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夜唱(圣者)-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方才就是说了……”

  “我没说,我真没说,我真没说是叔父用弹弓打的……哇!”小娘急着自辩,后来干脆哭了起来。

  叶畅将她抱起,笑道:“莫哭莫哭,小娘什么也没有说,娘亲也不知道叔父用弹弓打碎了她养花的陶碗儿,不信你问你娘亲!”

  虽然小娘是小,但也觉得这样问似乎有些不对,因此抽抽达达的,没有理叶畅。叶畅见她哭得伤心,顿时心软,又道:“兄长不乖,咱们不和兄长玩了……去去,赐奴你自个儿去玩去!”

  “叔父偏心!”赐奴嘴撇了一下,然后拿着弹弓一溜烟跑了。

  “不但教孩儿们用弹弓乱打东西,还教他们撒谎,十一郎,你可越来越不成样子了。”

  从叶畅怀中接过小娘,方氏目光冷厉,盯着叶畅,竟然有几分威风,而不再是当初那温婉的小嫂子。

  这一年来,家中的生意好生兴旺,虽然家中宅院不曾翻新,但人口却多了。多了两房下人不说,还请了村中几户人来打杂。更重要的是,往来卧龙谷商人,凡欲购纸、书,皆要经过方氏这一手。

  可以说,方氏乃是叶家财神爷,口袋有钱,心中便有底气,说起话来,亦是不一样了。

  “嫂嫂恕罪,恕罪!”叶畅虽是拱手致歉,可面上神情,却没有多少歉意。

  便是他不教,孩子就不顽皮不撒谎了么?曾参教子,倒是千古流传,可是为何不曾听说他的儿子有什么美德流传下来?

  教育孩子,一昧压制,显然是不对的,引导才是正道。

  “你啊你,总是一心离经叛道。”方氏是极为了解他的,叹了口气,也不指望他改过了。

  “嫂嫂说的是。”叶畅也不反驳。

  “你这惫怠性子,休要在我面前使,你若是觉得无聊,恰恰这几日,又有七八户大户人家前来提亲,我安排一次相亲如何?”

  “嫂嫂饶命。”叶畅举起双手道。

  “休要没正形,我是说真的。”方氏唠叨起来也相当厉害:“先将亲事订下,待明年便可办喜事,若大的家当,你不早些娶妻生子,将来谁来承之?”

  “有赐奴和小娘呢,今后小娘可是个小富婆,若是有人娶了小娘,啧啧……”

  听着叶畅将话题转到一脸无辜的小娘身上,方氏再次狠狠剜了他一眼。她叹了口气:“一说正事,你就没有个正形,说吧,今日来做什么,总不能是为了送弹弓来的!”

  老宅虽然还为叶畅保留了一处小院,但是叶畅几乎不回来居住,他一般都是呆在卧龙谷里。而方氏由于孀居的缘故,一般也不会去卧龙谷,叶畅既然来这边,那就定是有事要找她商议。

  “来寻嫂嫂,是因为有件事情要与嫂嫂商量。”叶畅皱着眉:“我心中拿不定主意,嫂嫂帮我参详一番。”

  “你说就是。”

  “我要遣人去江南置宅买田。”

  “江南?”方氏讶然问道。

  对于他们来说,江南是很远的地方,而且远不如关中中原一带繁华。

  虽然经过三国两晋,江南如今已经人烟广布,但在普通百姓心里,那里还是远离繁华与文明的所在。

  “嗯,中原人多地少,若想要广积粮,便只有去江南一带了。”

  中原一带一直是华夏帝国的精华核心,但三国两晋之后,江南也开始发展起来。到得如今,江淮一带的粮食,已经是帝国赋税的重要支柱,而江东的杭州等地,亦越来越繁华。

  倒是江南西道,虽然汉人不断开荒垦田,可潜力还是没有发掘出来。

  “广积粮……你要积多少粮?”方氏问道。

  “越多越好,以备不时之需啊。”叶畅犹豫了一下,当然不能说过十余年后天下会大乱——他来到大唐已久,发觉大唐许多矛盾都已经根深蒂固,即使十余年之后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别的动荡。因此他开口道:“嫂嫂应知元载请我去之事。”

  “是。”

  “如今产钳已经传出,自此以后,妇人生育难产者大少,人口增长将更快。原先会死于难产的婴孩,大多能长大成人。如此一二十年后,人口倍增,若粮食之增不能跟上,便是一场大祸。”

  人口增长与粮食增长的关系,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方氏一听就明白,她愣了一愣,然后道:“怎么会这样!”

  叶畅也叹了口气。

  “十一郎,虽说你去帮那元载,我是不赞同的,但这产钳一项,着实是造福万生之举,应是功德无量才对,为何会如此?”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叶畅此语一出,方氏顿时无语了。

  李唐之际,奉老子为祖,《道德经》甚是科举考试的科目,方氏熟悉经史,如何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不过,十一郎,你还是想差了。”沉吟了好一会儿,方氏又道。

  “哦,嫂嫂为何这般想。”

  “你如今手中无人可用,便是去了江南,你自己不也得去?”方氏问道。

  叶畅点了点头,这是肯定的,事关重大,他自己不去,如何能放得心。

  “如今中原去江南,便是经运河水道,也需要一至二月,来回一趟,便是半年,这边的事情,你离得半年开?”

  这是一个大问题,运河是最方便的,可是水运速度较慢,若是轻骑快马,借助大唐发达的驿道,去江南反而快些。不过就算这样,来回两三个月也是要的。

  “你此前两去长安,虽然做了安排,可家里的事情,仍然耽误了多少,便是你姐姐生产,你也未回来。”方氏轻微责备了一下叶畅:“上回你还说,估计要去孟州一段时日……”

  “那是来年春日之事,待玉真长公主派的人来了,我才去。玉真长公主答应将孟州的两座庄园借我三年,这两座庄园可是有良田万亩。”叶畅不得不插嘴打断了她的埋怨。

  “良田万亩!”方氏的眼中顿时射出炽热的光芒。

  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伤

  华夏后裔、炎黄子孙,对于土地,几乎有着烙在血液里的狂热。

  便是在长安与洛阳的华厦之中,人们都尽可能辟出点土地,种些花儿草儿,为自己的家园添上点绿意。

  而这个时代,又是以土地为财富的衡量标志。

  与远在江南西道的土地不同,孟州就在修武之畔,洛阳往北渡过黄河便是,那儿土地肥沃,不逊于修武。

  那边的良田万亩,就算是叶畅吹了牛,打个折扣也是几千亩,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

  方氏顿时就转动着眼睛。

  “能不能将这田地弄来?”

  叶畅顿时笑了:“嫂嫂好大的胆子,那可是大唐长公主之物……”

  “算起来,我母亲也是大唐公主,她勉强算是我姑姑,拿来给我充妆田,岂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他们李家欠我的!”

  方氏张牙舞爪,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她瞪圆了眼睛:“这可是中原的万亩良田,十一郎,这可不是江南那边的生地!我知道你有法子,想法子从她那边要来!”

  “呵呵,嫂嫂,你若真想要田地,江南、岭南,都有的是,莫说万亩,十万亩百万亩也有,再往广南,翻过群山,更是如同一郡一州的大平原!”叶畅笑道:“虽然如今是生田,可正是生田,才好拿到手,耕作个三五年,可成为熟地,再有二三十年细心培育,便如同现今江淮一带般,沃野流膏……放着这些容易的你不要,却去争孟州的地。孟州一年不过一熟,江南一年可以二熟,而岭南和广南,一年可以三熟!”

  方氏越听眼睛越亮:“你莫骗我,欺我妇人见识短小是不是?”

  “骗谁也不敢骗嫂嫂,而且嫂嫂哪里见识短小了,若嫂嫂见识短小,我便不来寻嫂嫂商议了。”

  方氏心情激荡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那边虽好,可是瘴疠之地,禽兽所聚,非人所堪啊。”

  叶畅知道这是大问题,在几十年后,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被贬至岭南潮州,他在给自己侄孙的诗中便说“好收吾骨瘴江边”。不过对此,叶畅自有主意:“嫂嫂说的是,我如今确实没有时间去江南……但是,今后人手足了,这边事情空了出来,我迟早还是要去的。瘴疠之事,嫂嫂放心,我自有应对之策。”

  “若是如此,你这几年,便先得养出一批用得上的人手。”方氏见他仍然坚持,想到他“梦仙”之事,只道仙人传了他什么法门,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