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的传唤,谁也不清楚圣意究竟如何,心焦自也就是难免之事了的。
“快看,来了。”
就在诸臣工各怀心思之际,却见严德胜领着几名小宦官不紧不慢地从宫门里转了出来,立马在众臣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陛下口谕:朕体违和,诸事日后再行计议,钦此!”
严德胜压根儿就不理会朝臣们的期盼之情,拖拖沓沓地行到了近前,拖着腔调地宣了圣谕,而后,也不给诸臣工发问的机会,身子一旋,抬脚便要走回宫去。
“严公公且慢,不知陛下可曾接到我等之弹章?”
骆宾王生性耿直,眼里向来容不得沙子,这一见严德胜如此作态,登时便怒了,板着脸便叫住了严德胜。
“洒家不知,骆中丞有事尽管上本好了。”
严德胜一点都不在意骆宾王的肃然,阴阴地一笑,随口答了一句,头也不回地便要就此离去。
“你……”骆宾王大怒之下,便要再次喝问,然则还没等他开口,背后便传来了一声冷厉的训斥之声——“严德胜,尔安敢欺君罔上!”
“放……啊,殿下,老奴……”
严德胜乃是武后的绝对心腹,这些年来在宫中可是威风惯了的人物,向来不怎么将朝臣们放在眼中,这一听居然有人敢当众训斥自己,登时为之大怒,愤然转回了身去,张口便要呵斥,只是一看清发话之人竟然是周王李显,立马吓得赶紧改了口,尴尬无比地傻站在了当场。
“参见殿下。”
诸臣工先前光顾着接旨,并不曾注意到李显的到来,此际听得声响不对,自是纷纷回过头去,这才发现李显正浑身煞气地站在了众人的身后,众人皆不敢怠慢,各自躬身见礼不迭。
“诸公请起。”李显坦然地受了群臣的礼,淡淡地回了一句,而后大步排众而出,走到了手足无措的严德胜身前,冷漠地扫了其一眼,毫不客气地开口道:“孤这就要面圣,严公公大可不去通禀,孤不介意的。”
“老奴不敢,老奴不敢。”
严德胜吃过李显的亏,自是知晓李显的手段了得,哪敢跟李显强项,这一听李显语气不善,额头上立马便见了汗,却不敢去擦拭上一下,只能是陪着笑脸地道着不敢。
“不敢么?那就有劳严公公了。”
李显的脸色始终阴沉着,丝毫不因严德胜的退让而有所变化,冷冷地哼了一声,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吩咐了一句道。
“不敢,不敢,殿下请稍候,老奴这就去,这就去。”
严德胜身为武后心腹,自是知晓李显这是为何而来的,他可不想在这当口上去触李显的霉头,忙不迭地应答了一声,逃难一般地领着人便溜回了宫去。
“诸公,小王平白遭此大辱,幸得诸公能主持公道,小王在此谢过了。”李显压根儿就没去理会严德胜的逃窜,回转过身去,对着一众大臣们深深一躬,抱拳行了个大礼,语气激动地谢了一句道。
“不敢,殿下切莫如此。”
“殿下客气了,此等不平之事,我等岂能置身事外。”
“不错,此等恶事我等若是置之不理,圣贤之书岂不白读了。”
……
一众大臣们大多是激于义愤而来的,先前因着高宗避而不见之故,本就已是群情激愤,再被李显这么一谢,一个个心中的正义感自是就此暴起了,众口纷纷之下,人人神色激动不已,唯有郝处俊却是默默不语地站在了一旁,只是看向李显的眼神里却充满了惊奇之色,似乎隐有担忧之状,但却并未就此多说些甚子。
“郝相,小王此际心已大乱,恳请郝相能主持其事,还小王一个公平。”
李显表面上激动万分,其实内心冷静异常,自是注意到了郝处俊的神色略有不对,念头只一转,便已知晓郝处俊在担心些甚子,左右不过是怕李显借着此事收买朝臣之心,从而引发进一步的东宫之争罢了,这便索性大方地将主持大局的权力交到了其手中。
“殿下放心,老臣自当尽力而为。”
郝处俊见李显如此坦荡地摆开了来说,自是知晓李显怕是瞧出了自个儿的担心之所在,暗自心惊于李显的敏锐感触之余,不免踌躇了起来,然则略一沉吟之后,还是接过了李显递过来的橄榄枝。
“多谢郝相成全。”
李显谢过了一句之后,便不再开言,转回了身去,面对着宫门方向,默然地立成了一尊雕像。
“陛下有旨,宣周王李显乾元殿觐见。”
严德胜去得快,回来得也不慢,不过片刻工夫便已领着数名小宦官从宫里转了出来,一见到肃然立于群臣之前的李显,赶忙加快了脚步,一溜小跑地到了近前,高声宣布了高宗的口谕。
“臣领旨谢恩。”
这一听旨意里丝毫不提群臣,李显便已猜到了内里的蹊跷,不过却并没有就此多说些甚子,恭敬万分地领旨谢了恩。
“严公公且慢,陛下为何不见我等?”
国子监直博士李铭性子急,这前后都等了近一个时辰了,一听等来的居然是这么个结果,登时就有些忍耐不住了,气咻咻地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不错,李博士所言甚是,我等要求面圣!”
“此等朝堂大事,陛下岂可避而不见!”
……
李铭这么一嚷,一众大臣们自是纷纷出言附和了起来,整个场面登时便有些失控的迹象,直急得严德胜大汗狂冒不已。
“诸公,父皇乃圣明天子,定当会有所定夺,还请诸公在此稍待,容小王先去觐见了父皇可好?”李显是打算携群臣逼宫之势过得此关,但却并不想看到群臣们真的将事情闹腾得大发了去,这一见群情激愤,赶忙出言安抚了一番。
“殿下但去无妨,我等自当为殿下后援。”
“不错,是这个理儿。”
“对,且看陛下有何旨意再议也好。”
……
李显乃是苦主,他既然开了口,诸臣工自是不好反对,纷纷出言表达了支持李显的立场,至于郝处俊等数名老成持重之辈,虽无甚言语,可也一样颔首示了意。
“诸公请了,小王去去便回。”
眼瞅着大势已成,李显心中自是乐呵得很,可却不敢有所表露,只是沉静地对着众臣工拱手行了个礼,交待了一句之后,大步向宫门里行了去,严德胜见状,哪敢再多逗留,忙不迭地跟在了李显的身后,一路陪着小心地向后宫的乾元殿赶了去……
第一百五十八章无疾而终
则天门乃是洛阳宫的正门,离着后宫的乾元殿有着不小的距离,足足有一里半之多,当然了,这么点路途对于常年习武的李显来说,实在算不得甚碍难之事,若是往日,随便走走也就到了,别说累了,便是汗水都不会沁出一星半点,可今日行来,李显的脚步却显得格外的沉重,汗水不知不觉间便已沁满了额头,但并非是热的缘故,而是心理上的紧张,只因接下来将会有场艰苦的硬仗。
自重生以来,李显便没少与武后明里暗里地交着手,从营救上官仪算起,到如今交锋的次数少说也有十数次了,可在那些交锋中,李显大多只是充当幕后的推手,真正顶在前头的是太子与李贤,然则此番李显却无法再利用那两位兄长来加以腾挪,唯有独自去面对危局,压力之大自是可想而知了的。
把握不是没有,而是很大,至少在李显看来是如此,说实话,李显之所以敢行此险策,自然有着制胜的底牌在,这张底牌便是武后不得不保住贺兰敏之,哪怕武后如今其实已经对贺兰敏之极度不满了,却一样不能坐看贺兰敏之就此被参倒,这并非武后念及亲情,更不是武后心慈手软,而是牵扯到一桩天大的丑闻——贺兰敏之烝于荣国夫人——当今荣国夫人只有一个,那便是武后的亲生母亲杨氏,年已八十有七,居然老来不修,跟贺兰敏之有了“乱/伦”之事,正因为此,在荣国夫人死前,武后绝对不会去动贺兰敏之,也断不能容许旁人去动贺兰敏之,为的便是怕贺兰敏之情急之下将此丑闻公诸于世,而这正是李显设套要贺兰敏之出马的最根本核心之所在,不过么,话又说回来了,有底牌固然是好,可能不能利用好这张底牌却又是另一回事了,李显清楚地知道要想占武后的上风是件无比艰难的事情,更别说事后还得提防武后的报复,稍一不留神,便有着满盘皆输的危险,在这等情形下,李显又如何能轻松得起来。
“殿下,圣上与皇后娘娘皆在后殿,请殿下随老奴来。”
路再长也终归有走完的时候,李显一路无语地转过了两道相连的院门,来到了乾元殿外的小广场上,正打算径直往里行去,却见严德胜从后头跑了上来,恭敬万分地躬身禀报了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