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无语)-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派到蒙古去!告诉他们!祖国就在他们身后,后退半步就是西北!就是他们地父母妻儿!”

感觉到怒火压抑在胸腹之间的司马,几乎是狂吼着下达着命令!不用想像司马都知道一旦俄国大军南下占领了蒙古之后,西北要面临的是什么,西北被迫在自己家门口打仗,在蒙古即便是把整个蒙古打烂,被摧毁的不过是农场而已,但是这里不同,战火燃烧到西北,自己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司马,现在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唐努乌梁海师因为受限于交通工具,并没有带足弹药,步兵仅仅只携带了两个基数的弹药、炮兵也只有两到三个基数,唐努乌梁海师的储备弹药,至今仍然在西北军营仓库之中,增援第七旅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足够的弹药,他们即便是在规定时间内增援到了买卖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另外唐努乌梁海师所携带的食物也有不足,如果要用唐努乌梁海师增援买卖城,必须立即电令驻库伦独立警备团立即将其弹药储备悉数装车,另电令库伦西北商行收集食物、油料等一应物质,以支持唐努乌梁海师作战!还有,不要忘记我们根本没做好战争准备!如果仓促而行的话,我们所需要付出的损失会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一直沉默不语的蔡锷在司马有些冲动的表态之后,一针见血把司马计划中未考虑到部分指了出来,第七旅必须要增援,蒙古更不容有失,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即便是西北军司令部,也从来没有计划过要和俄国军队在蒙古大打一场,根本就没做任何准备,现在一切都仓促之间作出决定,军人不打无准备之仗,现在即便是蔡锷对蒙古局势也不觉乐观。

“松坡,你是边防军总指军,具体方案你来制定!我们也许没做好战争准备,但是我相信西北军官兵已经做好了为国尽忠的准备!我相信第七旅会给我们赢得时间,现在司令部必须要在今晚六时之前,拿出应变计划,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把俄国人死死挡在库伦以北!挡在买卖城!买卖城就是我们的死地!也是俄国人的死地!”说到激动处司马用力猛砸了一下沙盘,死死的盯着沙盘中的买卖城。

第二十一章 三方

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是一座欧洲乡村式样小洋楼,这幢并不显眼的小楼房因其主人的原因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这里便是前共和中国临时大总统的住处。这座深灰色两层楼房,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环绕着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是一座幽静的欧式花园住宅,系4名旅居加拿大华侨购赠孙中山,为得是支持孙中山的革命。

在小楼二西处的书房之中,此时气氛显得有些超乎寻常的诡异,坐在书房内孙中山看着司马先后两份演讲稿沉默着,此时的孙中山发现陷入了前所未有两难境地之中,自从司马在西北基石会议厅内发表讲话,到后来的广播讲话以来,孙中山便陷于这种两难境地。对于西北派大军进驻蒙古,进而收复蒙古,孙中山曾发电祝贺,对于外蒙独立时曾发出组建五十万大军收复蒙古、海参崴的孙中山而言,西北收复蒙古之功,过于傅介子、陈汤二人之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西北边防公署来电告知后,立即去电相助,而在俄人武力相威时,也曾通电以示支持,也曾呼吁各界共同抗俄,但是此时孙中山却陷于一种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之中。

随着从京城传出的消息,段祺瑞利用西北发布全面动员令,同时号召国人同心相助之机,在京城上下奔走活动,争取国会议员支持通过对德宣战,理由很简单,就是以对德宣战之名,将中国纳入协约国体系,将蒙古问题变成中俄两国之间的利益之争,进而防止列强借口维护俄国安全而干涉其中。

一直以来段祺瑞外交方针在未提交国会之前首先取决于军事会议,并且指使督军团对国会采取表面联络而意在威胁的行动,早已引起了国会方面很大反感,除研究系外,各党派议员都不甘心做段的工具,单就过去看参战案很难在国会得到通过。

而现在随着段祺瑞幕僚们打出不通过对德宣战议案,就是行卖国祸国之实,甚至于就是国内不少团体也致电国会,要求国会通过对德国宣战。原因无他,现在国人本就脆弱的神经,已经随西北的全面动员而变得紧绷起来。虽然没有人相信西北能够击败俄国,但是却没有人不佩服西北人的决心。

也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看来既然不能给西北助力,那么就绝不能拖西北的后腿,而在受国务院控制的报纸鼓吹着对德宣战,可以避免英法美日等国借口干涉蒙古,有助于西北护蒙戍边大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会或是国内舆论以及各社会团体,在是否对德宣战的问题,已经发生了明显地变化。

而这种变化却不是孙中山乐意见到的,毕竟段祺瑞主张对德国宣战想借机扩大势力,其真实目的在于以此和日本挂钩,借机取得日本的贷款和军火,进而以参战之名,行武装统一之实,但是现在因为西北、因为蒙古,孙中山只能选择支持对德宣战,以保蒙古以不失。

“展堂、执信,对现在对德宣战之事,你们怎么看?”看着书桌前的胡汉民、朱执信二人,孙中山开口问道,尽管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孙中山还是希望听一下他人的意见。

“先生,诚如您之前所提,我国参战于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现在我们却不得不战。西北因为蒙古被绑上了战车,整个中国却因西北而绑上了战车,西北为了蒙古不得不战,中国为了西北不得不战!司马政治上不成熟,难道他蔡松坡也跟着一起疯了!”看着面色凝重的先生胡汉民面带着愤然开口说道。

在胡汉民看来现在全中国都被西北捆绑上了一辆前途未明的战车,正是因为西北在军事上的冒险、政治上的幼稚,才使得置全中国以前所未有之危险之中。作为中华革命党的政治部长,胡汉民一直以来都是坚持拒绝参战,原因是因为参战于中国而言无利可图,尤其是在当前局势不明之时,对德宣战更是危机重重,更何况政府参战的目的并不单纯。而此时随着因为蒙古俄国人叫嚣着战争威胁,西北随之以全面动员相对,国内更是引发了反俄狂潮,此时胡汉民却发现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和权益,此时对德国宣战反而成必然地选择。

“先生,对德宣战一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前途大事,因而除严守中立外,不能望有他种行动。虽然德国已显疲惫,然战局未明之时,对德宣战无疑自加风险于身。然此时如展堂兄所言,此时我们不得不战,对德宣战是避免蒙古为他国借口干涉的唯一选择。现在不仅仅只是一个西北全面动员了,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祖国召唤你的海报,青年人现在谈论最多的就是蒙古,就是祖国!

就连南洋现在都有数千人要乘船回国保卫祖国,广西通电全国将派一团精兵赶赴西北,云南、贵州、四川皆通电全国将派军助战,且都言或整建、或散建皆听从西北边防公署任之。现在上海各界也正在发动为西北全民动员卫国壮举策划一次大规模的全民献金救国,现在因蒙古之事,举国上下当真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少,民心、民意俱集于西北,除了支持对德宣战,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为先生的军事联络官以及机要秘书的朱执信在听到胡汉民话后有些失落地开口说道,曾经执笔撰写由先生口授内容观点的《中国存亡问题》一书的朱执信,清楚的知道此时对德宣战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虽说眼前可以接收德国在中国的利益,取得部分国家权益,减免部分债务,但是毕竟一切都是前途未明朗,对德宣战无疑是将整个国家命运押于英法,一旦发生意外,到时是悔之晚矣。

但此时为了蒙古整个中国都没有退路可走,只有宣战一途,即便是支持政府对德宣战,政府假宣战之名扩充实力的前提下,也不得不支持政府决定,一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任何人也无法坐视。

当身于上海前临时大总统为对德宣战之事犹豫着做出决定的时候,在千公里外的京城那位曾经人称菩萨的大总统,为着同样的事情烦躁着,府院之争起自袁世凯死后,而对德宣战事宜则成为了府院之争的角力点,尤其是府方更是将其视为能否压制国务院的角斗场。

在最初前总统袁世凯在世之时,因为欧洲局势不明,德军对协约国呈现进攻态势,段祺瑞坚持反对对德宣战,而那时身居副总统之职的黎元洪则是支持宣战。而后当袁世凯去世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