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凤雏(冰冻)-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此处,庞山民不禁笑道:“既然于长沙士元难以安心,那庞某使士元,夺了新野,镇守边地如何?”

    庞统闻言,眼前一亮,对庞山民道:“新野小城,毗邻汝南,若庞某镇守此处,不愁没有仗打。”

    “勿要轻易挑衅曹操……”庞山民闻言不禁白了庞统一眼,对庞统道:“如今刘备于新野势力,名存实亡,庞某倒可寻个由头,驱逐孙乾,简雍投奔江夏,只是士元当知,于新野那个是非之地,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庞统闻言点了点头,于案上取来公文,眼巴巴的瞅着庞山民速写敕令,庞山民见庞统急不可耐,点了点头,将调令写好,轻声叹道:“士元离去,庞某这边也清净不少,只是士元当谨记为兄先前所言,无论是曹操还是关羽,勿要主动寻衅,那曹操虽将兵力投在河北,却不是我们如今可以轻易招惹的,而关羽,庞某欲使其提防孙权,相互消耗。”

    庞统见庞山民说的郑重,收敛神情,点了点头,领命而去,庞山民则苦笑着摊开那本让庞统不屑一顾的吏治改革,思索着如何将其渐渐完善。

    庞山民并没天真的以为,吏治一事可一蹴而就,于庞山民心目之中,唯有荆南四郡,吏治算的上合格,荆州,益州其余诸郡,纰漏颇大。

    近两年的经营,石韬,孟建等人,很好的完成了联结荆南蛮人之事,如今于其治下,蛮汉之间亲如一家,此番征伐西川,蛮人为报答昔日恩情,出兵一万相随,这已是五溪蛮与荆南各部蛮人竭尽所能,所提供的兵马了,便是庞山民也很感激荆南蛮族提供的帮助。

    而蛮人大举出兵相助,非是看在他庞山民的面上,全赖石韬诸人于蛮族之中的威望,能够让治下百姓,过上富庶生活,心服口服的太守,才是庞山民所需要的能吏,而这样的能吏,明显太少。

    就拿长沙而言,在蒋琬的悉心经营下,过往商贾如云,百姓富庶,比之江陵亦不遑多让,这在之前韩玄统辖长沙之时,根本就不敢想象。

    二蒯虽颇有能耐,可是二人心力,多被家族所羁,虽于襄阳颇有政绩,可比之蒋琬诸人,却要逊色一些,至于江陵文聘,王威,则将襄阳的理政方式,完全照搬,毕竟对于武将而言,庞山民原本也没指望其推陈出新……

    荆襄况且如此,益州就更不必说,虽将益州各郡太守,更换不少,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诸葛亮与法正才华横溢,可是庞山民并未天真的以为,让这两个人劳心劳力,便可安定一州之地,况且益州初定,吏治需循序渐进,庞山民也只得寄希望于诸葛亮与法正二人,可发挥其人格魅力,吸引贤才相助了……

    庞山民皱眉沉吟,苦思许久,思索起历朝历代的官僚体制,都没有太好的解决吏治的办法,无论是九品中正抑或三省六部,这般的变革都不适合于当下的荆,益二州。

    在一个连官僚考核制度都没有的乱世,便是庞山民相要改革官吏制度,都变得有些束手无策了,庞山民不禁暗道,是不是当将官吏的考核制度先提上日程。

    至少在效仿了曹操的招贤令后,总要拿出一些比之曹操,更加行之有效的招贤办法,想到此处,庞山民思索许久,于案上竹纸前写写画画了起来。

    直至窗外天色暗淡,庞山民才堪堪收笔,看着竹纸上一行行整齐的字迹,庞山民微微一笑,心中暗道:是该找一下襄阳二蒯,商议这官吏改革的事情了。

 N0。256 寒门世家之辩

    汉末灵帝卖官鬻爵,导致原本的察举制无法履行,直至群雄割据,才渐渐恢复,如今各家诸侯所用官员,多察举得来。

    而于庞山民眼中,通过察举制任命官职,犹如儿戏,寒门世家壁垒难以打破,如今寒门士子,于各家诸侯中任高官者,寥寥无几,便如郭嘉这般贤才,亦是靠荀氏举荐,才入得曹操法眼,使其可施展才华。

    翌日傍晚,庞山民便风尘仆仆赶至襄阳,顾不得一路舟车劳顿,身体疲乏,庞山民入了蒯府,倒使得襄阳二蒯,大为惊讶。

    “山民可有要事?”蒯越见庞山民倏然而至,心中疑惑,数日之前才安顿好刘璋,如今庞山民又至,蒯越心惊,不会是哪家诸侯又被庞山民看上,想要妄兴刀兵了吧。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笑道:“确有要事拜托二位。”

    “山民勿要穷兵黩武!”蒯良说罢,庞山民微微一愣,继而哭笑不得道:“子柔先生误会了,山民此来,并非为征战之事。”

    庞山民说罢便将手中书册交予蒯越,对二人道:“如今已得益州,庞某坐拥二州之地,这吏治改革,迫在眉睫。”

    蒯越摊开书册,眼前一亮,蒯良见蒯越神情有异,也凑上前来,庞山民于二人面前,静静等候,许久之后,蒯越将手中书册,交给蒯良,对庞山民道:“山民欲使寒门,世家分庭抗礼乎?”

    见蒯越神情,并非欣喜,而是隐隐不悦,庞山民心中苦涩,却毅然点了点头,道:“异度先生以为如何?”

    “考核官员,虽有些道理,但是对世家伤害颇大,若如此行事,朝堂当有一番大变,山民怕是亦要树敌无数。”蒯越闻言叹道:“庞氏本是世家,何必为寒门之事,斤斤计较?”

    “世家虽强,若无人竞争,恐后继无人。”庞山民闻言辩道:“襄阳蒯氏,除二位高才,又有何人,可当大任?”

    蒯越闻言默然,蒯良此时亦看过书册,对庞山民道:“蒯某不赞成如此行事,若荆襄寒门兴旺,则世家衰败,自景升爱民养士之后,荆襄新晋世家,本就不少,如今这个圈子,已容不下太多新人……”

    庞山民闻言,眉头微皱,来蒯家之前,庞山民已想到,二蒯作为荆襄世家魁首,定是不看好庞山民欲考核官员,提拔寒门士子的想法,只是庞山民心中总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以为二人能看在荆襄大局面上,促成此事,可如今看来,二人意志坚决,推行官吏选拔方面的改革,似是难以施展。

    想到此处,庞山民并不气馁,反而轻轻一笑,对二人道:“庞某欲与二位先生一辩。”

    二人见庞山民神情决然,相视苦笑,与庞山民分宾主落座,蒯越轻叹一声,道:“山民如今都杀上门来,蒯某避无可避,我二人愿与山民,一辩道理。”

    庞山民闻言笑道:“二位当知,庞某不论身份,欲考核贤良,任其官职,于此事上,世家已比寒门先行一步,寒门学子学习艰难,亦难有世家子弟这般见识,若庞某择贤,世家优势极大,而于先生眼中,似对寒门,颇为忌惮。”

    “山民此言有些道理,只是山民可曾想过,寒门众多,世家寥寥,若寒门士子步入朝堂,朝堂皆被寒门所掌,且寒门富庶,便可造就世家,山民若如此行事,只得治标,不能治本。”蒯越话音刚落,蒯良亦从容笑道:“寒门学子比之世家子弟,更加勤奋,若如此选官,世家难以把持朝堂,山民先前亦言,比之见识,寒门逊世家多矣,若寒门把持权柄,于民非福。”

    庞山民见二人言辞犀利,振奋精神道:“二位先生当知先秦百家争鸣,于庞某眼中,春秋战国,比之商周,其中文化,政治,乃至各行各业,都有飞速发展,其根本在于各家竞争,所以庞某以为,这寒门,世家之间,亦当竞争,世家当予寒门学子一个机会,异度公于庞某婚宴之上,已见那曹营郭奉孝,其也是寒门之人,若我荆襄,肯使寒门,入朝为官,焉知其中不会出现几个大才之人?”

    蒯越闻言不禁皱眉,思索许久,对庞山民道:“便有大才,亦不当舍本逐末,山民当知这荆襄朝堂,多为世家,若山民如此行事,那些被寒门所替换的世家,心怀怨愤,荆襄必乱……”

    “庞某可给这些隐退世家,一份营生,使其多赚财帛。”庞山民说罢,对二蒯道:“世家若多如庞某这般,侧重于商贾之事,怨无可怨!”

    蒯良闻言,不禁笑道:“山民此举倒是可安抚众人之心,只是仅靠竹纸,印刷,怕是无法安排诸多世家,日后生计。”

    “兄长所言正是,世家往往家大业大……”蒯越说罢,庞山民却笑道:“二位皆知,庞某可点石成金,若庞某将所掌技艺,尽数与世家分享,二位可促成庞某行事乎?”

    “点石成金!”蒯越闻言,心中一惊,对庞山民道:“山民还有何技艺?”

    “数不胜数。”庞山民说罢,见二人皆一脸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