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随轻)-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大人看着手里新鲜出炉的任职敕书,目瞪口呆的不知道作何感想。敕书上赫然写着,任扬州府通判、署理江都县事李佑兼管府守备司。
  他反复看了几遍才确认自己没看错,是府守备司,而不是自己追求的整饬盐法使、署理盐法道之类的官职。
  对李大人竟无语凝噎,纯粹是驴唇不对马嘴啊,他想要的是盐事官职,以便可以大肆插手盐业,但给他一堆大头兵干什么?不会是写敕书的人喝多了罢?
  承直郎、扬州府通判、署理江都县事、兼管府守备司,在小小的江都县地面上既抚军又治民,这官位也太空前绝后的奇葩了,绝对国朝三百年的独一份!
  不过好像李大人自从做官以来,从十六个字的副巡检到分票中书加三官,再到现在最新任命,大部分官职都奇特到在史书上提起时必须加旁注……不然后人肯定要云山雾罩。
  庄师爷对着敕书啧啧有声,东主真乃神人也,连这种既扭曲而又象征意义浓厚的官职都可以搞到手,他真是没有投靠错东主!
  说起府守备司,要从国朝有以文抑武、以文统武的传统说起。不过甲申之变后,军制有变化,多了职业化的禁直军,分军驻扎京师和天下要冲,受天子直接掌握指挥,与地方没有什么关联往来。
  在内地,原有的卫所功能渐渐衰退,与一般农户无二,但仍要轮番服兵役,充当地方守备武装。大略体系是巡抚或总督、兵备道、府守备司三级垂直管辖,具体各地皆有不同,但原有的指挥使司体系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三级中,巡抚总督和兵备道都是文官,只有府守备司是武官,为了保证每一级都有文官统军,所以府守备司按照惯例要接受知府节制和调遣,但并没有明确在官职名称上。
  但现在朝廷却搞了这么一个开创先例的任命,竟然明确李大人管府守备司,成为扬州府守备司名正言顺的上级和指挥官。
  对国朝官场不了解的,可能看不明白特异在何处。那么就请将李大人这套新官职放大百十倍再看,与封疆大吏巡抚还有什么区别?
  国朝巡抚有好几类别,照例都加右副(佥)都御使衔头,表示钦差体制。
  其中最常见是按省设立的巡抚,惯用官职名称套路有三种,一是如浙江巡抚,全称是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地方;二是如陕西巡抚,因为上面有总督,所以全称是巡抚陕西地方赞理军务;三是如广西巡抚,全称仅仅是巡抚广西地方,不加军务差遣,不能称为军门或者抚军。
  至于南直隶的凤阳巡抚与边疆巡抚、赣南巡抚一样,算是比较特殊的,既因地也因事而设。
  如果说一般巡抚职权特点是抚治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也就是治吏、治民、治军三者齐备,是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上官。那么在江都县这方圆百八十里内,李大人得了新任命后也勉强算是三者齐备了。
  若照巡抚葫芦画瓢,用滑稽的说法,也可以将李大人戏称为提督本府军务巡抚江都县地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扬州府通判、署理江都县事、兼管府守备司就好像是设在江都县的微型迷你小巡抚一般……
  总而言之,从表面上似乎也就是给李大人增加点职权,让他顺带管管地方军队,但实际意义很特殊,很意味深长,很令人深思。在国朝,既治民又抚军的官员,真就那么二十几位总督巡抚的。
  凡是官场上听到这桩敕命的,除了耸动骚动惊奇之外,无不泛出几许疑问。这年头言官猖獗,正常情况下大学士和吏部敢弄出这么个官职,只怕要被骂的狗血淋头,李别驾为何能得天独厚?
  再细细思量,这事只能是宫里干的,莫非李大人的圣眷如此之深?他不是刚被太后贬黜的么?
  高宗以后,根据遗诏天子尤重军权。凡涉及到军务变动,没有皇帝点头是不可能的,哪怕景和天子没有亲政,涉及到军务大事和武官任命,也要从他手里走一遍过场。
  想到这里,李佑感到真相呼之欲出,如果不是归德千岁干的好事,他就敢将这张敕书吃了!忍不住唏嘘感慨道,女人的心思真难猜,孕妇的心思更奇怪。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虽然没捞到盐事官职很遗憾,但手底下有武力,也并非一无是处嘛,合理的使用起来,威力也是巨大的。估计千岁殿下的意思就是叫他打破常规。


第五集 牧守江北 第309章 守备司谒见
  扬州人对于李县尊的新任命,大都糊涂的很。李大人和盐商各有各的理,打擂台正打到昏天黑地,府衙、盐运司、巡抚先后出面也拦不住,朝廷知道后不去分出是非曲直,却下了这么一道风马牛不相干的敕命,实在叫人费解。
  在江北官场中,论起受李佑新职位影响最大的人,肯定是扬州知府罗星野。因为朝廷给李大人的任命是赋予全权的“管府守备司”,而不是协助式的“赞理府守备司”。
  以前扬州府守备司衙门与扬州府府衙从名份上是两个独立衙门,一治民一管军,都是凤阳巡抚的下属。但按照以文驭武原则,在本地范围内扬州府守备司由罗知府进行节制和调遣,不仅扬州,全天下知府和本府守备司的关系全都是如此。
  但现在扬州府守备司有了钦命的正式主管李别驾,所以不再需要府尊代表文官出面节制了。对罗知府而言,自然是丧失了一部分权力,今后他想要动用本府军士,也得报请李佑批准。
  更让罗知府郁闷的是,李别驾以府通判身份直管附郭大县,本来就已经跋扈难制,如今又得了管辖府守备司职事,正式成了本府武事的主官,文武合于一身岂不要与他平起平坐了?
  有没有后台,后台是大是小,越是关键时刻越看的出来……在府衙后院,受到严重刺激的罗太守对月长叹。
  从李佑此事再次可以看出,想在官场上一路前行,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后台。为此他一定要不惜代价和名气很大的李别驾硬碰到底,哪怕头破血流,哪怕粉骨碎身,哪怕赴汤蹈火,惟求引得朝中卿相回眸一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不悔……
  却说又获新官职的李大人,他并没有得意洋洋的出去炫耀,经过最初的诧异之后,反而躲在后衙闭门不出半日,仔细思考朝廷莫名其妙给他一个“兼管府守备司”是什么意思。
  别的可以糊涂,但方向务必要看清楚哪,一旦方向找不准,那就真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而方向对了,哪怕有点小错也可以改过的。
  这么多年来,各家盐商肯定培养出不少读书人,朝中肯定有其子弟之类的说话,所以有些事情很难做透……他想来想去,琢磨出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无论改盐法还是新设监察盐事官职,难度都很大,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结果,所以先给他加个官职以示安抚。
  第二层是朝廷也不可能不顾从巡抚到府衙的面子,一味偏袒他这个不合常规的六品通判兼知县。
  第三层是军民双治的文臣不多见,这是另辟蹊径给他较为超然的身份,扩大他在江北地区的权限,毕竟管的是扬州府守备司而不是江都县守备司。所以其中又隐含靠山们对他的鼓励之意。
  正当李佑刚想出个头绪时,却见门官张三手持一张名帖溜进来,李佑不悦的呵斥道:“说过老爷我今日不见外客!还来禀报作甚?”
  “是守备老爷谒见,庒师爷说老爷最好见见。”张三小心道。
  闻言李佑感到意外的猛然拍案道:“真是有眼力的人物!”
  张三所言的守备老爷,自然指的是扬州府守备,正五品的武官,李佑的新下级。
  没有看错,这个正五品守备确实是正六品李大人的下级,所以他的到来称为谒见,而不是拜访。
  按照开国时定下的制度,国朝武官品级普遍偏高,但文官势力崛起,渐渐演化成以文驭武后,武官比文官品级高但实际地位低一等的现象并不奇怪。因而正五品的守备主动来谒见正六品的兼管府守备司李别驾是理所应该的。
  不过话虽如此,但一个正五品武官能如此痛快的放下身段,李大人还是很领情。脑中闪过无数演义小说剧情,李大人当即吩咐道:“大开中门,本官要出迎!”
  这也算是以大礼相待,互相给面子又不要钱。但李佑不可能太过于放低身段去大门迎接,只以平礼迎到仪门而已,不过仅如此也堪称屈尊了。
  李佑知道自己的斤两,民事政事他可以依赖见识勉力为之,但对兵事真是一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