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7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宗道秒懂。
  处置跟安置,两个词中的字面意思差不多,但是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这两个词的意思可就差的太多了。
  在自己用了处置这个词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于无声之间就转换为了安置这个词,那么今天讨论的重点就要重点放在“民”这个字上了。
  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来看,必然是把这些前唐遗民当成了跟大明百姓一样的子民来看待,所以才用上了安置这个词,否则的话,用处置这个词才是最恰当的。
  既然涉及到了安和置,首先就得考虑到这些前唐遗民们自己的意愿——愿意回到大明去居住,还是愿意留在这里。
  其实站在来宗道的角度上面来看,这些遗民们继续留在曼尼普尔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反正整个尔掸国已经内附大明,到时候阿萨姆也好,曼尼普尔也好,都会跟缅甸一样,成为大明的领土,朝廷该怎么派遣官员的就得怎么派遣官员,该怎么治理的就得怎么治理。
  就连铁道部,都得重新规划设计线路,把阿萨姆、曼尼普尔、缅甸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修建。
  但是,如果这些人愿意回到大明呢?那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去了,远比让他们留在曼尼普尔要麻烦的多。
  首先,这些人回到大明之后,几十万的人在两万万的大明百姓这个基数面前什么都算不上,可是你总得给这些人安排吃住吧?到时候是户部出银子还是内帑出银子?
  这些人又该如何安置?是打散了之后混入大明百姓之中?还是再给他们挑个地方,让他们集体住下,然后一步步的往里面掺沙子?
  而且,不管是另找地方还是打散了安置,其实都涉及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总得给这些人分地吧?
  不给人家分地,人家吃啥?喝啥?连吃喝都没了,不造反还在等啥?难道朝廷一直出银子出粮食养着这些人?
  如果朝廷不养着,这些人吃喝都没有,然后再轰轰烈烈的打着恢复盛唐的旗号造个反,到时候谁今天支持了让这些人回到大明,谁就得跟着倒霉。
  来宗道可不认识崇祯皇帝会因为自己白发苍苍而心软。
  拉着一众大臣们商议了半天之后,来宗道又找上了武将勋跺的大佬们开始研究了起来。
  然而研究了半天,来宗道也没有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
  武将勋贵的大佬们倒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些前唐遗民再怎么着,在大明也掀不起风浪来,谁敢跳的话,直接按死也就是了。
  然而来宗道敢信这种屁话?
  这些武夫说的倒是好听,可是这些人一旦造反,自己肯定得先倒霉,到时候还得拉上一大批同僚。
  而这些武夫们就可以举着刀剑唱着歌儿去平叛,去分军功——好处全是武夫的,坏处可就全落到自己头上了。
  纠结了半天,又与众多大佬们商量了半天之后,来宗道才咳了一嗓子,示意文武大臣们各自因到各自的位置上去。
  等到大帐之中再一次静下来之后,来宗道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方才与众位同僚商议了一番,在这些前唐遗民的事情上,却是难处颇多。”
  崇祯皇帝饶有意味的嗯了一声后才问道:“比如说呢?”
  来宗道躬身如仪:“最大的问题便是土地。中原原本就没有多少空闲的土地,纵然藩王们将封地置换到了海外,空出来的土地只怕还是不够分配给这些人。
  民无地则不安,没有土地的百姓连吃喝都会成为问题,而官府又不可能一直养着这么些人——这对其他的百姓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
  因此,臣的意思是,能不能先征求一下这些人的意见,看看他们是留在曼尼普尔,还是愿意回到大明?
  若是这些人愿意留在曼尼普尔,则是再好不过了。
  若是这些人不愿意留下,而想着回到大明,其实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安置。”
  崇祯皇帝这下子有些感兴趣了。
  这些人如果愿意留在曼尼普尔,倒还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最头疼的是吏部,需要挑选出足够的官员来缅甸。
  本着一头羊是赶,两头羊也是放的原则,吏部多弄点儿人出来也就是了,大不了多给郭老抠发点儿年终奖。
  等着这些官员来了之后,阿萨姆和曼尼普尔基本上也就跟大明内地的那些地方没有区别了——都是行的大明律,都是说汉语写汉字,连科举都是同样的一套东西,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就像是新明岛一样,现在新明岛上的百姓还能感觉到新明岛与大明的区别吗?
  答案是不能。
  在把新明岛的蛮子们清理干净了以后,新明岛那里跟大明本土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除了离大明远一些。
  但是崇祯皇帝自己也知道,让这些人继续留在曼尼普尔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都说是故土难离,从天宝年间到崇祯年间,足足千年的时间过去,这里大概也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故土。
  然而这些人,是彻彻底底的汉人,他们的骨子里那种对中原土地的怀念,却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
  尤其是,这千年里面,虽然在曼尼普尔繁衍生息,可是这千年的时间里,征战不休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再加上天灾人祸,真要说这些人对于曼尼普尔有多深的感情,却也不见得。
  所以,这些人有很大的机率会选择回到大明。
  之前自己脑袋一热就同意了,完全就是脑袋抽疯的原因,对于这些人如何安置等等问题上,还真的没有考虑太清楚……
  而这些问题却又真实存在,想想都让人头大。
  现在来宗道居然说还有另外的安置办法?
  端起王承恩放好的茶水呷了一口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的道:“来爱卿不妨说一说,看看是什么好点子。”
  来宗道躬身道:“陛下,若是这些前唐遗民愿意回归大明土地,那曼尼普尔这里可就空下来了?”
  崇祯皇帝眉毛一挑,顿时明白了来宗道的意思。
  腾笼换鸟之术。
  ……(可能引发降维打击的内容,自行脑补,大概两万字,顶五更的欠更!)
  这些前唐遗民回到大明之后,曼尼普尔这里确实就空下来了——没有百姓居住的领土还能算自己的领土吗?
  难道,随便抓两个卫所过来守卫着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就算完事儿了?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么大片的土地,哪怕是奢侈一些,谁来给谁一百亩呢,也不能就这么荒着不管了不是?
  而腾笼换鸟之术虽然在后世属于阴损到断子绝孙都不为过的招数,可是放在现在的大明,却根本就没有这个顾虑。
  前唐遗民跟大明百姓有什么区别没?
  有,前唐遗民一辈辈的生活在曼尼普尔近千年的时间,是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不好说,可是一代更比一代黑是肯定的。
  可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剩下的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些人的饮食习惯上可能会偏向于曼尼普尔这里一些,可是跟大明的区别不大,更不要提汉字汉语依旧在被这些人使用。
  从文化饮食再到服装、生活习惯,这些人跟大明百姓几乎就是一模一样,扔在大明也不会显眼。
  被移民出来的大明百姓到了这进而之后也不会有什么不习惯——官府的人都是大明的,附近住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邻居,顶多就是再加一些新面孔而已。
  大概也就是山东的可能会遇到山西的做邻居,仅此而已。
  至于原本的蛮子——大明的铁路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劳工呢!
  如此一来,腾笼换鸟之术实行起来,就完全的没有问题了。
  赞赏的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开口道:“来爱卿的提议不错,朕会认真考虑的。”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干脆提笔在面前的一张白纸上面写了起来。
  “成国公对曼尼普尔前唐遗民整编之事,朕已知之。令其指挥使对汉唐遗民进行普查,统计愿留者几何,原归者几何,待地方官员来彼之后,便造黄册。诸事完毕之后,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之极,曼尼普尔卫指挥使,尔掸国国主一并前来。”
  ……
  崇祯皇帝的回信很快就被送回到了朱纯臣的手里。
  朱纯臣也没有任何的废话,在搞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图之后,直接就把曼尼普尔卫指挥使乐文给找了过来。
  乐文这段时间几乎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离家千年的游子,虽然没有对家这个概念有一丝的模糊,但是对于未来会怎么样,所有人还是带上了一丝迷惘。
  当大明天兵到缅甸的时候,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