交给你了。”
  李父十分犹疑,“这个……只怕传出去只道是我侵夺族产。”
  老族长吹胡子瞪眼道:“谁敢说侵夺族产?分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家富贵发达了就忘了亲族吗!”
  苏州赋税之重,天下第一,平民百姓将田土托付到官绅名下便可以逃税,这叫做投献。投献后只需以佃户名义缴纳地租若干而已,总比赋税轻。
  李佑家如今显然要世代簪缨了,便意味着世代免税,乃是绝好的投献对象。所以老族长才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父虽然担心被人指点霸占族产,但被老族长缠的没法子,甚至拿出族谱相逼,只好勉为其难的收下了这三百多亩地。
  次日一大早,李佑家几十年的邻居孙老爹领着儿子孙及上门拜访。
  提起这个儿子,孙老爹就一肚子气。这个儿子与隔壁李佑从小是玩伴,关系不是别人可以比的,当年李佑开始崭头露角时,无人可用几次提挈他。但他死活拉不开面子给李佑当手下。
  如今眼见李佑一飞冲天,而这个儿子还在混日子,气死人也。当初如果他紧随了李佑,如今不知要沾多少光,说不定都混出品级了。
  “李兄,李老爷!看在几十年交情份上,有两件事情求到你。”孙老爷道,“第一个,我家有个店铺,你收了罢!”
  李父虽然有时狠毒,但也讲究兔子不吃窝边草,对孙老爹这个要求,婉拒道:“怎能平白占你家的产业,此事休要再提!”
  “你若不要,便是瞧不起老邻居,我就一把火烧了它!最少要收走六成股子!”孙老爹纠缠不休道。
  同理,有官身做生意可以免税……
  李父又问道:“第二件是什么?”
  孙老爹拍了垂头丧气的孙及一巴掌,“我将儿子卖给你家为奴,一分银子不要,看在老邻居面子上,叫他在李佑那里当差去行么?”
  李父无语,尽力谢绝,但倒是答应写信将孙及送到李佑那里。
  抱有老族长和孙老爹这样心思的远不是最后一个,十二月初十这日上门求见李父的各色人物络绎不绝。主题就是免费送田地、送店铺……
  李父当衙役的时候,巧取豪夺的黑事没少做,不然何以白手起家挣下了几十亩上好良田和一家客店的家业?但当时的他绝对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会有被人强塞各种产业,收礼收到手软的苦恼。
  之前他辛辛苦苦一辈子,不过挣下了宅院一间,店铺一座,良田几十亩。而今天短短一日内,名下就增加了店铺十间,良田千亩,这是一种什么速度?
  想至此,李父有点后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年轻时还不如安于清贫,在十里八乡赚一个好名声,熬到今日苦尽甘来即可。
  一辈子败坏名声赚来的那份家产,还不如今日的十分之一多,而且今天收了这么多,还能换来声声赞美,简直名利双收。当初真是何苦来哉!
  现在看来,只要他愿意,收拢上万亩地和百十家店面似乎都是很简单随便的事情,而且在乡里还会博得一个照顾乡邻的好名声。
  奴仆更不用担心,现在他家门外简直快成了人市。各种穷苦人从四面八方闻风而至,排满了门口巷子里,童年少年青年男女一应俱全,全是自愿卖身为奴求得荫庇的。
  因为当李家奴仆后,至少不用服徭役、不用交赋税、不用应付官差了,还肯定有口饭吃。
  这世道真是……李父隐隐约约触摸到了以前从未体会过的境界,原来这就是乡宦士绅上层人物的感觉!自己当捕头时,在小民百姓面前的威风,仅是井底之蛙而已!


第五集 牧守江北 第397章 对此我很忧虑
  这日傍晚时分,李父送走今天最后一个客人,略感疲惫,毕竟他连续亢奋了好几日,身子终究不是铁打的。便下令今晚关门谢客,回到后院休憩。
  李佑母亲朱氏,只是个普通妇道人家,眼瞅着今日自家名下的产业飞一般的增加,反而感到心惊肉跳的不安稳。
  见丈夫回房,她握着小佛珠惴惴的问道:“不想横财如此之大,滚滚而来的叫人心里不安稳,家里有这个福气消受么?小二是星宿投胎,自然福大命大,可你我都是凡人,只怕消受不起……”
  李父感慨道:“常听人骂酸秀才、穷措大,却从未听人骂过穷举人,今日算是亲历了一番缘由。如今我家比昔年那举人老爷还吃香的多。”
  话说国朝自高宗中兴时,借着天下大乱时机在赋役制度上很是改革了一番,与士绅特权有关的大约有两点。
  一是重新限制了官绅免赋役田土的规模,并将太祖的定额进一步削减,例如一个举人名下享受免赋役的土地不得超过一千百亩,七品也是这个待遇,高品级官员累计增加,最高一品不过三千亩。在目前国朝将近十亿亩地的背景下,这个比例作为官员的福利还是可以忍的。
  二是杜绝世袭,田土免赋役随着官绅的去世而消失,只保留官绅家人免征徭役的权利。当然,如果下一代出色,在科举上继续有成就,那可以重新获得相应的免赋役权利。
  另外,高宗皇帝还颁布了一条令时人匪夷所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