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争鼎(寂寞剑客)-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追上来了?”项庄皱眉道,“有没有看到齐王大纛?”

    “有。”骑兵不假思索地道,“齐王大纛在前,各军尾随其后,往这边来了!”

    “唉。”项庄叹了口气,回头对百里贤说道,“看来韩信应该没什么大碍,可惜了,这么好的机会都没能射杀韩信,可惜了。”

    百里贤微笑摇头,道:“大王也大可不必气馁,韩信乃是一代兵家,又岂是这么容易对付的?再说此次出征,咱们的目标早已经圆满达成,齐国吞并赵国的野心受挫,咱们大楚说不定就要增添一个盟友了。”

    项庄欣然点头道:“算算时间,上大夫差不多也该到邯郸了,但愿他真能说服赵国君臣与我大楚结盟。”

    ##########

    刘邦最近的心情很不好,吕氏这个最大的隐患虽然消除了,可刘邦发现他还是无法随心所欲地实现他的意志,就说册立太子一事,按刘邦的本意自然是想册立刘如意为太子,可萧何、周勃、白墨等大臣却全都支持刘恒。

    再加上有吕台的遗言,刘邦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刚刚戚夫人又在刘邦面前哭诉了一番,这让刘邦很有些心烦意乱,这会正一个人躲在永延殿里喝闷酒,让刘邦心烦的事情不止一桩,相比太子之争,刘邦对另一件事更加的耿耿于怀,这件事就是,赵国居然跟楚国结盟了!

    这事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一个多月前,韩信亲率十万大军攻伐赵国,赵国也曾谴使向刘邦求救,不过那时刘邦忙于清理吕氏势力,根本就顾不上,只是写了封亲笔信派人给韩信送去,结果好像也没发挥什么作用。

    自从请封假齐王之后,韩信就不怎么听他刘邦的招呼了。

    然后,项庄却出人意料地出了兵,而且还真的救了赵国!

    接着,楚国便和赵国结成同盟了,据说楚国还给了赵国不少好处。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刘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上一代赵王张耳可是他刘邦的心腹,赵国可以说是刘邦一手扶持起来的,当今赵王张敖更是他刘邦的女婿,有这两层关系,赵国又怎么会背叛大汉去跟楚国结盟?

    此时此刻,刘邦真的很想问问许负,天象是不是已经起了变化?他刘邦的帝星还像原来那样璀灿夺目,还像原来那样众望所归?不过很遗憾,自从十多年前离开咸阳之后,许负便销声匿迹了,直到今天刘邦都再没有听说过她的消息。

正文 第384章 凯旋大道

    秭陵城北新修了一条大道曰

    这条大道宽一百步(150米),长十里,整条大道以大青石铺面,两侧还种了大量的花卉、巨木,团花锦族、美奂美仑,大道一端连着秭陵城北的武威门,一端则连着乌江边的码头,在大道北端还盖了座巨大的牌楼,上书“凯旋大道”四字。

    如果项庄看见了一定会哭笑不得,他也就无意中跟项他说起过盛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以及法国的凯旋门,结果项他就给他整了条凯旋大道。

    不过,通过这条凯旋大道,已经可以一窥楚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了。

    整条大道耗时仅仅三个月,差不多就是项庄带着骁骑军离开秭陵的同时,凯旋大道就正式开工了,为了修建凯旋大道,项他足足招募了两万多工匠以及十几万民夫,还斥重金购买了数以百万计的大青石。

    这也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却几乎无损楚国的国力、民力。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楚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膨胀到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高度,甚至连项庄这个始作俑者,也绝对想象不出来。

    在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唐宋之前的华夏,由于生产力低下,根本就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壮劳力脱产,壮劳力脱产再加上生产力低下,就必然会导致粮食减产,从而导致严重的饥荒。

    商鞍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制定了重农抑商的国策,并且延续近千年!

    事实上,商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后世的追随者更是邯郸学步、固步自封。

    工商业的发展的确会导致壮劳力向工商业领域流动,因为做工似乎来钱更快,这就必然会导致农夫的减少以及粮食的减产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市场会进行自行调节,由于粮食的减少,必然就会导致粮价的提高粮价的提高必然就会促使手工业者回去种田!

    除了市场会对农夫、手工业者的数量进行自我调节外工商业的发展更能反过来促使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道理是明摆着的,当种田不再是为了维持自家温饱,而变得有利可图时,农夫就会想方设法去提高农田单产,农夫有了这种需求,铁匠们就会想方设法提供更优质的农具要想提供更优质的农具,就得想方设法改善冶铁工艺!

    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工商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导致粮食的短缺反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遗憾的是,古代华夏并没有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

    但是在西方,却进入了这种良性循环,正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才导致西方使用铁器的时间比华夏早了整整一千年:而且在西方,罗马帝国时期的工商业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却也没见罗马帝国因此而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由此可见工商业的发展并不会导致饥荒,反而会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不过由于项庄的穿越如今的楚国却走入了良性循环,冶铁、陶瓷、纺织、酿酒、造船等手工业篷勃发展,农业也有了极大发展,农具的改良使深耕成为可能,深耕技术的应用使农作物的单产有了极大提高,现在楚地的亩产已经超过了三石!

    工商业的发展,对楚国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华夏的年轻人,在真实的华夏历史上,年轻人的理想就是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就是说,当官拜将、封妻荫子是年轻人唯一的理想。

    但是现在,情形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官拜将仍是年轻人的最高理想,但务工、务农也不再是让他们嗤之以鼻的选择了,因为在楚国,商人、农夫以及工匠的地位并不低,只要你能在本行业干得出色,同样可以获得爵位,成为显赫贵族。

    r /》

    刚刚修建好的凯旋大道两侧,此刻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城外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城内却还是不断地有人涌出来,有峨冠博带的书生,有劲装短打的武士,有青衣短袄的工匠,更有穿着对襟糯裙的小娘子,有老妪老翁,更有不计其数的小儿穿行在人群之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今天,是大王和骁骑军班师的黄道吉日。

    所有人都是各怀心思,老妪、老翁大多是为了迎接自己的儿子,妇人却是为了了迎接自己的男人,书生、武士则是为了一睹骁骑军的风采,至于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娘子,却是为了从凯旋的骁骑军将士中间找一个如意郎君。

    天军还没到,凯旋大道上就已经热闹得不行了。

    “王家阿妪,您也来了?”问话的老翁神情恭敬,还用了您的尊称。

    “我们家三狗子回来了,这不来接他么?”答话的老妪微微昂起了头。

    “王家阿妪,这次你们家三子怕是要爵升五大夫了吧?”老翁越发的恭敬了。

    “那还用说,昨儿个官差就上我们家说了,三狗子又立功了,赶明儿就得爵升一级,成五大夫了,对了,回头还得把大门上的牌匾给换了。”

    “王家阿妪,您可真是好福气,生了这么个好儿子。”

    “你家老四也不差,虽说还是个府兵,回头立了功就成公士了。”

    “王家阿妪,您看你们家三子至今未娶,不如把我们家二丫娶了吧?”

    “你家二丫?倒是好身板,干活有把子力气。”王家阿妪有些心动,老人家在成为五大夫他娘之前,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所以这观念一下还转不过来,总想着娶个身板结实的儿媳妇,家里就能多个壮劳力。

    “吕家阿翁你就别想了,就你家二丫那模样,三子能瞧得上?”很快就有另一个老头儿跳出来搅局了,“王家阿妪,我们家四丫头奶大腰细模样好,你家三子见了肯定喜欢,关键是四丫屁股大,将来一准生儿子。”

    “也是,得找个会生儿子的。”王家阿妪便有些犹豫。

    吕家阿翁便不干了,嚷嚷道:“曹家阿翁,你们家四丫头不是定亲了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