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先把这个马峰窝给捅了。
而哀告信却让段祺瑞心爽,世道轮回今非昔比,清室内务府也只得降志辱身哀求自己,那群小人显然忘记主辱臣死的古训降格相求了。在总统府司马斥责荫昌引起新一轮排满风波后一直告病的段祺瑞从未公开发言,而现在小朝廷内务府的哀求信却把自己推到风头浪尖。
这封信不仅送到自己手中,那群小人甚至还将其刊载于报纸之上,显然意在逼自己表态。之所以至今未公开表态,原因很简单,华之在总统府所言为个人言论,虽言辞激进但所述为历史事实,更为重要的是段祺瑞不愿意在此问题上与司马纠葛,而旗贵、遗老却抱着所谓《优待条例》和自己许诺相逼。
段祺瑞问刚到走进来的徐树铮: “又铮你怎么看?” “总理,司马之所以高调排满,与其信仰有关。其信仰民族主义,矛头所指除帝国列强之外,满清自是首当其冲。不过暂时不会采取实质行动。他在总统府回答说得很清楚,但凡条件契约义在共守,若一方既已破弃则难责他方之遵守……。总理毋需多恼,我已命人用此言回复了小朝廷内务府。”在对待小朝廷问题上,徐树铮和段祺瑞的态度完全一致:一切以律法为准。如果说在西北身上学到了什么,徐段二人皆会选择舆论与法律,以舆论为已造势,在法律框架内寻找他人弱点,痛击之。
一直以来西北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原因就因其立于法理、道德最高点,其用所谓法理、正义掩盖内藏的野心。当初田中玉是如此、后来热河、绥远、蒙古、黑龙江、新疆、山西,再到甘肃和现在解散议会,无一不是拿出让人无从反驳之事实才会有所行动。过去无人会讲究法理、道德、正义,因其无用,但是当占有绝对优势的一方选择用法理、道德、正义去说话的时候,别人才能看到无用之鸡肋如果操作得当,收效甚至超过十几个师。
位于鼓楼前大街原义溜胡同的和平饭店系西北商人投资兴建,饭店后花园紧邻什刹前海,风景极佳。作为京城最豪华的饭店,自半年前投入营业以来,一直受到往来京城权贵欢迎。在司马进京后,自然选择和平饭店作为下榻之处。和平饭店十一楼、十楼自司马下榻后即被公署包楼,和平饭店那个豪华套房内的动静,四天来一直吸引京城各界人士关注。
“畅卿,再有五天就到首义七年庆典了!”面对桌上日历牌司马轻声说道。首义七年庆典对司马而言即熟悉又陌生。这几年每到首义庆典时,在西北除满街悬挂国旗外,红色的双十图案是常见的装饰。先生莫明其妙的话让杨永泰一愣: “是的先生,五天后即是辛亥武昌首义七年庆典,亦是共和七年国庆!” “国务院有没有什么庆典?街上一点气氛都没有?”司马惆怅的问道。在京城没有庆典的气氛。在过去两年中每到首义庆典前几天,西北各地便开始呈现出浓浓的庆典气氛,但在共和中国首都,竟然没有一丝庆典气氛。
“先生,您忘记这是什么地方了,这里是京师,若大的京师实际是八旗子弟的城市。京城城内人口不过百万,可京旗总人口达63万余,再加上几万遗老,小七成人都是前朝遗民,对咱们来说双十节是庆典,可对这群人而言这一天是国丧,有些人家甚至挂上白幡。”杨永泰随口回答,但看到主任脸色因自己的话顿时铁青,杨永泰不禁心中暗悔,真是那壶不开提那壶,主任本就对那些人不喜,自己还火上浇油。
“国丧,好个国丧!很好!很好!”一国之都逢首义纪念日无任何庆典,反而有遗民挂起白幡,将国庆变成国丧,恐怕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才出此奇景。难怪西北报纸称京师 “骨子里透着腐朽封建之气”,这座城市根本就是遗民盗居之城。尽管心中恼怒,但现在显然不是时机,火点多了最终只会惹火烧身。现在自己已经是半座京城居民的眼中钉,如果……一切等等再说,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没有口实之前绝不能妄动,心里打定主意,司马深呼吸几口气。
“畅卿,你亲自去一趟国务院,问一下徐秘书长,国庆将至不知中央作何庆典准备。还有现在西北青年学生返校在即,时逢共和七年国庆庆典,为弘扬爱国精神,司马请总理批准,学生进城参与国庆庆典,以助庆典之势,以扬爱国之情。”先生怒气消失让杨永泰欣慰。京城检阅学生军主意不错,至少可为元旦前的国会选举造势。虽然数据上复兴党赢得选举已成定局,但真正赢得大选之前仍充满不确定因素。
“这是司马提出的要求?”徐树铮的汇报让段祺瑞一愣。自共和以来因为南北纠葛,中央政府对双十庆典的处理相当低调。更重要的是,京城八旗子弟根本不可能参与庆典,至于挂白幡之类 “逆举”却数不胜数。司马竟然想起在京城举行七年首义庆典意欲何为?
“总理,是杨畅卿亲自到国务院提出的要求,估计其想在京城内检阅学生军,为元旦前国会选举造势,借检阅之名行威慑之实。”几乎在杨永泰提出学生军进城参于庆典瞬间,徐树铮就已断定西北的用意。所谓助庆典之势扬爱国之情是假,为国会选举造势是真,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想借学生军威慑京中屑小。
“总理,毫无疑问复兴党赢得国会大选几成定局。现在仅西北登计选民高达一千六百万,选举法种种限制使得西北享有比他省更多的优势。复兴党赢得大选后,司马必会登上总理之位。中国谁不知道司马排满倾向,现在更是被京中旗人视为眼中钉、心头刺。按宣统二年民政部调查京师户口时,京城二十四旗共有正户118783户,另外还有内务府三旗共4571户,京营四郊19处旗人56536户,如果也按每丁眷属为5人推算,京城内外差不多有旗人人口9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蒙古、汉军旗人。如果将这两类人除去不算,也约有至少67万余人,这些人占到京城人口近七成。
旗人普遍对司马存在敌意,让司马如哽在喉。京城不是甘肃,不可能由其肆意妄为,所以既便明知旗人视他为眼中钉,也只能忍让,所以才想假庆典之名检阅学生军,以威慑城中旗民。上一次让西北学打残的旗人可还拄着拐杖,军队做事尚限于军律,但激进学生冲动起来,谁也不知道会做什么?旗人被西北学生打怕了,而司马更怕有朝一日京城旗民来个民意请愿,所以才提前准备。”徐树铮一语道破天机。试问谁愿意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行走,在徐树铮看来其之所以直指清室,目的就是威慑。
“民意请愿,那小子也怕民意”一向不苟言笑的段祺瑞脸上难得露出笑色,民意请愿是柄双刃剑,在西北可以借此裹挟民意,但是在京城……。 “总理,现在京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我担心学生军冒然进城阅兵,只怕会引起民众恐慌。所以,我回绝了杨畅卿的要求!”徐树铮冷冷的说。暂时忍让并不意味放弃,司马可以利用民意,并不意味着自己不能运用民意。原本满面笑容的段祺瑞听到徐树铮的话后脸色大变: “又铮,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第一百八十九章 纵虎归山
“没批准?”司马长叹一口气,满面皆是无奈之色。徐树铮的拒绝出乎了司马的意料,一国之都于首义纪念日,竟然不做任何庆典,原本想借六万青年近卫军进行参加庆典,以阅兵威慑屑小,结果……哎!
“先生,段总理着人传来一封手信。”
“华之弟,辛亥之役,停战议和,时兄于军中任内,双方订定优待条件,暨满蒙回藏待遇条件,并知达各国驻京公使,转达各国政府,兄虽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共和中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事关国家之名誉事,望弟慎之。现观诸中外舆评,下至街谈巷议,无不以此举为非……。”面无表情的将段祺瑞的亲笔手信放在一旁,司马知道段祺瑞这封信的用意,他是在留余地。
“先生,英、法公使希望公署出面明确表态遵从的与优待条件,芮恩施公使婉言希望我们能以不日大选为重。还有最近几日日人与满人贵胄往来频繁,据调查部情报显示,原宗社党骨干已秘密离开京城前往大连,据信其为重组 “勤王军”,日本政府已决定将全力支持其组建勤王军”。尽管坐靠在沙发上的先生面色越显铁青,但是杨永泰仍然一五一十的如实告之。
“这些帝国列强外国人都不是我国之友,是复辟赞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