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聊天群-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大师还分一二三等之类,不过和这两人不相干,他们也没想着去细细讨论。
  胖子说往之后,看了一眼自己的朋友,忽然露出一丝笑意,似乎有点幸灾乐祸地道:“呵呵,刘兄府上僭用之物不少吧,要是不拿出点钱捐个善人,不说以后出门好不好看,光是那些衣物不用也太浪费了!”
  这刘兄听了,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道:“难道你不是么?如今谁家不是有点钱就置办点好东西,不说别的,光你家一妻二妾的金玉珠翠首饰,难道就不戴出门了?”
  “呀,谁说不是呢!”胖子一听,脸上没了笑容,唉声叹气地道,“朝廷这道旨意一下,估摸着每家每户都要额外掏钱了!真是的,好好地过日子,来了这么一道圣旨!”
  听到这话,边上一桌单独在喝酒的一个壮汉,忽然转头插话说道:“这也不能怪朝廷,谁让江南那边闹过头,把大明皇帝的排场都比了下去,有钱就能这么玩么?”
  有一种心理,古今中外都有,那就是仇富。
  江南那边有钱是出了名的,北方这边自然是没得比的。一听这壮汉的话,胖子这一桌刚有的情绪,立刻把矛头对准了江南那边。
  “有钱了不起啊,就知道显摆,现在好了吧,活该他们要吐血!”
  “对,半年后,就有热闹可看了,看江南那边怎么收场!”
  “……”
  按照朝廷的公告,房舍车服器物等等,都要严格按照律法来的。听说江南那边有钱商人,一个个把房子修得和皇宫一般,这么大规模的房屋,难道拆掉住小门小户?肯定不会,然而越是僭用多的,那就越要掏更多的钱。这么一比较,他们这几个人的心理就平衡多了。
  殊不知,就算在京师中,那些穷人看待他们,也如他们看待江南那边一样。有了比较,不少掏钱的也都安心了。
  类似的事情,在京师的各个角落发生。最后,由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京师这边言论引导从目前来看,甚是有效。此次引发的不满之心,多是对准江南豪商去了。”
  崇祯皇帝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这样就最好了。
  “陛下这份旨意,末将着实钦佩!”刘兴祚接着又道,“从末将了解到的情况看,底下百姓几乎没有明面上咒骂官府的,这也是能顺利转移他们不满之心的重要原因。”
  “当然,如果说朝廷收钱的话,估计会有不少人反对了。”崇祯皇帝听了,心中也微微得意道,“但他们掏出的钱,都直接用于善事,谁能反对?”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也有点暗暗感激朱元璋同志,在开国之初就设置了这么好一个限定条件。现在大明百姓富裕了,养了这么多年的羊,就轮到自己来剪这羊毛了。只是下了份旨意,不用任何本钱,就能解决很多原本朝廷要用钱来解决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这个口子在,以后想再把控大明风气,或者配合大明国策,都可以在这事上继续往上加。就比如说,有兵卒立下大功的,也可以用这种赏赐,给个一等功,二等功之类的称呼什么,也可享受衣食住行的优待等等。
  这个现在还不能公布,必须在改变大明武人的社会地位同时,配合着一起来。
  想了好一会,崇祯皇帝才把这事抛到脑后去,传旨下去,摆驾京营,得去看看第二批新军情况了。


第896章 人心
  微服私访的事儿,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儿了。不过这一次,他倒没有再玩这手,而是摆出了皇帝依仗前去的。
  京营这边快半年没见到皇帝,一听到皇帝过来,一个个激动地,立刻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新军总教习茅元仪和京营暂代总戎祖大寿则赶紧跑去到大门口迎驾。
  崇祯皇帝一路进去,他忽然发现普通的京营兵卒似乎都比以前有精神了,是祖大寿带得好?他这么想着,心中暗暗留了份心。
  到了新军校场,第二批新军已经在这里恭候圣驾。崇祯皇帝也没有多余废话,立刻传旨新军开始演练。
  这第二批新军,是以茅元仪和孙承宗所著兵书中描述的车营。这个车营,其实是在戚继光到蓟镇后编组的车营基础上有所改进的。也就是说,新军训练,绕来绕去,都没绕开戚继光所留的宝贵财富。
  这个车营和以前的不同,是燧发枪兵取代了火绳枪兵,且数量上多了很多。偏厢车的用途,平时主要用来运送火炮和粮草物资,战时则用于摆放阵前或者两侧,也并不是环形。因为是环形的话,阻碍出击。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军械精良,还要被动挨打,是不可能打赢胜仗的。
  演练一开始,三千多新军就开始熟练地变阵,假想遇敌,阻击,追击等战况。让崇祯皇帝看得有点兴奋地是,这三千多新军中,有一百名特种枪手,就是用得是线膛燧发枪,专门游走战车后面,用于狙击敌人的头领或者勇猛冲锋的敌人。
  “陛下,这些特种燧发枪兵,都是从两千燧发枪兵中选拔出来成绩最好的一百名!”茅元仪注意到了皇帝的神态,便立刻奏对道,“只是很遗憾,军器局那边能提供的线膛燧发枪很少,就只编组了一百名。”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他之前的时候就知道,线膛枪不好造,因此他也没多说,只是回了一句道:“朕等有空再去看看。”
  说完之后,他传旨要了一杆燧发枪过来看。这个燧发枪,刺刀已经配备,不过不能卸下。平时折叠在枪口那,等到要用的时候,旋转刺刀,变成一把长矛。在刺刀的根部那,还有一个嵌扣,用于固定刺刀的。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重新要把刺刀旋转收起来的时候会比较麻烦,要先用力把刺刀扣除嵌扣之后才能旋转。不过考虑到这不影响战时,就忽略这个缺点了。
  崇祯皇帝试了几下,感觉还行,不过他倒希望明军不怎么用上这刺刀。毕竟装备了刺刀的燧发枪,拿去和冷兵器军队厮杀,显然这燧发枪不怎么顺手。长没有敌人的长枪长,短又没有敌人的刀方便,可谓缺点多多。要不,后世在长城抗战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上大刀队,那还是同样面对刺刀的敌人而已!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这时候的燧发枪兵,最大的优点,不是说比弓箭手厉害,而是容易成军,不需要像弓箭手一样专门培养个多少年,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于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便下旨开始实弹打靶。
  打靶的标准还是根据《纪效新书》中的要求来的,训练了半年的时间,有大量的火药供应训练,还有燧发枪的消耗,已经让这支新军达到了要求。
  听着一次次的报靶,看着崇祯皇帝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态,茅元仪便奏道:“陛下,这支车营已经合格,目前军中请战声音很高,要求开往辽东杀虏。”
  “哦,还有这事?”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有点好奇地问道。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明军听说要调往辽东,那是会吓得军队崩溃的地步。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就有秦兵调往辽东时,走到半路就哗变,要么逃回乡里,要么落草为寇的事情发生。
  不过他在问出口之后,便大概猜出了原因。
  果然,就听到茅元仪回奏道:“辽东屡屡传来大捷,第一批新军更是打了大胜仗,打下了盖州、海州,逼得建虏舍弃金州、复州等地。建虏一颗首级的军功,能在辽东换不少土地,这些事情很是振奋军心。他们觉得已经训练得差不多,自然想着去赚些功劳了。”
  说到这里,他笑着又道:“要是去晚了,万一建虏被杀光了怎么办!”
  “呵呵……”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了。果然如自己所猜那样。不断胜利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不但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了人心上。
  看到他们说得轻松,边上的祖大寿也笑着插嘴道:“陛下,剩下京营军卒也渴望选入新军,能成为强军快点前去辽东立下军功。如今的辽东,算是香饽饽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京营军卒变精神了,是这个原因。
  他还没说话,茅元仪就又笑着奏道:“陛下,这新军已经是差不多了,要再训练下去,户部毕大人肯定会上奏章反对了。之前的时候,末将已经听他在抱怨说新军所耗钱粮甚多,该上阵杀敌了!”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明白,火器军队的训练,远比冷兵器军队的训练费用要高。都说枪法是用钱堆出来的,这燧发枪兵的射击精和装填熟练程度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