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大部分是西哥特王国的地盘,另外还有一一块就是法国的东南部,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海岸,这块地盘被称为那旁高卢行省,大部分地区是西哥特王国的地盘,只有东北部一小部分是阿勒曼尼王国的地盘。
此时的法兰克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法兰克人也分为诸多的部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而希尔德里克率领的萨利部落此时就在北迁的这些日耳曼蛮族当中,这次也参与了洗劫。
除了法兰克人之外,骚扰胡人帝国边境的还有勃艮第人,勃艮第人此时早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位置就在后世的日内瓦湖畔以及法国的罗讷河和索恩河流域。
勃艮第人属于东日耳曼民族的部落,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移居到丹麦的勃恩霍姆岛,然后又向欧洲大陆迁徙,勃艮第人Kěnéng受到匈奴人很大的影响,匈奴人妇女在婴儿时期就把头束紧,以使头变长为美。
勃艮第人迁徙到莱茵河西岸之后归附了罗马帝国,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国,称为罗马帝国的从属。公元370年,西罗马帝国曾将勃艮第人列为可以资助的部落,以对付日耳曼蛮族阿勒曼尼人,但勃艮第人并不受统一的指挥,经常侵掠罗马帝国的高卢省。
公元411年,勃艮第国王扶持了一个罗马傀儡皇帝乔维努斯,以他的名义侵入莱茵河东岸,公元436年被罗马军队联合匈奴人击垮,残存的勃艮第人迁移到日内瓦湖畔,向西发展,逐渐控制了现在法国境内的罗讷河和索恩河流域,建立起第二个勃艮第王国。
现在的勃艮第王国国王是第二任国王冈多巴德,此人与天主教威尼斯主教关系良好,他的儿子西吉斯蒙德归依了天主教,这造成了这个时期很多勃艮第人信奉了基督教。
在哈德林将四道奏报念完退到一边之后,秦东拍着御案愤怒道:“都听清楚了吗?这才几天时间,已经有两个县被那些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洗劫了,全部烧成了白地,什么都没留下!八百里加急从西部边境送到这里也要七八天的时间,也就是说距离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洗劫我西部郡县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如果我们再不有所行动,后果不堪设想,诸位现在议一议,到底要怎么处理此事?朕已经让御膳房准备了午餐,诸位今天中午就不必回去用餐了,都留下来,直到议出一个结果,今天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决议,否则都不准回家!”
往往有很多政事并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够做出决定的,一件事情,有的大臣反对,有的大臣赞成,还有的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多数情况下拿到朝堂上讨论的议题一般都要商议好几次,有的甚至要拖一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有明确的结果,而像今天秦东要求必须在一天之内拿出一个结果的事情很少发生,这次可谓是头一着,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军国大事不可儿戏,更要紧的是拖不得,也拖不起。
文官们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而武将这边就见苏合出班道:“陛下,自从臣懂事以来,就只知道只有我们打别人,从来没有别人敢打我们,现在却有人主动打我们,难道我们的帝国还不如之前的匈奴帝国吗?难道我们已经丧失了祖先赐予我们的血性吗?”
却不想总理大臣佩特乌斯站出来反对道:“苏合将军,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才刚刚建国没多久你就要打仗,打仗是要钱的,你动动嘴皮子,却把沉重的后勤负担压在我们这些政务人员身上,这年头赚钱不容易的!”
佩特乌斯的话引起了军方人员的不满,禁卫军统领巴图出班道:“总理大人,你说这话可就不对了,不管你们在后方干什么,总没有性命之忧不是?怎么能跟我们军人在前方与敌人厮杀相比?我们这些人只要出征在外,整天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说不定什么时候被人砍了脑袋,哪像你们舒舒服服的旱涝保收!”
第四百零二章决定要打
巴图的话打击面太广了,可谓是得罪了整个文官系统的官员,犹如捅了马蜂窝一般,群臣顿时群起而攻之,一个个纷纷出来说巴图的“不是”。
后来钟晖也出班道:“巴图将军这话说得欠妥了,虽然你们武将在外征战很危险,守卫疆土、扩充版图也少不了你们,但我们这些从事文职的同僚也不轻松,没有我们这些人,帝国会乱成什么样子?我们要管你们这些当兵的、还要管百姓的吃喝拉撒,别以为我们很容易,如果我们要是有你们的本事,我们也直接带兵去打仗了,你们要是有我们的本事,也不用去打仗,而是帮助皇帝陛下治理天下了!”
秦东眼看着这朝会就要变成文官和武官之间的斗法,立即进行制止:“够了,现在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争论文官武官谁的作用的大的时候,一个国家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很重要,缺了哪一方都不行,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禁止任何人以后再争论这个话题,如果违反,一路严惩不贷!下面继续说的事情!”
群臣见秦东说话肯定了文官和武将处于同等的地位,并且禁止以后谈论这个无谓的争论,因此就偃旗息鼓,并将讨论的议题转移到蛮族入侵的是事情上。
接下来大臣们又分成几派,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佩特乌斯这个总理大臣为代表的一派人认为国家草创,万事都是被废待兴。整个帝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上,短时间内不宜动兵。
以费尔顿这个首席副总理大臣为代表的一群官员是主战派。他们认为就应该趁这个机会给西部那些蛮族一个狠狠教训,让他们明白尽管胡人帝国已经换了国号,但本质上还是没有变,不去欺负别人就已经是很Bùcuò了,绝对不允许别人欺负过来。
以钟晖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为代表的一群官员认为对于西部蛮族的骚扰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朝廷必须以最快的Sùdù做出反应,但是又不宜大规模动武。即便要动武也只能小规模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因为大规模动武需要庞大的军费,小规模动武的话。军费开支会小很多,朝廷完全担负得起,也不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建设。同时,钟晖还认为应该给边境驻军放权。允许边境驻军的将军可以临机决断。调动兵力应对敌军的入侵,也要允许边境驻军可以自由地出境进入敌对国家作战而不需请示朝廷,只要事后在向朝廷发来奏报即可。
对于总理大臣佩特乌斯一派的观点,秦东是不赞同的,人家都打脸了,如果还忍着,人家肯定会得寸进尺,关键是这对于国家的尊严有很大的损害。打不打得赢是一回事,敢不敢打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是打不赢。只要敢打,说明这个国家还是有尊严的,还是有血性的,人家都欺负到家里来了,如果还不宣战,那还有什么尊严可以言?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没有尊严,但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尊严,否则这个国家就没希望了。
对于首席副总理大臣费尔顿这一派的观点,秦东也不认同,按照他们的意见就应该大打,如果能直接灭了那些蛮族最好,可是秦东知道,如果真要按照他们的观点,就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毕竟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的势力不小,尽管他们分成了许多零星的部落,散居在各地,可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其军事力量绝对是很强悍的,而且这场战争牵涉面越广,时间就会拖得越长,这对于刚刚立国没多久的胡人帝国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这三派各有各的观点,又各有各的理由,而且理由十分的充分,其他人即便想反驳也找不到Hǎode突破口。
秦东比较认同的是钟晖一派的观点,必须要以最快的Sùdù做出反应,不能让那些蛮族继续在边境劫掠下去了,再不做出反应,帝国的威严将尽失,不过又不宜大规模动武,短时间之内也抽调不了太多的军队作战,所以只能进行小规模作战,而且选择作战的地区必须是蛮族闹得最凶的地区,争取以最快的Sùdù将那些蛮族灭掉或者驱赶向南方,要打就要打得狠一点,要比以前匈奴人还要狠,要让那些日耳曼蛮子闻风丧胆。
这次朝会从早上一直进行到下午,群臣们的观点都说出来了,还有许多中间派官员给出了不少Hǎode建议,不过不管议论到什么程度,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秦东下达。
“事情到了这一步,不打是不行了,不打就意味我们忍让了,意味着我们怯懦了,以后那些蛮族会更加变本加厉,所以这场仗必要打。但是,我们必须要这场仗的规模,不能将西部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