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7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瞻基没有从设立女护士的必要性来谈,只是口口声声说给宫女找一个归宿,这让朱棣也有些无话可说。
  如今皇宫内不仅太监多,宫女也多,许多宫女十三四岁就进了皇宫,二十年之后,家中父母早已过世,孤苦无依。
  老太监们还能打发到中都守城,守墓,这些宫女真是不好安排。
  内库那边,纺织厂需要大量女工,不过那些宫女都是从小就经过培训的。这些在宫内伺候的宫女几十岁了,学起来又慢,那些太监们都不愿意要这样的女工。
  不过,这两年来,朱瞻基放出去了两批宫女,都安排在皇家医院当护工。
  一开始,她们自然是不受待见,许多病人坚持不要女护工照顾。
  但是,时间长了,接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女人相比男人更加细心,而且在如今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的谦卑和服从也更加远超后世。
  宫女本来就是照顾人的,他们的服侍也更加周到。用她们当护工,病人更加满意。
  现在除了一些老古董不要女人照顾,大部分病人现在更喜欢用这些宫女,享受皇家待遇。
  不少民众都忍不住站起身来,看着场地内走出来的女护工们。她们身穿白色大褂,头戴白帽,只有胳膊上面戴了一个红色袖箍,腰间系了一条牛皮腰带。
  她们的装扮也格外让人诧异,朱棣都忍不住说道:“让她们一个个穿的跟披麻戴孝一般,晦气!”
  朱瞻基笑了起来,解释说道:“这样的装扮让她们更显眼,白色也易脏,有了污渍就能发觉。”
  对这一点,朱棣也无话可说了。
  从显微镜发明出来,大明的医疗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以前许多不知道原因的病症,现在通过显微镜的观察,都能得到确认。
  病菌现在对许多大明人来说,已经不稀奇了。军队的伤员救助,现在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而这样的卫生要求,也的确救活了不少以前认为的不治之伤。
  现在军队里面的伤情大部分都是刀箭外伤,只要在止血和感染方面提升了技术含量,让军队的伤亡率大大降低。
  每一个方阵绕场一周,然后从朱瞻基他们的正对面,进入中间的足球场。
  当女护士方阵也踢着正步,绕场一周之后,原本民众对她们的抵制之心,也淡化了不少。
  不少将士都还在开玩笑,认为以后有了这些女护工来救治他们,比那些大老爷们更好。
  可惜的是,如今这些女人年纪都大了一点,要是殿下安排一批小姑娘当护工,还能解决一部分单身问题。
  当然,最少短期之内,这是不可能的。
  所有方阵聚集在了场地之中,形成了整整齐齐的方阵。鼓声停止,李亮的声音又再次响起:“所有将士,行礼……”
  场地内的将士整齐地面向朱棣和朱瞻基单膝跪拜,右拳击胸三次。
  而不仅仅是他们,包括场地的民众,这个时候也忍不住跟随他们的动作,向朱棣行礼。
  看到这一幕,朱棣忍不住心潮澎湃,也向所有人回敬军礼。
  今日的阅兵,让他大开眼界,也极为满意。
  对所有大明人来说,这场阅兵都足以振奋士气,增强自信,加强凝聚力。
  但是对观礼的数千外国使节们来说,如此雄壮的大明士兵,却让不少人感到恐惧。
  特别是西北各族,他们大多都是一些墙头草,一个强大的大明,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好事。
  一时之间,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望向一个地方,那就是夹江工业区。
  对他们来说,获得大明制造火枪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火枪,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反抗大明。
  在阅兵式后面,是朱棣对立功将士的嘉奖,除了张昶和留守在撒马尔罕的郑亨,张信也依靠后面的战功和缴获,被进封为郧国公,世袭隆平侯。
  国家安宁,如今爵位的获取越来越难,而且受了朱瞻基的影响,许多获封爵位都是世代递降,张信获封郧国公,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
  当然,最受嫉妒的还是被封为彭国公的张昶,他从彭城伯直接进封彭国公,而且因为他是太孙的舅舅,还被授予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衔,掌管京卫指挥使司,名副其实的大权在握。
  轰轰烈烈的授勋仪式也与往常不同,朱棣亲自召见了获封伯爵以上将领,让他们与自己一同在主席台前,享受全场十万人的恭贺。
  一直到日暮时分,这场庆典才落下了帷幕。
  朱瞻基陪着朱棣,沿着独立出口刚下到竞技场外面,就看到了张昶守在那里。
  见到朱棣,张昶立即双膝跪拜,俯首道:“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孙殿下。”
  朱棣今天心情颇好,上前扶起他的臂膀让他起身。“彭国公离家三年,不急着回家团聚,留在此处为何?”
  张昶低头道:“臣有幸追随陛下西征,不过是凭借运气立下大功。如今得陛下厚赏,却心怀不安。臣资质愚鲁,自知如今能得领军大权,实乃……还望陛下能收回圣命。”
  朱棣扭头看了看朱瞻基,笑问:“瞻基以为如何?”
  朱瞻基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舅舅能力不过寻常,当一个普通指挥使就已经是极限了。现在,因为自己的关系,他却站在了许多名将的前面,自然心有忧虑。
  朱瞻基笑道:“彭国公能认清自己的能力,这是好事。不过如今大明有了新式火枪,领军作战自然与过去不同,就连英国公,最近两年也一直在研究新式战术,不敢怠慢。所以,在新战术面前,许多将领以往的经验都不足为凭。让彭国公掌京卫指挥使司,孤是放心的,只此一点,就足够了。彭国公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今后多练兵,多学新式战术,成一代名将也非难事。”
  朱棣笑道:“彭国公可明白了?此事以后休再提起,回去吧……”
  张昶明白了过来,让自己掌管京卫指挥使司,是自己这个外甥的意思。他这个舅舅自然是不会害自己外甥,看来这个指挥使,是不接不行了。
  张昶走后,朱棣招呼朱瞻基与自己一同上了龙辇,才说道:“张昶是个本分人,这样的人,拱卫京城,朕也是放心的。真让张辅这样的人掌管京卫,朕才不放心了。”
  朱瞻基笑道:“英国公这样的名将,还是打发到外边去的好。”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如今交趾逐渐安靖,瞻基可想好了如何安排他?”
  一开始,朱瞻基是想让张辅镇守交趾的,那里屡次反叛,让大明耗费巨资,十数万大军深陷泥潭。
  但是,当大明各军装备了火枪,拿着大刀,木棒跟大明作对的陈氏,就再也不能依靠地利跟大明作对了。
  就在去年的秋季,黔国公沐晟,与胞弟沐昂,指挥使方政率一共统率七万大军,分别从云南,广西,交趾三路出击,彻底清除了中南半岛的反叛势力。
  如今的中南半岛,只剩下了勃固(缅甸),大城王朝(泰国)两个独立势力。其他的南掌,占城等国,都直接归附大明。
  中南半岛既然已经平定,让张辅再镇守交趾那里就有些不合适了。
  毕竟那里紧靠大明,而朱瞻基与朱棣已经定下了大明周边不封建的基本策略。
  朱瞻基笑着说道:“孙儿已经与英国公就此事聊过,孙儿有意将张家封到榜葛刺东北的山南地区,而英国公也已经接受。”
  榜葛刺就是后世的孟加拉国,他们以北,就是后世的印度阿萨姆,曼尼普尔等国。
  那片区域与缅甸之间隔着那加山脉,当地瘴气横行,交通不便。
  缅甸在朱瞻基的计划里,也是要收服的,变成大明的南疆。那里的矿产资源,物产都非常丰富。
  以后的沐家,就准备迁封到那里去。
  但是对印度区域,朱瞻基也不想放过,他的心愿可是要把喜马拉雅山脉变成大明的内部山脉。
  而要执行这个计划,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印度次大陆有一个立足点,还不能是在南部海边。
  所以,再也没有比阿萨姆更合适的地方了,而且,占据了这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阿萨姆一带,是除了中国以外,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这里变成了大明的疆域,以后大部分的茶叶都是大明出产。
  其他国家,最多也就是能出产一些廉价茶叶了。
  朱棣只是回想了一下,就知道了朱瞻基说的是哪里。他都点了点头说道:“很好,看得出来你是经过深思熟虑了。”
  朱棣的视线被街边的一排三层门面吸引住了,这些建筑充满了古风古色,但是一眼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