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衣着,看气度,廉颇对荆雄也不免高看几眼。
廉颇的语气也客气几份:“你来我府有何事?”
“报将军知,我家主上在去年夏天时偶遇贵府千金,虽只用几句交谈却是深印其心,此次派我前来是送信,待三个月后,还会有人带我家主上的礼物前来。”
廉颇再问:“你家主人是何人,在燕国否?”
荆雄回答道:“我家主上数年前在稷下学宫求学,游历数年之后到了燕国,燕王欲拜我家主上为上卿,但主上依然还在犹豫。”
“噢!”廉颇吃惊不小。
再说燕国是列国最弱,可上卿也不是普通人有资格去当的。
若非是真正有才华,也不可能被拜为上卿。
所以廉颇追问:“你家主人为何还在犹豫。”
“我家主上担心他身在燕国,心中却恋着邯郸。所以写信前来,或会婉拒燕王美意,宁可到赵国谋一书吏。”
恋的不是邯郸,恋的是廉颇的女儿。
这话廉颇也听懂了。
“来人,荆先生安排住所,这是本将的贵客。”
“诺!”
荆雄由信使变成了廉颇府上的贵客,入住上院。
廉颇肯定要去问一问自家的女儿,那位是谁。
廉颇的女儿已经是恨不得拆了自家院墙,要知道这门第之差就在这院墙之隔,接到情郎的来信,心已经开始往燕国飞了。
这廉颇询问,自然是听到皆是美言。
仅凭稷下学宫、燕国上卿这两个条件,那怕曾经是寒门,此时门第之隔已经消失,再加上自己女儿喜欢,廉颇也有些动心。
当晚,廉颇主动找到田文。
廉颇见田文并非秘密前往,所以廉颇进田文的府的时候,魏无忌与张平已经知道了。
魏无忌对张平说:“看来,大河君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对,依田文的为人,他想修好燕赵之间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
互相的意思就是,燕国给赵国派一个人前来赵国拜相位,赵国也派一个去功为相国,这个相国是尊位,并非真正的相国之位。
正如张平所猜测的,田文听到廉颇一讲,立即表示支持。
“将军,若是此子为你之子,那么他答应燕国为上卿,也可回赵再拜上卿,然后再赴燕为相,此事对将军有极大的好处,对赵国也有利。否则若是赵国公族派一人为相,不利于赵军北进的计划。”
田文说的是赵军北进,并非是赵国北进。
赵国公族内部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廉颇是一个直人,他脑袋想的就是赵国变强,能让他拥有可以与白晖部下精锐一战的实力。
那怕白起无敌于天下,廉颇不敢言胜,却也有信心在防住白起攻赵。
所以,北进是大事。
只有北进,才可以猎取足够的钱财,无论是训练军队,还是装备军队都是要花巨资的。
廉颇微微的点了点头,他认可田文的建议。
田文又说道:“将军,之前我也说过,白晖所部,不说四卫最精锐,只说宜阳精锐秦军,十日九操,这样强度的操练将军以为伙食要多少?”
不用数据,能扛得住这么大强度的操练,需要肉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盐的需求量是普通士兵的至少五倍。
没有盐,士兵根本就没有体力去操练。
“这事可以办。”廉颇答应了下来。
田文说道:“那么先下婚书,让此子来一次邯郸,见过人之后再最终决断,若是不愿为将军出力,再作打算也是可以的。”
廉颇微微的点了点头。
田文的话说的很清楚,万一不满意,弄死也不是不可以。
次日,廉颇宴请荆雄,以及随同前来的十几位食客,其中有两位明显就是武勇过人之辈,廉颇相信燕王对这位上卿的待遇是极好的。
第四七九章 秦王不可封伯
魏无忌精心挑选的食客这次撑了大梁,若没有这些食客很难让廉颇信服。
这个时代,若没有足够的地位,足够的钱财,是根本不会有一流食客的。
宴中相谈甚难。
宴会,廉颇提及一些重点问题,荆雄连婚书都已经准备好,只要廉颇应下,便会安排媒人开始操办纳采之礼。
纳采为六礼第一礼。
可以说,只要纳采之礼开始准备,除非八字严重不和,否则这婚事便是成了。
魏无忌与张平拿到了廉颇亲笔应下的婚书,立即飞马燕都,继续执行第二步。
接下来只要拿到上卿印信,这事便就成了。
魏无忌与张平为了张平这个族弟的婚事在奔波,很辛苦,可却是非常非常的快乐,这样的事情若真的成了,比起当年张仪的纵横之道,怕是更加的精彩。
再说秦国。
秦王已经回到了咸阳,在堆积如山的竹简堆时忙碌着。
有侍从入内,将一只精钢制作的盒子放在秦王的案上,然后悄然退离。
秦王只是抬眼扫了一眼盒子,便继续翻阅着那成堆的竹简。
这样的盒子只有白晖有,也只有白晖会用这样带密码的铁盒来装信,盒子是双层的,里面有一套火布,也就是石棉布。
在石棉布与钢盒之间有着一些白磷,不得不佩服秦国工匠的脑洞。
正常情况下,盒子是密封的,夹层中的白磷也因为钢盒与石棉被封在其中,但若是用暴力的手段强行打开,那么盒子必定被破坏,白磷遇到空气,再加上暴力破解的手段肯定会产生超过四十度的热量。
秦王并没有急着打开盒子。
因为白晖能用这样盒子装的信,肯定是机密,也肯定是麻烦事。
秦王处理完这份公务之后,拿着盒子走到一旁,泡了茶喝了一杯之后,秦王这才用转动密码,然后打开盒子。
盒内是三封信。
一封是白晖与宣太后联名,以正式公文的形式书写。然后是白晖与宣太后各自的一封私信。
秦王先看公文,再看私信。
看完之后,秦王的眉头拧在了一起,反复将信看了三遍,秦王摇了摇手边的铃,有侍从入内后,秦王吩咐道:“去把国舅找来,对了,再把屈原大夫找来。”
很快,魏冉与屈原到来。
秦王将公文那封递给了屈原,将白晖的私信递给了魏冉。
白晖的私信是不会交给屈原看的,上面有一些白晖自己内心的想法,屈原是朝臣,并非秦国的死忠之臣。
屈原看过信之后,再交到魏冉手中。
魏冉拿着信就开骂了:“若是咱们大秦最懒的官,非这白晖不二人。”
“是!”秦王也是点了点头。
魏冉又说道:“他倒是简单,提了一个想法,可这想法不难,难在细节,难在如何操作。”
“是!”秦王又点了点头,这也是他眉头拧在一起的原因。
白晖的想法很精彩,秦王封族伯,可谁有资格,而这个封地的大小,税收的上交,人口的组成,官府与封侯的各自管理尺度。
眼下的秦国也有受封的重臣、大贵族。
并非以前,在封地便是一言堂。而是所有的封地都要先受秦律管,再受秦国朝堂管,之下才有一部分自主权。
这个自主权也并非统一的大小。
自主权最大的便是白起、白晖的封地,可以说是国中国。然后是魏冉等极重臣的,除了没有征兵权之后,他们也是国中国。
其余的,就算是公子又如何。
栎阳君是秦王的兄长,亲兄长,但却没有律、政、令、兵的权力,甚至连田中种什么,都是由栎阳令来说了算,他仅有的就是封主的获利财权,以及部分的税权。
屈原这时说道:“王上,不可封族伯,或是可封但不能这么称呼,依礼法论,此事可以分为荣宅、祖地、族粮之田。伯,只有天子可封,纵然王上有一统天下之志,却不可有天子之名。”
屈原说的是不可有,不是不能有。
秦国一统天下之志已经是写在明面上的,但却不能明着说出来。
天子还活着呢。
魏冉说道:“屈大夫高见,这个称呼是极佳的。此事需要的是一个规矩,这个规矩怕不好定。”
“是,穰侯说的极是,这规矩难定。”
秦王问:“有何良策?”
屈原反问:“敢问王上,大河君这样的建议,除了为秦国各贵族谋些实利之外,可有什么战略意图。”
“战略意图……”
秦王有些犹豫,因为秦王感觉屈原还是心系楚国的。
或许是看出了秦王的犹豫,屈原说道:“秦楚之间兵战不可免,臣在秦只希望能为百姓出一份力,秦军不伤民,臣便心满意足。”
有屈原这话,秦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