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回说话的,却不是温体仁了,许显纯接话道:“启奏陛下,山陕之地的赈济粮食,能到灾民手中的,十不足三四!”
  捅了个天大的马蜂窝的许显纯早就准备好迎接崇祯皇帝的雷霆之怒,却意外地没有等到。
  就听崇祯皇帝嘿嘿冷笑一声后接着道:“好,想不到还有十之三四!朕原以为有个十之一二便算是好的了!”
  崇祯皇帝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是在温体仁等人听来,却是感觉麻烦大了。
  一般来说,皇帝发怒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儿,不管是喝斥还是责骂,只要能混过去,也就混过去了,事后说不定还能落些好处。
  可是这位爷不一样,每次暴怒之时,表现的越是平静,底下的火气就压的越大,一旦爆发出来,只怕菜市口寻边儿又要人头滚滚不绝了。
  崇祯却是淡定地道:“那十之六七呢?别跟朕说粮食会自己长了翅膀,飞了?”
  许显纯顶着压力躬身道:“启奏陛下,以十成粮食来算,从海外属国到了登莱,人吃马嚼之下,便要去了一成。”
  “从登莱上岸后经过漕运到通州,再从通州到了陕西,便只剩下了五成。等到了灾民手中,便只剩下了三四成而已。”
  崇祯嗯了一声,问温体仁道:“若是正常情况下,从登莱到了陕西,应当剩下几成?”
  温体仁心中算了算,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正常转运,消耗之后还当剩下六到七成,毕竟之前一路走海路过来,消耗不大。大头却是在民夫转运之时。”
  崇祯还是冷笑一声,便接着问许显纯道:“那中间那些呢?都到了哪儿去了?”
  许显纯躬身道:“海运漂没一成,漕运漂没一成,路上各级官员再漂没两成,发放赈济粮食的官员们再漂没两成。”
  崇祯皇帝半晌无语,突然间问道:“此前下了的旨意可都传达到了?陕西之地还可稳定?”
  许显纯闻言,便躬身道:“启奏陛下,前番陛下所下的旨意,各级官员都已经接到。目前陕西之地还算稳定。只是,已经有了些不稳的苗头。”
  崇祯却冷笑道:“苗头?只怕过不了多少时间便要烽烟四起了罢!”
  说完,却是问崔呈秀道:“若陕西之地有变,谁人可以平叛?”
  崔呈秀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命三边总督杨鹤平为总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意外地望了崔呈秀一眼,原本以为这个家伙应该是直接以剿为主,想不到居然说出了以抚为主这种话。
  崇祯好奇之下便问道:“说说看。”
  崔呈秀斟酌一番后,躬身道:“启奏陛下,陕西不稳,在于赈济不力之所故。若百姓有粮,谁又会想着反叛?因此臣才说当以抚为主。只要后续的赈济粮食能跟上,其祸乱自平。若再有冥顽不灵者,再大力进剿也不迟。”
  崇祯嗯了一声后,便转问温体仁和施凤来道:“二位爱卿有何看法?”
  温体仁也躬身道:“臣附议崔兵部所言。但凡百姓能活得下去,便不会轻易造反。只是陕西既然已经有不稳的苗头,朝廷还当多做准备才是。”
  施凤来也躬身道:“臣附议。”
  崇祯闻言,沉吟一番后说道:“既然如此,密令杨鹤做好平叛的准备,必要时可从宣大之地调兵。能抚便抚,不能抚便剿。若有人降而复叛,则剿。”
  说完,崇祯又接着对许显纯道:“沿途都是哪些人在漂没,给朕整理个名单出来。命东厂复核。”
  虽然崇祯没有说整理出名单后怎么办,但是在温体仁等人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颗两颗人头的事儿了。
  有意转移一下话题的温体仁在许显纯躬身领命之后便接着道:“启奏陛下,前番陛下出征之时,春闱已经考完。不知陛下准备何时殿试?”
  崇祯想了想,左右现在自己去辽东的事儿已经黄了一半,能去的可能性也不算太大,便说道:“三日之后罢。明儿个的大朝会,先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再将朕亲征之事诏告天下,让百姓一起跟着乐一乐。”


第196章 战后封赏
  第二天的大朝会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前半部分依旧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想睡觉。
  难怪有人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四月里纳了完颜玉卓为妃,接着不久就跑到草原上砍人,现在已经近八月的时间,正是京城之中最热的时候,崇祯皇帝开始无比想念没穿越之前的冰箱和老冰棍儿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现在没有就是没有。
  暗自不爽的崇祯皇帝突然听着礼部尚书孟绍虞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前番陛下亲征林丹汗,未有诏书诏告天下,如今陛下得胜归来,正当明发诏书并大赦天下,以示陛下天威天恩。”
  眼见扯了半天之后终于要转入正题,崇祯皇帝也来了精神,先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接着才道:“孟爱卿言之有理,诏告天下原本便是应有之意,既然如此,便由内阁起草诏书,先呈给朕,再由司礼监用印后明发天下。”
  待温体仁也出班与自己一起领旨之后,孟绍虞接着道:“启奏陛下,眼下春闱已过,尚有殿试需陛下钦点。”
  崇祯嗯了一声,不提殿试之事,只是问道:“朕前番曾经说过,加开明律科、明算科、格物科。这三科参与人数有多少?成绩如何?”
  孟绍虞却是暗道一声侥幸,得亏自己早有准备,否则只这一个问题,自己便要答不上来了:“启奏陛下,明律科参与者共一百二十八人,得过者三十四人;明算科参与者共七十九人,得过者二十五人;格物科参与者共七十七人,得过者不过十四人而已。”
  虽然心里早有一定的准备,可是崇祯心中还是失望不已。狗屁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个个的都是些蠢蛋!
  后世的高考跟这比起来跟本不配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后世哪怕随便一所二本院校录取的人数,都远远多于大明朝一次春闱录取的人数,而且这春闱还是三年一次!
  哪怕有一半的人去参加明律、明算和格物科,也不至于到最后连一百人都没有的录取结果。
  然而事情已然如此,崇祯也是无可奈何,只在沉吟了半晌后道:“既然如此,明律、明算、格物三科,每年都考举一次罢。若是赶上春闱,便在春闱之后考试。”
  很好,这很符合您这任性皇帝的作风。孟绍虞无奈,只得躬身领旨后接着道:“启奏陛下,殿试一事?”
  这回崇祯皇帝没有再岔开话题,直接道:“便定于后日罢。到时候朕亲自出题。”
  等到孟绍虞领旨之后,崔呈秀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陛下前番远征林丹汗,一应将士的封赏,兵部已经整理出来。”
  这个倒还真没有什么太麻烦的。崇祯出征之时,原本就已经把监军太监下放到了百户一级,对于战功的统计都是这些监军太监和百户一级的将官们共同交上来的,兵部只要复核一遍即可。
  崇祯嗯了一声,便对王承恩道:“呈上来。”
  王承恩躬身领命,下了御阶去崔呈秀手中接过折子,复又递给了崇祯皇帝御览。
  崇祯打开折子看了半天,不满意地道:“京营与新军倒也罢了,这顺义王与卓里克图汗那边儿过来的万骑,何以封赏如此之少?”
  崔呈秀闻言也是无奈了,您老人家一向是把那些外族不当人看,什么法子阴损您就用什么,这个万骑您不也是准备拿来当炮灰的?
  这个却是崔呈秀等人想的错了。崇祯皇帝拿着外族不当一回事儿,那是建立在不听自己话的基础上,现在这一个万骑明显是离死忠份子不远的“可造之材”,属于他崇祯皇帝拿来演一出“千金买出马骨”好戏之中的“马骨”,又怎么可能给的封赏太少?
  不待崔呈秀解释,崇祯先开口道:“依朕看来,这万夫长巴特尔的封赏给的少了,再加两层。千夫长和百夫长们都各自再加一层。”
  这回不等崔呈秀表示反对,户部尚书郭允厚先不干了:“启奏陛下,彼万夫长、千夫长与百夫长,夷狄也。若再加封赏,便与我大明将士何异?国库之中的钱粮可是不多了,便是封赏给我大明将士都还嫌不够,又何来许多给他们?”
  麻卖批!这大明的文官儿这点儿倒还是好的,不像是人家螨清的慈禧老娘们儿,宁与友邦,不给农奴,大方的很。
  人家螨清的老娘们儿大方,可是这大明的文官对待外族可就是一个比一个抠了,就连之前林丹汗和内喀尔喀五部请求封赏的要求,崇祯皇帝都在这些文官的撺缀下给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