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6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万领铠甲啊,民间私藏一套铠甲都是重罪,而皇帝却在这里一地就储藏了四十万领。其它的刀枪剑矛弓弩更是无数。
  也正是凭着这大量的军械储藏,当初杨义臣才能守的住太原,镇的住河东,否则,这里估计早就跟其它地方一样,不知道乱了多少回了。
  “还有多少军械钱粮?”罗成问萧瑀。
  “铠甲兵器等几乎没用多少,还都封存在晋阳宫中武库中,宫城里原本储了约百万石粮,倒是取用了不少,但依然还有一半多。”
  听到这个数字,罗成很惊喜。
  这些军械,可以说都是大隋最强盛的时候打造的,尤其是开皇七年以前,朝廷打造了大量的军械,那是征召了无数工匠,耗费了无数民力打造出来的。
  而现在天下动荡,四方割据,不说工匠流失严重,就是大秦这样强横一方的势力,也是一时难以聚集这么强大的军械打造能力的,光是四十万领铠甲,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了。
  “隋开皇年间和大业初三十年积蓄的实力,可谓是冠绝各朝的,可……”罗成摇头叹气。
  萧瑀也是忍不住叹气。
  大隋在天下囤积了多少粮食和军械啊,大隋的府兵百万计,可最后却还是数年间就崩溃掉了。
  想想都让人叹息。
  李密王世充这些枭雄,在中原打来打去争了好几年,其实都是靠着大隋的家底子在争。
  杨义臣和萧瑀镇守河东数年,也是靠着当年留下来的这些积蓄。
  就连罗成,能在关外起事成事,其实也是以征辽的那些府兵精锐为底子的。
  “陛下,太原的士族官员将校,皆在宫外求见。”
  罗成却没什么兴趣,只是挥了挥手。
  “我知道大家都想早点见朕,无非就是想安下心,但朕现在暂时无空见他们,还有劳萧侍郎与温学士等代朕安抚下他们。”
  “哦,对了,太原王氏一意孤行,顽抗到底,对这等自称河东士族领袖的顽抗者,朕认为也不能对他们太宽仁了,否则便不知何为威!”
  萧瑀嘴角一抽,想不到皇帝这刚拿下太原,就要对太原王氏动手,这太原王氏可是五姓七家之一啊,河东最大的士族了。
  罗成却没有半点要顾忌太原王氏的意思,对于那些士族豪强和那些贵族官吏,他的态度是愿来归附的,量才录用,给予些优待。但也没到要跪舔这些人的地步,他罗成靠的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江山,从辽东起兵之初,凭的是他的辽东军功集团,而那些人也主要是以山东豪强出身。
  因此,士族们支不支持,其实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他优待士族也有条件,对那些顽抗不从的,当然也要拿出来儆猴。
  太原王氏这次的抵抗很坚决,导致太原城虽夺下,但烧毁了三分之一,军民死了两万余。虽说秦军伤亡不多,也就损失千余,可罗成依然很恼恨王氏的不配合。
  既然不配合,那他们也就没有资格再占着河东第一士族的位置了。
  太原温氏就很配合,完全可以取代王氏。
  其实所谓的五姓七家,在朝廷的强权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就好比北魏时的崔浩,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重臣,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心腹,为北魏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可后来修国史,就因为写了北魏拓跋家的坏话,结果还不是坐国史之狱,最终被夷灭九族,当时他可都是七十高龄了,依然没被放过,还牵连了同是五姓的范阳卢氏,以及顶级士族的河东柳氏和太原郭氏。
  崔浩又是元老重臣,又是顶级名门士族五姓崔,又与五姓联姻,这不可谓不贵了,但又如何,皇帝说杀就杀,还夷他九族,株连他的姻亲,跟杀鸡似的。
  当然,也有人说修国史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被杀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权力过重,引的那些北魏拓跋贵族不满和担忧,于是就把当时身为汉人士族领袖的崔浩杀了,还夷他九族,又株连他的姻亲士族。
  但归根到底,五姓七家也好,关中士族也罢,其实士族力量虽强,但强的是其整体,而非个体,再强的个体也对抗不了皇权。
  对于罗成来说,现在除掉太原王氏那是有正当理由的,而作为开国皇帝的他又恰是处于皇权最强的时候,他要除王氏,太原温氏、兰陵萧氏这些跟王氏一起相处了多年的人,都没法替他们说话。
  只要罗成不开地图炮,不针对所有士族下手,只是干掉顽抗他的王氏,那谁都没话说。
  “臣建议陛下还是只追究抗拒天威之王氏,而不论其它人。”萧瑀再三请求。
  罗成哈哈一笑。
  “既然萧侍郎你如此进谏,那朕也就纳谏如流,这样吧,朕也知道太原王氏有很多分支,其中主要有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两大支,而晋阳王氏又有四房王室的分支和中山王氏。这次带头顽抗的王氏却是祁县王氏的家主王裕,他是李渊的妹夫,王裕父亲王秉也曾在隋授过三公之司徒,可就算如此,他也不当顽抗。”
  太原王氏毕竟是数百年的大族,发展到如今,支系众多。比如这祁县王氏中,就有一个子弟现在也是罗成朝中的重臣,他便是此前投罗成的王珪。还有一个相当有名的人物,便是在龙门授课的大儒王通,门下弟子几千人,杜淹、房玄龄等都是他的门生。
  罗成因此便顺水推舟,王珪和王通这两支王氏不论,祁县王氏其它的都要被株连,谁叫他们都跟着王裕父子死忠李渊呢,甚至晋阳王氏也要牵连。
  能保全王珪和王通这两支王氏,罗成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
  “王裕父子等明白斩首于晋阳城外,其余王氏子弟皆流放至安东道乐浪和带方二郡为屯田民。”


第837章 最后通牒
  河东,西河郡。
  雀鼠谷。
  暴雨连连,山洪暴涨,道路淹没。
  本就艰验难行的雀鼠谷更是连鸟雀老鼠都过不去了。
  打着红白旗的唐军被困在此处,无法北上。
  李世民还没有从霍邑遇袭中恢复过来,身上的伤势在这种鬼天气更是恢复缓慢,而屠灭霍邑后李世民其实很后悔,一时没有控制住,屠了全城五千余口,虽然解了心中之气,也为死去的亲卫将校们出了口气,但回头想想,又得到了什么呢?
  别的不说,因为他屠灭霍邑,使得附近本来归附大唐的诸城,纷纷拒城而守。一些离的近的城池,甚至干脆就全城都跑光了,逃进山里躲避唐军。
  本来是要示恩显仁,可谁料却让人人恐惧,视红白旗为鬼旗。
  而随之而来的大麻烦则是他的兵马困在此处难以前进,而后面的粮草却也因大雨跟不上,想从附近征粮,却又遇到各城闭城。
  “赵王,要我说这些不识趣的家伙,就得给他们点厉害瞧瞧,否则都是如此,请赵王给我五千兵马,我去把汾西城拿下,定能让他们乖乖的把粮草筹集送来供军。”
  李世民摇头。
  杀人又解决不了问题。
  “再等等,这雨总会停的。”李世民拿起笔,给后方又去了封信,让他们想办法把粮草送过来,哪怕先送部份来也行。
  可这雨却似停不下一样,下个没完。
  “报,赵王,河东郡夏县的吕崇茂又反了,他夺了夏县,还攻占了安邑,不但如此,还抢夺了我们送来的粮草,杀死了许多运粮的民夫。”
  李世民咬咬牙。
  这个吕崇茂,本就是个马贼,之前受过朝廷招安,后来又降过刘武周,再后来被樊子盖击败,又投降朝廷。等樊子盖一病死,他马上又反了,然后王世充又招安了他,没多久他又降了李密。
  李密兵败,他又归附了杨义臣。
  谁知道现在,这家伙居然又做乱了,这次他直接起兵夺城抢粮,还自称魏王。
  遇到这种狗屎一样的人物,李世民直叹后悔,早知道来的时候,就先把他收拾了。
  现在他在后方做乱不要紧,却是把他的粮道断了,还抢了他的粮。
  “知道罗成到哪了吗?”
  这场雨打乱了李世民的计划,让他烦躁不安。
  “已经三天没有接到太原的消息了,最后一条消息,还是罗成在恒山真定。”
  三天没有消息,这中间可能发生了无数的事情,李世民越想越不安。
  “殿下,罗成三天前还在恒山,就三天时间,也不可能接连攻下苇泽关和井陉关的,更不可能攻下太原。”
  另一将也道,“罗成从年前就动作连连,说要打太原,可打到现在都三月了,也还在太行山下,我以为,再给他三个月,也未必能到的了太原城下。”
  “就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