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重闻言,便从怀中取出瑶琴交给他的赎身银子,恭恭敬敬的道:“还请妈妈笑纳。”
  刚才秦重跟着瑶琴上楼之前,胸前还平坦一片,现在下来后,胸前便鼓鼓囊囊的,还取出来这许多的赎身银子,这银子从何而来,不问可知。
  暗骂一声女生外向,刘四妈有心想要接过,却又不敢,只是泪眼朦胧的望向了东厂档头。
  东厂档头冷哼一声,开口道:“我这兄弟和弟妹心善,这银子你便收下罢,把我弟妹的典身契拿来。”
  刘四妈这才接过了银子,又上楼取了瑶琴的典身契,众目睽睽之下烧了,这事儿才算是彻底的了结。
  等回到东厂,先寻了间屋子把瑶琴安顿下之后,东厂档头才对秦重道:“你小子的心愿算是了了,现在让你进东厂当差,你还有什么话说?”
  秦重实在是好奇东厂怎么改了传说中的阎王性子,但是又不敢问。
  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事儿,自己可是占了东厂天大的光,起码就省了十两银子,更别说抱得美人归了。
  如果这样儿自己还不愿意加入东厂当差,只怕自己以后也讨不了好去了。
  打定主意,秦重便躬身道:“请大人吩咐。”
  东厂档头这才点头道:“从今以后,你就专心在东厂里边儿研究如何用棉籽榨出油来,别的事儿不用你管。”
  秦重却是瞪大了眼睛道:“棉籽榨油?那东西不是用来做棉衣和棉被的么?还能用来榨油?”
  东厂档头道:“让你干什么你便干什么,只要能榨出油来,好处便少不了你的。”


第301章 天地之间有杆称
  大明朝出了个大新闻,向来硬气无比,从来不曾低过头的崇祯皇帝下罪己诏啦!
  哪怕是建奴围城之时宰了自己的小舅子,哪怕是在草原上筑了京观十余座,哪怕是杀了自己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哪怕是后来陕西大旱后把陕西一众官员杀的人头滚滚,崇祯皇帝都没有下过罪己诏,其强硬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就在今天,为了杀鲸取肉以饱食天下百姓,硬气无比的崇祯皇帝竟然下了罪己诏,而且明发天下?
  “杀鲸取肉,虽有干天和,然为天下百姓饱腹计,实不得已而为之。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自当斋戒三日,静思己过,若上天见罪,其惟朕一人耳!”
  虽然说不知道斋戒三日跟杀鲸取肉有什么关系,但是随着这道罪己诏明发天下,大明朝原本因为崇祯皇帝不断杀人而导致有些不稳的人心,或者说某些人的人心,便彻底的安定了下来。
  不安定下来也不行,一道罪己诏明发天下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当年大汉的孝武皇帝折腾的够厉害吧,一次次的出征不说是把民间折腾的民不聊生,也是相差不远了。
  可是一道轮台罪己诏下来,不照样是一代明君?大汉朝的百姓又有谁埋怨过孝武皇帝了?
  更别说崇祯皇帝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能吃饱肚子,能有肉吃才下的罪己诏了。
  先前的永不加赋诏和这次的杀鲸取肉罪己诏两道诏书结合在一起,所起到的化学反应,是大明朝任何人都想不到的。
  原本以为皇帝下罪己诏是好事儿的某些人,还有某些官员其实是很不开心的。
  但是不开心也只能忍着。
  理论上来说,皇帝下罪己诏不正是说明皇帝犯错了么?没犯错你下什么罪己诏啊?
  可是民间的反应太出乎意料了些。
  没有百姓去议论批评崇祯皇帝怎么怎么样,是不是犯了什么错了才下的罪己诏。
  半文不白的诏书很容易理解,崇祯皇帝为了让百姓们能吃饱肚子,能有肉吃,所以命人去捕杀鲸,若是上天生气了,也只要惩罚崇祯皇帝一人就好。
  所以民间百姓之中,已经有人自发的给崇祯皇帝供起了长生牌位。
  像这些连三清都不供,哪怕是玉皇大帝和自己家祖宗都仅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供一供的百姓,如今都给崇祯皇帝立了长生牌位,谁要是在他们之间搞事情,鼓动他们去造反,那才是真正的作死。
  百姓的思维其实很简单。
  皇帝是不是每天都用金锄头锄地不重要,皇后是不是每天烙葱油饼也不重要。
  至于皇帝杀了哪个大臣啦,又弄进宫多少漂亮女子啦,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帝记得自己这些百姓是不是没有饭吃,是不是没有肉吃。
  一个为了让百姓减轻负担而能够下诏永不加赋的皇帝,一个为了让百姓能吃上肉而下罪己诏的皇帝,那就一定是一个好皇帝。
  谁敢造这种皇帝的反,那不就是和自己家的饭碗过不去?
  大明朝的百姓们表示这不能忍,谁敢造反就摁死谁,绝对不能惯毛病。
  民间的反应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个意外之喜。
  虽然一开始就是打算着收买民心才下了这么一道朕己诏,但是却没有想到民间会给自己立起了长生牌位。
  民间百姓立长生牌位意味着什么?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意味着这些百姓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要这个皇帝长生不老,永远统治下去。
  还有比这更真诚的祝福没?
  反正崇祯皇帝抓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出来还有什么样儿的祝福是比这更美好的了。
  最起码不用担心民间再出现造反的情况了——除了某些脑残官员再作死到逼的百姓活不下去。
  所以崇祯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陕西。
  陕西虽然乱子快平了,但是在崇祯皇帝的记忆里,这场干旱可不止旱了一年的。
  而现在快递李小哥又他娘的人间蒸发了!
  今年倒是先安稳了。可是到了秋收之时发现还是一个鸟样儿怎么办?
  万一陕西的百姓再反了,难道就真的指着洪承畴去大杀特杀一通,靠着人为减丁来解决问题?
  那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穿越过来还有个屁的意义!减丁也是减外族的,减大明的丁算个毛的本事?
  崇祯皇帝一旦有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大明朝堂上下的官员们都得跟着折腾,这都快成了惯例了。
  而经常折腾下来,连大明朝堂的官员们都已经习惯了。
  而且自从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开始,崇祯皇帝就已经命工部整理山陕之地需要疏通的河道、桥梁等资料准备开始修整一番。
  虽然由于之前陕西的民乱未平,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但是现在陕西的乱子基本上已经差不多要完全平息了,再拖可就说不过去了。
  而崇祯皇帝的想法也很简单,这时候不是扯什么慢慢来,讲究个政治妥协的时候。
  现在就是大刀阔斧,大干快干努力干的时候——不借着民心向着自己的时候搞事情,难道等着那些混账官员们把百姓逼反了之后再搞?
  那样儿的话不还是得往树上挂么?
  所以在大朝会的时候,崇祯皇帝又选择了开始折腾。
  看着陛阶之下的文武百官,崇祯皇帝曲指敲了敲龙椅扶手,开口道:“朕此前命工部整理山陕之地的河道桥梁资料,现在如何了?”
  薛凤翔出班躬身道:“启奏陛下,山西、陕西河道资料已然整理完毕,大明其余诸省资料尚在整理之中,仍需三月之期方可完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倒也没说什么。
  现在整理资料,只能一点点儿的去查验,不像后世一般,京城之中不管是致个电还是了个伊妹儿,分分钟就能搞定。
  再不济还有卫星云图可以慢慢翻。
  大明不成啊。大明一没有卫星,二没有电话电子邮件甚么的,只能依靠工部的人一点点儿的云查对校验,想快也快不起来。
  如果说三月之后整个大明的河道桥梁数据都能整理出来,这速度已经算是快的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开口道:“陕西灾民已定泰半,虽然如今已经开始了春耕,但是正如朕此前所说,防患于未然,大明诸省河道桥梁都需要疏通,尤其是黄河与长江。”
  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的说法心中就暗道一声坏了。
  崇祯皇帝这位爷跟别的皇帝不一样,这位喜欢拍脑门子,什么事儿想一出是一出,说干就干不耽误。
  如果说要修整天下的河道桥梁,这是好事儿。
  但是这位爷一拍脑门子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全天下一起干,一起修整。
  尤其是还提到了黄河长江。
  这两个哪个是好弄的了?几千年来也没有谁说把这两条大河给彻底摆弄明白的。
  而上一个喜欢全国上下都折腾的皇帝叫杨广。
  如果杨广那位爷不是动不动就来个大工程什么的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