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一些能增强战争潜力的低级产业。分包的时候就绝对不会给日本,而是给朝鲜、越南。

日本拿到的都是那些无法形成什么战争潜力的产业。

越南和朝鲜显然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而日本的野心太大了,所以中华民国得提防着。

另外朝鲜和越南都是在汉文化国家,在很久以前这两个国家就在用汉字了,朝鲜这个小弟还自诩朱子理学继承得大哥还要好。

嗯!这是优点,要继续发扬。

此时朝鲜的朱子理学就再次成为了朝鲜的骄傲,儒家这种属于阴性的学派,是中华民国在附属国大力提倡的玩意。

阴性的东西必然是比较安静的,古代儒家也正是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同样也遏制了野心和**。

就像是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力量,同样也压制住了西方人向外扩张的**。

至于暹罗,地位不如朝鲜越南那么高一些,但比日本高得多。至于琉球王国,一个小国家,也可以丢一点产业给他们发展一下,更具备树立典型的价值。

因为琉球面积小,人口少,就算发展得比较发达,所消耗的资源也是很少的。因此可以让琉球王国发展得更好,甚至是和中华民国差不了多少,这样一来就又树立起了一个典型,让那些落后国家的民众认为只要投靠中华民国,就能够过上好日子。

实际上,人口太多的国家,投靠中华民国之后,是不可能被当成典型来树立的。

就如现在投靠中华民国的波斯,波斯面积比较大一些,人口也比较多一点,因此中华民国此时虽然会给波斯产业让他们发展,但是波斯主要还是以开采原材料,以及制造低级工业产品为主。

本质原因还是伊斯兰世界不如日本人好管理。日本人纪律性很强,财团对日本人用得很顺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让伊斯兰世界发展炼油业这些产业好了。

让伊斯兰世界发展得一般般就行了,而此次中华民国解放的半岛北部伊斯兰国家以及纳米比亚,也都可以给他们一些产业。

不过纳米比亚主要还是发展原材料开采,他们也有足够的原材料,同时人口也不多。

……

这天周子跃来到江渝家中。两人悠闲的喝着茶,谈论着接下来财团的决策问题。

江渝笑着说道:“分包产业给附属国,这是可以做的。不过我们在此之前还可以给民资挖一个大坑。”

“挖坑?”周子跃不由提起了精神问道。

“对。再给他们挖一个坑。”江渝点头说道,“我们可以打一个时间差,现在附属国的很多产业还未发展起来。我们可以把国内的那些低级产业全部都卖给民资,然后再让附属国建设发展这些产业。这样一来……”

“这样一来,那些民资全都被套死在里面。我们中华民国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本身利润就被不断压缩。加上附属国的劳动陈本极低,1炎黄币的东西出口到我们中华民国。就算是卖3炎黄币也还是能把那些民资给挤垮了。”周子跃接过话说道。

江渝点头说道:“不错,就是这样。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工厂的价格炒高了。然后甩掉。”

“我一会马上让人去办。”周子跃顿时坐不住了。

财团的优势就在这里,财团操纵着经济、金融格局,等于就是两个人在对赌,而财团想要什么牌就有什么牌。

因为经济本身是财团决定的。所以财团能判断什么资产是良性资产。什么是不良资产。

因此可以提前收购良性资产,抛售不良资产。

对于那些贷款发展的企业来说,一旦收购了不良资产,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被套进去,想轻易抽身出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财团低价买入良性资产,高价卖出不良资产,这样一来就低买高卖了。那些沾上不良资产的企业,也就很麻烦拿了。要么元气大伤撑过去。要么破产,用优良资产去偿还银行贷款。

当然。也可以靠继续贷款掩盖一下,但到了经济萧条时期是掩盖不住的,因为那时候银行是不再放贷款出来的。到时候即掩盖不住了,不良资产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因为优良资产在经济萧条时期是卖不了多少钱的。经济萧条前破产,也许还资能抵债,还能拿到一笔钱。经济萧条时,一般都会资不抵债。

所以说,经济发展,财团敛财,无非就是那么回事,简单得很。但是多套几层,别人就看不懂了。

一家民营企业能够生存,管理是基础,就算是不能生存的企业,很多也把企业管理搞得很好。

真正的核心,是看准经济走势。

经济复苏时,果断贷款扩张。接下来就是预测经济萧条,在经济萧条前立即收缩旗下产业。

财团在搞经济泡沫时,对民企来说即是危机,也是机遇,只看他们能不能看准经济形势。

后世很多人高深莫测的说,那些商人每天都看新闻联播,只是你们看不懂其中的东西而已。

实际上,专门研究新闻联播的人,也就多是看一些政策走向,从而对经济局势进行判断。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财团这个圈子。

相比美国财团的张扬,中**阀寡头财团是比较低调的,绝大部分民众都不知道这个财团的存在。

……

不久之后,财团开始炒高那些低级产业商品价格,导致那些低级产业的利润突然间高涨了起来。

舆论上也在感叹物价上涨,但是接着话锋一转,将原因归结于劳动成本的增高,并宣扬说这是好事,证明中华民国的所有工人的工资水平都上涨到了平均标准。

与此同时,财团开始大规模的抛售这些低级产业资产。那些民资老板不明所以,跑去贷款之后纷纷把这些产业买了下来。

一开始确实让他们赚了,但是要想赚回买到手时的钱,那还得不少时间。也就是说,他们回本就要好几年时间的。

这好几年时间里一旦市场出了问题,就完蛋了。

但是民资老板根本想不到,这些产业会大规模转移到附属国去,加上现在经济形势好得不像话,自然是直接吃下这些产业。

财团一边甩掉那些低级产业资产,一边开始在附属国建设这些产业。等经济萧条前,在附属国建设起来的那些低级产业又能再卖上一手,从而再把附属国的民资坑上一把。

这种坑人手法让人无话可说。吃了亏只能怪自己判断失误。

此前财团就已经在甩掉一些低级产业了,只不过没有这次这般的彻底而已,这次基本上把大部分的低级产业都甩掉了。

而那些附属国迎来的则是一次大规模的注资浪潮,财团和中华民国民族资本商人开始向附属国输出大量剩余资本,建设起了大量的工厂。

在这样的情况下,附属国同样也是就业岗位增加了许多,不过工资却没有上涨速度却比中华民国慢得多。

在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中华民国则大量进口各种原材料,这年头原材料价格非常低廉,购买还是非常划算的。

财团开始在各地大建储备仓库。将那些可以长期保存的原材料大量储存起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财团的打算是从世界大量进口原材料,然后向世界输出高附加值商品,附属国也向世界输出低端产品。

从而冲击欧美工业发展。

同时又大量购买原材料,又使很多国家有钱购买中华民国和那些附属国出口的商品。

如此形成循环。

而在中华民国。一些已经很充足的不可再生的原材料。则在国内减少开采规模,例如一个每月可以开采1000吨煤炭的煤矿,现在一个月只开采500吨了,另外500吨则从其他国家进口了。

大量进口原材料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自身的原材料开采能力,同时还得储备起足够的原材料来支撑。

例如其他国家想要提高某种原材料的价格,以期望从中华民国身上赚到更多的钱,中华民国可以不接受。

反正中华民国的战略储备可以挨上半年一年的。这期间足够中华民国在国内形成更大的该原材料开采能力。

但是那些卖原材料的却未必能撑个半年一年的,他们如果妥协的话。那就只能恢复低廉的原材料价格。不妥协的话,中华民国大不了不从他们那里买了,自己开采呗,或者从其他落后国家那里开发这些原材料以代替原先提价的国家。

有原材料战略储备,战争时期也可以保证工业的运转。

战争前很多原材料靠进口,那么战争开始时,内部的开采量是不够的,这时候就是靠战略储备来支撑,并在战略储备消耗掉之前,形成足够庞大的开采规模。

英国采煤业在中华民国的这种调整下,算是缓了口气,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