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教孩儿。孩儿今日六岁了,她们都恭祝我生辰,可是孩儿的诞辰,就是母亲受难日,孩儿当然要给母亲磕头。”
  张氏搂着朱瞻基,嘴里就心肝啊,宝贝啊叫了起来,搂着他再也不肯松开。
  朱瞻基长叹了一口气,让他一个大老爷们扮演小孩子,别提多难受了。
  他很怀疑,自己行事霸道惯了,一直这样伪装小孩子,不知道会不会变成一个精神分裂。
  皇宫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可都瞒不过皇上的耳目。不到一刻,西宫武英殿,正准备会见群臣的朱棣,就从心腹大太监,狗儿王彦的口中得知了文渊阁中的母子对话。
  朱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叹道:“不愧是朕的好孙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孝顺母亲。传口谕,让皇后午时留下朕的好孙儿,朕下朝后要亲自嘉奖。”
  体型肥胖的朱高炽与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被朱棣特旨旁听朝会。不过,他们只能旁听,除非朱棣亲自垂询,不能发表任何意见。
  因为身体不太好,朝会之前,朱高炽一直坐在侧室里闭目养神。两个弟弟则闲聊着风花雪月,谈到开心处还忍不住笑出声来。
  太子还未确定,三兄弟目前也就没有撕破脸皮,可谓是兄友弟恭。
  只不过,朱高炽是真心,两个弟弟可就不见得了。
  朱高炽看见自己的随身太监龚庆凡的身影在门口连续闪现了几次,就知道他有事禀报。“龚司正,进来禀话。”
  龚庆凡老脸笑的像一个菊花,进门后先向两位王爷问好,才又笑着祝贺:“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实在是大喜啊!”
  朱高煦性格急躁,不等朱高炽说话,就斥责道:“有事禀事!没头没尾的,浪费本王时间。朝会即刻进行,哪有空听你啰嗦。”
  龚庆凡也不气恼,笑着把朱瞻基跟王妃的对话禀了上来。
  朱高炽本就崇尚儒学,听闻自己的儿子孝顺懂事,高兴地心花怒放。不过在两个弟弟面前,他还是要矜持一下。“知道了。将我准备的那套三百千包好,另再将那副马远马遥父的芦衣顺母图也送给世子。”
  “是……”
  龚庆凡退出偏室,朱高煦啧啧称奇说道:“这小子才六岁,就懂得孝顺了,难得,难得。只是不知道我那瞻壑,将来会不会如此懂事。”
  朱高煦也不过二十三岁,因为靖难之战耽搁了传宗接代,去年才有了一个孩子,还不满周岁。
  至于朱高燧,去年才被赐婚,如今还没有喜讯。
  也就是说,朱瞻基不仅是朱家的第三代,还是唯一一个度过幼儿危险期的第三代。


第三章 皇宫
  东宫文华殿,朱瞻基吃着长寿面,面前还有八小碟荤素搭配的小菜。
  一屋子人,上上下下都盯着他一个人吃饭。哪个菜喜欢吃,多吃了一口,哪个菜不喜欢吃,吃一口就不动了,都有人专门记了下来。
  他的便宜老妈虽然吃着饭,不过那眼睛一直也落在他身上,哪怕他皱了一下眉头,也赶紧问是不是菜不合口味。
  这似乎还是他第一次自己用筷子吃面条,所以有些不习惯,不过他坚决地不让人喂,自己就着小碗吃。
  这所谓的古董碗,也根本比不上后世烧制的精品瓷器。
  倒是筷子,用红木镶嵌银,一方面是防止下毒,一方面是为了美观,算得上是他用过的最精致的筷子。
  看着周边的一群女人和宦官,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就跟贾宝玉一样养于妇人,宦官之手,半点不敢违逆,能养出有多大能耐的人啊?
  他也恨不得喷那些穿越小说的主角一脸口水,说什么来到古代就没有好吃的。
  民间平民或许真的是没有条件,有好东西也做不出好味道,但是在这皇宫里,哪怕一盘青菜也能炒的鲜香可口。
  缺少调料?就是现代社会里,真正的大厨,又有几个把各种调料往菜里加的呢!
  那些穿越者,还真是小瞧了古人的手艺啊。
  吃了两小碗面条,朱瞻基推开了面前的饭碗。“母亲,吃饱了。”
  虽然朱棣已经封了张氏为燕王妃,朱瞻基也开始喊朱高炽为父王。不过王妃这边,他一直习惯了喊母亲,也没有人强制要他改称呼,还在这样喊。
  张氏亲自拿了手帕帮他擦嘴笑说:“皇后娘娘一大早就吩咐了,等你吃完,就到坤宁宫去玩。她让人打造了一个木马,你肯定喜欢。”
  “木马有什么好玩的,他可不是原本五岁的朱瞻基了。”虽然肚子里腹诽,不过他也知道,在他这个年龄,也就只能玩玩木马,想骑真马是不可能的。
  在朱瞻基的印象里,他跟他的便宜奶奶相处的还不错。在北平的时候,他大部分时间都被留在皇后身边给她解闷,连他母亲想亲近他都要排队。
  只是来金陵后,处处讲规矩,他才被安置到文华殿这边居住。
  朱瞻基很清楚,想要在皇宫里安稳地生活下去,最需要讨好的是朱棣,其次就是皇后了。
  历史上曾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就没有再立皇后,由此也能知道他这个奶奶的重要性。
  至于他那个胖子老爹,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不用特意巴结。反正朱棣死了不到一年,他也跟着去了,总共才当了十个月的皇帝。
  听到张氏这么说,朱瞻基嗯了一下说道:“孩儿想要一匹真马……”
  “那可不行,即使你皇爷爷想要你成为大将军,也要等你骨头硬了,才能打磨身体。记得别跟皇后娘娘说,她会担心你的。”
  朱瞻基装作闷闷不乐地嗯了一声,张氏也不再管他,吩咐让人摆轿。
  朱元璋登基以后,严格限制了官员乘轿,规定只许妇女和年老有病者乘轿。三品以上文官特许乘坐四人抬的轿子,余皆骑马。
  勋戚和武官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抬轿者,都要接受严厉处罚。
  不过皇宫面积大,从南城墙根的文华殿到最北面的坤宁宫,差不多有一公里,所以少数人还是允许乘轿的。
  从文华殿出来,朱瞻基坐在四个年纪大的宫女抬着的轿子上,看着四周绿树成荫的风景,将这些景色跟自己脑子里面有些模糊的记忆一一对照。
  文华殿出来向北,首先经过的是变成一片花园的春和殿,这里被建文帝一把火烧了,没有重建,又被栽了一片花。
  只是现在还是冬季,显得有些萧瑟。
  左边的奉天大殿也被烧了,目前正在重新修缮,他们一行人为了避开工匠,就从右侧一排错落有致的宫殿边向北走。
  经过永福宫,兴庆宫,到了奉先殿,然后这里就开始属于后宫的范围了。
  向西拐了一段距离,从一个侧门进入乾清宫。这里应该是皇帝睡觉和办公的地方,不过朱瞻基的记忆里,朱棣是在武英殿处理政事,所以这里大部分时间都没人。
  一路上,碰到的宫女,太监都是弯腰低头,以示行礼。根本不是电视上拍的那样,要跪下来磕头。
  而且后宫里面的太监并不多,太监也大都是一些小太监。
  这里大部分都是宫女,太监服侍皇帝,宫女服侍后妃,这好像有一个明确的界线。
  据传这个皇宫是填湖建造的,后来地面塌陷,造成了后院地面积水。
  所以进来之后,朱瞻基也一直在观察,发现传闻不假。有些院落的墙壁,都因为地面塌陷而裂开,有修补的痕迹。
  轿子到了坤宁宫,一个大约三十岁的首领宫女迎了出来,先向张氏行了一个半蹲式的万福礼,才向着朱瞻基伸出了手臂笑道:“世子殿下生辰大喜,奴婢祝你福如东海。”
  朱瞻基还有点奇怪,福如东海不是跟老年人说的吗?
  不过他看张氏也没有表现异样,就知道这个成语可能只是后世又潜移默化了,有了特指的对象。
  面对她身处的手臂,朱瞻基也伸开手臂,让她将自己从凉轿上抱了下来。“江尚宫免礼,我长大了,不用抱了。”
  她笑着把朱瞻基放在了地上。“是,是,世子今天就七岁了呢,一天就长了一岁。”
  周游还是有些不习惯这种虚岁算法,五岁算六岁也就罢了,刚过五周岁生日,就变成七岁了。
  这位江尚宫可以算是宫女之首了,能在三十岁年龄就混成尚宫,不仅需要八面玲珑,更需要有很强的能力。
  所以即使是张氏也不敢忽视了她,一边盯着朱瞻基的身影,一边跟她搭着话。“昨日连江伯夫人来见皇后娘娘,脸色可不大好,是不是来告状的?”
  “王妃睿智,一会儿我在跟你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