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子》艺术就记载了调瑟时发生的共振现象,这种基音与泛音共振现象的发现比西方早得多,欧洲直到十五世纪才由达芬奇首次进行共振实验。
  墨翟曾在地下设瓮,利用共鸣现象,探查敌方挖洞攻城的计谋。到宋代曾公亮,在他的《武经总要》中,把这种方法称为“瓮听”,这是声学效应在军事中的应用。
  而磁学就不必多说了,指南针的发明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人在磁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还有热学,这又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
  早在春秋时期,《考工记》就对熔炼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并且形成了长期以来的钢铁熔炼工艺。
  而在《论衡》中记录了热平衡,热传导及冷热循环状态下的物态变化。
  三国时期的孔明灯,更是对热学的一种应用。
  至于电学,虽然这门学科是后世才有的,但是实际上,这门学科的记载是从人类文明历史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古时候雷电交加,点燃大树,人们就对雷电有了认识。
  《汉书》中记载了尖端放电,避雷知识和有关装置。
  西汉时期《博物志》就记载了摩擦玳瑁,能够让玳瑁带电,吸附小颗粒。
  《论衡》中记载了利用磁石摩擦生电。
  到了唐代,《玄真子》一书里面就已经对雷与电之间的联系和分别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只是零散的应用,很少有像秤一样,能从古应用到现代的工具和理论阐述。
  这不仅仅是古人只重应用,不重理论,关键还是缺少其他学科发展的土壤。
  朱瞻基自己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研究这些的。所以在遇到还不到十五岁的马迪的时候,他把这些书全部送给了马迪,让他这个本身就对物理学有兴趣的大孩子来研究这些。
  而马迪也没有辜负朱瞻基的期望,很快就把古书里面,关于物理学的应用,按照朱瞻基的分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这是他在三年前拿给朱瞻基的书。
  除了这些,他对朱瞻基的滑翔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又添加了一门流体力学。
  又是三年的时间过去了,马迪已经快二十岁了。
  由于朱瞻基的吩咐,马家并没有给马迪说亲,他自己也没有成亲的想法,整天埋头在下马桥农庄的研究室里。
  三年前他拿给朱瞻基的书只是别人的东西,但是现如今,他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进行过试验,增加了许多内容。形成了一本集理论,实验依据,原理分析的物理学丛书。
  他虽然年轻,却是朱瞻基的羽林卫学的讲师,这几年来,他的学生中不乏勋贵子弟,文臣子弟。
  所有人哪怕一开始对他教的物理学不以为然,却不能忽视滑翔翼带来的影响作用。
  大明的滑翔翼都是在他的带领下生产出来的,滑翔翼已经成为了大明军中的重要的侦察兵种。
  不仅羽林卫学的学生,就连各边军,也都派出了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人来下马桥学习滑翔翼,这让年轻的马迪受到了整个朝廷的重视。
  那些勋贵子弟,文臣子弟再自认身份高贵,也不敢忽视这个未来的国舅,所以这让马迪的声望越发高涨了。
  朱瞻基原本是考虑将自己的大妹妹嘉兴公主嫁给马迪,嘉兴生于永乐七年,比马迪小八岁。
  马迪家境富裕,本人性格温和,甚至有点小受,嘉兴嫁给他应该是个好归宿。
  但是哪怕按虚岁来算,嘉兴今年也才十二岁,想要结婚还要等两三年。
  但是这次回到大明,他把这件事跟张氏提了一次,却遭到了张氏的反对。
  不是因为张氏看不中马迪,而是因为朱瞻基本身已经娶了马迪的妹妹,再把公主嫁过去,有换亲的说法。
  虽然换亲在百姓里面很普遍,但是正因为这样,连地主豪绅都忌讳换亲的说法,更别说皇室了。
  所以现在朱瞻基看到马迪,心里还有些愧疚,有心要帮他找门好亲事。
  以马迪的条件,原本可能并不在勋贵的眼中。但是朱瞻基娶了他妹子,以后登基,马家最少也有个伯爵。
  他虽然是家中次子,却倍受朱瞻基重视,如今在勋贵,文臣中都名声显赫。
  而且他还不用从军,性格温和,长的还好,家中更是家财万贯。
  所以他不愁找不到媳妇,就连一等一的勋贵家族,也是想跟他结亲的。
  视察了格物研究院,朱瞻基特意吩咐马迪:“这本《格物基础》目前已经完善,今后将作为羽林卫学基础教材。但是你不能一直把自己限制在这个位置上,今后的大明需要你的地方更多,你也应该把耕读的精力放在继续深化研究上。所以,你现在的任务是从羽林卫学中挑选几个得意弟子,教会他们书上的东西,然后卸任讲师之职。”
  马迪有些急了,长揖道:“殿下,微臣愿意教书,何况现在微臣一日才许教课半个时辰,就是备课也不要半个时辰,一日一个时辰足矣,并不耽搁微臣研究。”
  朱瞻基笑道:“以你如今的成就,让你当讲师是委屈了你,再等几个月,我要组建我大明第一所大学,届时会升你为教授。”
  “大学?不是太学?微臣连举人都不是,还能当教授?”
  “我说你能,你就能。”朱瞻基没想现在就跟他解释大学的不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欣儿如今已经怀孕七月,三月怕是就要生了。我们一出门就是三年,你也让你母亲多去宫中探望,不需在意他人的口舌。”
  “是!”
  让李亮收起了马迪新编的《格物基础》,几人移驾到了格物研究院旁边的小院子。
  电力研究院可是说是朱瞻基期望最高,却发展最慢的部门,这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电力的研究需要各种理论的奠基,连什么是电都还不清楚,就想要利用电,这个步子有点太大。
  其次就是应用研究方面,朱瞻基自己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说,他很清楚电机的作用,工业发展需要电,而电能转化为动能,最重要的就是电机。
  可是朱瞻基只知道电机是用铜线包绕而成,但是什么工作原理,他也不知道。
  在最广泛应用的电灯上,朱瞻基知道电灯泡最开始是竹炭的,后来是铅丝。
  他也跟研究人员说了灯泡的作用,但是直到现在,电灯依旧没有能生产出来。
  如何用竹炭做灯丝,朱瞻基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教别人?
  至于用钨丝做灯丝,那更难,因为钨的熔点有三千多度,现在的冶炼水平,根本达不到那一步。
  所以现在的电力研究院,还是皇家的一个玩具,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派出去表演一番。
  这些人的干劲倒是不小,磁石越来越大,线圈越绕越大,用巨大磁石和线圈做成的发电装置,能轻易把人电死。
  朱棣就曾经突发奇想,在承天门外处置一伙盗贼的时候,就用这线圈发的电,活生生地把人电死。
  以至于最后肉都快熟了,人还没有彻底死。
  还别说,这样的死法很少震慑人,现在大明的百姓就喜欢把被天雷劈死作为最重的赌咒。
  这种走了歪路的科技树让朱瞻基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发展方向,但是没有基础,如何能建立起空中楼阁?
  “殿下,该回去了,今日是祁键小王爷的生日,太子妃还交代了让奴婢提醒你。”
  朱瞻基点了点头,嗯了一声,跟马迪说道:“改天再去江边看你们跟舰船研究院进行的船体和风帆改进,今日就到这里吧。”
  十家研究院,朱瞻基当然不可能一天看完,总要花费几天。
  出来的时候,他遇到了卡尔索利等一帮被组织过来的西洋学者。
  这些人已经逐渐习惯了大明这里的繁荣生活,但是整天无所事事,让他们都有些待不住了。
  陈诚现在走了,安排他们的工作也就成了朱瞻基亲自要干的事。
  他没有亲自出面,只是让李亮去通知他们明日会接见他们,离开了下马桥。
  这些西洋学者的用处他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那就是担任新成立大学的讲师,然后再根据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特长,给他们发挥的平台。
  这个大学他准备用内库的资金来成立,不经过户部,这样也不给文臣们插手的机会。
  先抛开文臣们独立弄一摊出来,以后再去考虑融合的事。
  如果现在就把这些西洋学者们跟儒家混在一起,恐怕儒家绝不会让这些西洋学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且,一开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