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5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上身衣服已经被敞开,扎满了银针,连他的头上,都被扎满了银针,看起来像个刺猬。
  在银针被扎了之后,他的吐血已经止住了,人也恢复了一丝清明,但是却萎靡不堪。
  由于怕他咳血堵住了自己的气管,更怕他神志不清乱说话,他的嘴巴被放了一块嚼木固定。
  他的嘴巴里一直在嘟囔着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能听的清楚。
  朱棣的身子一直没有动,站在台上,皱着眉头俯视着自己的儿子。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朱高炽的身上,谁也不知道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奉天殿外,张氏带着朱高炽的一帮妻妾在无声地垂泪。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是宫中的三大殿。
  特别是奉天殿,这里是国之重地,就连皇后在世时候,一年也只有三节之时,方能进殿。
  未得皇上允许,任何女人不得入内。
  朱高炽突然吐血,身体不宜搬动,她们得到了消息,也只敢在奉天殿外垂泪,连哭出声都不敢。
  他这些年虽然身体每况愈下,好色之心却从来未曾稍弱,每日吃药,无女不欢。
  虽然他最敬重张氏,但是张氏已年近四十,每年也只有一两晚,会歇在张氏的后殿内。
  张氏如今已经习惯了没有他,能让她挂念的就只有几个亲生孩子,特别是朱瞻基。
  所以,她虽然也在流泪,但是比所有人都平静。
  但是他的后宫里面,其他年轻貌美的妃子不少,如今都人心惶惶。
  因为按照宗室律,没有孩子的后妃,都将为朱高炽陪葬。
  朱高炽身体不好,他就是与女人同房,也是基本让女人主动。
  在永乐十五年生下第十个儿子朱瞻埏之后,就再也没有子嗣。
  她们大多还不到二十岁,在宫中享尽荣华富贵,怎么舍得就此死去?
  奉天殿内,朱高炽的呼吸逐渐平静了下来,两个太医见他脉搏渐稳,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明朝的太医所处的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基本不会因为治不好病受到牵连。
  但是刚才朱棣情急之下说了狠话,如果救不过来太子,在皇上的金口玉言之下,他们的命运可就难说了。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两个太医都忙了一身汗,这个时候,才敢大喘气。
  朱瞻基自然也看出了朱高炽目前算是没事了,帮着他取下了口中的嚼木,让人端过来了参汤,给他喂下。
  朱高炽在浑身被扎的像个刺猬一样的时候,他就已经逐渐清醒了过来。
  清醒过来的第一感觉是万念俱灰,同时也有万般不甘。
  在年轻的时候,父皇就不喜欢他,更喜欢二弟,就连有些阴鸷的三弟,也比他受宠。
  到了后来,父皇喜欢瞻基,对他更是不屑一顾。
  为什么他一直在努力,想要讨他的欢心,他却视而不见?
  他是皇上,心怀天下,但自己毕竟是他的儿子啊!
  朱瞻基帮他取下了嚼木,在太医取下了银针后,拉上了衣服。
  他轻喘了几下,虽然不想喝参汤,却也知道自己现在需要的是恢复体力。
  他看着一脸关切的朱瞻基,犹如看到了自己那个一脸严肃的父皇。他忍不住轻声问道:“为什么?”
  朱瞻基愣了一下,将勺子递到了他的嘴边。“父王,身体要紧,先喝了这碗参汤。”
  朱高炽这次是真的清醒过来了,眼前这是自己的儿子瞻基,不是父皇。
  一碗参汤喝了几口,就被年老的孙太医给拦住了。“太子殿下体虚内燥,这人参虽好,太子殿下虚不受补,却也不能多服。”
  朱棣冷声问道:“太子究竟为何吐血?”
  孙太医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身体虚弱,大补之药服用太多,反倒虚不受补。
  偏偏殿下不禁女色,服用过多大阳之药,内气火燥。
  今日一时气急攻心,才让平日被掩饰住的身体问题都爆发出来。
  今后当禁女色,细心温补,数月当可恢复。”
  听到自己不会死,朱高炽的担心消失了,他自己坐直了身体,拉了拉衣服说道:“孤已经没事了,大家退下吧。”
  朱棣有些压抑的声音传了过来。“大郎,你可是对为父不满?”
  朱高炽欲起身拜下,朱棣又说道:“你身体不好,就靠那里回话吧!”
  朱高炽的眼睛看向前方,是几十个大臣关切的眼神,他苦笑了一下。“孩儿受儒家圣学,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怎会对父皇不满。只是……孩儿不甘。”
  “来人,找一肩辇来,送太子回宫。”朱棣吩咐完毕,又向众大臣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待二月初五,重开大朝会,宣布出兵事宜。”
  绝大多数的大臣都长舒了一口气,今天只是死了一个刘顺,其他人都没有关押,已经算是大幸了。
  如果不是太子吐血,以皇上的脾气,今日怕不是一大批人被打入天牢。
  但是对杨士奇这些人来说,这却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太子吐血,虽然化解了一场风波,但是他身体不好已经彻底暴露了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孙监国根本不会受到太多人的反对。
  只有他们这三十余人反对,这股势力太小了。
  一行人如丧考妣地走出了奉天殿,全都有一种万念俱灰的痛苦。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依附太子,一是在皇室面前已经没有了位置,而是为了在太子面前博一个从龙之功。
  如果太子的身体好,他们就是头破血流,堵上身家性命也要替太子寻一个公道,替自己博一个前程。
  只是没想到,太子竟然在百官面前吐血了……
  一个身体不好的太子如何监国?
  要是因为劳累,还没有撑到皇上回来太子就倒下了,他们这些人岂不是罪人?
  可是,如果不争,这十几年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他们早就被打上了太子的记号,即使现在投靠太孙,也已经晚了。
  蹇义他们这些朝廷重臣在后面跟着出来,看着他们这些人,心里涌现了一个词:丧家之犬。
  这杨士奇竟然在自己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将侄女嫁给他的儿子的时候,还替自己儿子求娶解家女,这对他绝对是最大的侮辱。
  解家现在想必也后悔了吧!
  不对,解家可是死心塌地的太孙的人。
  这个老狐狸,一开始就做好了脚踏两只船的准备啊!
  他皱了皱眉头,但是很快又舒展开来。
  太孙不重文采,只重实务,他们这些人大多眼高手低,除了一张嘴,操持政务都算不上强。
  如果不是这样,早就为皇上所用了。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了!
  胡俨看着原本玉树临风的杨溥也佝偻下了腰,心中一片怜惜。
  杨溥是他任湖广考官时,正式收下的学生。论文采风流,仅有少数人可比。当初杨溥的考卷上,他的批注就是:此文作者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
  原本他对这个学生寄予厚望,但是他的聪明似乎都在文章上面,不通世务。
  胡俨在永乐八年到永乐十年之间,曾经教导了太孙两年。
  他很清楚太孙从小就重视干才,不重文才,谈起朝廷官员,都只问他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实事,凡是能做事的才能受到他的重用。
  此子纵使文才过人,却也不会受到太孙重用。
  可惜了!
  出了午门,詹士府左庶子万通向杨士奇躬身长揖道:“学士,学生以为,纵使太子身体欠佳,也不应直接让太孙监国。顶多,该由太子监国,太孙辅佐。我们出了承天门,当在大庭广众之下,跪请皇上收回旨意。”
  杨士奇还没有说话,杨溥的声音传来过来。“那王彦只念了让太子前去嘉峪关就被打断,何时提过让太孙监国?”
  众人一阵愕然,有几个还眉开眼笑了起来。“是啊,皇上还没有说让谁监国呢!也许只是让太子去军中历练一番呢?”
  “那还要不要到承天门外死谏?”
  “不知道皇上旨意,现在如何死谏?”
  杨士奇感到一片怅然,觉得自己这些人真是太可笑了。
  先是刘顺冲动死谏,让事情还没有说明白就丢了性命。
  其次太子吐血,让他们这些一下子失去了斗志。
  虽然皇上让太孙监国的旨意还没有念出来,但是让太子去了嘉峪关,还能让他在嘉峪关监国吗?
  可笑的是他们竟然还抱着幻想!
  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更可笑的是,因为这件事被推迟了五日,现在他们自己都被分化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死谏的勇气,更不会是事情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