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入流包括吏员、普通教师、财务总公司和军队普通战士,大概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事业编。
国企员工由所在企业自行发放年终奖。
这个方案一出,官员们弹寇相庆,而且在朝阳门外面,开始切切实实的盖房子了,到明年,在京官员就可以住进免费福利房。
同时,李信与张鼐换了防,这一方面是军队连续在外好几个月,需要适当的休整,另一方面,张鼐带来的三万兵是张鼐在山东本地征的,认识张鼐,不认识李信,虽然张鼐几乎没可能背叛李信,可这种事情,不管有没有苗头,都要扼杀在萌芽中。
不过为了打消张鼐的疑虑,李信还是带上张鼐同赴天津。
这次他把卞玉京与顾横波留在了家里,只带着柳如是,另有慧英和慧梅,组织起一批记者,报导前线战争,并表示出自己是真拿张鼐当兄弟看。
姐妹俩各娶一个,两家人聚一起打仗,如果这不叫兄弟,什么叫兄弟?
另外就是快过年了,忙乎了一整年,给慧梅慧英放个假。
天津始自于明代永乐年间设立的天津卫,天津左卫及右卫三卫,因东临海,西临河,南通漕栗,北备上都,武备一日不可驰,不过政策敌不过经济规律,本是军事防御性质的天津卫,在当时已经相当的繁荣。
第三四三章 对日贸易
天津巡抚冯元彪向李信投降之时,天津实有人口仅七千左右,且多是随军家眷、匠户和老弱病残,卫所兵不足两千,天津城中,屋瓦萧条,半为蒿莱,而城外,商贾辐辏,骈填逼侧,约有数万人在从事商业贸易。
其中有一些是原来的驻军及其家属,但更多的,还是大明各地的小贩与沿漕一带迁徙而来的商帮,货物以布匹、米豆、麦制品和鱼虾为主,甚至有帮会组织专门从事对朝鲜和日本的走私活动。
冯元彪跟在李信身后,大气都不敢透,毕竟他是天津巡抚,主业是练兵,拱卫京师,可如今的天津,兵没练起来,反而惹来了诸多商贾,乱糟糟一团。
前次李信来视察时就是这个样,几个月过去了,还是这样,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巡抚当的太失职了。
李信站在海边,脚下已经有了明显的浮冰,厚度约五厘米左右,不能走人,不过觉华岛位于辽东湾内,冰层应该更厚更结实。
“对朝鲜和日本的走私情况你可清楚?”
李信突然转头问道。
哪怕寒风料峭,冯元彪的额头都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连忙道:“回摄政王爷,臣自任天津巡抚以来,不遗打击走私活动,如今天津地界的走私行为,比之万历和天启年间,已经少了很多啦。”
李信摆摆手道:“我不是要你打击走私,而是问你可详细了解过个中内情。”
“这……”
冯元彪一怔,和他想的不一样啊,随即便道:“要不……臣找来当地人供摄政王询问?”
“好!”
李信点点头道。
冯元彪立刻向身边两人吩咐了几句。
这二人撒腿跑开。
不片刻,带回来一个面色都吓的苍白的三十来岁汉子。
那汉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忙磕头道:“冯抚台,我陈川已经好久没有出海了,您是知道的,求您开恩哪。”
冯元彪记起了李信不许跪的规定,抬手道:“站起来说话。”
陈川不安的站了起来。
冯元彪向李信介绍:“摄政王,这位是当地的商团当家,长期往来于日本与朝鲜。”随即又向陈川示意:“这位是我大明的摄政王爷,有话要问你,好生回话。”
“小人拜见摄政王爷!”
陈川浑身一个哆嗦,膝盖不自禁的软了下来,就要下跪。
李信一只手拧住陈川的肩膀,沉声道:“站着说话!”
“噢!”
陈川半弓着腰,勉强站定在李信面前。
李信和颜悦色的问道:“不要紧张,就是找你了解下日本和朝鲜的情况,听说你最段一段时间没有出海,是什么缘故?我要听实话。”
陈川也是见过世面的,见李信不象是兴师问罪的模样,心思立刻活络起来,连忙道:“回摄政王爷,一方面是冯抚台打击走私有佳,基本上没人敢跑去朝鲜或日本啦,另一方面……日本那边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突然就不许和大明贸易了,去年有个人不信邪,拖着好几船的货过去,结果被没收了,人也没回来,不知是死是活。”
李信心里清楚,自德川幕府执政以来,因基督教与幕府统治矛盾尖锐,遂暴发岛原之乱,从此日本闭关锁国,只留有长崎作为交易场所,以阻止地方大名获得南蛮的武器资金和技术,尤其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所谓南蛮,就是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不过荷兰例外,荷兰以承诺不传教为代价,把东印度公司开到了长崎。
大明则是因为朝庭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对日贸易混乱不堪,凡是有钱有资本的,都可以出海贸易,既良莠不齐,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幕府闭关锁国,去了长崎以外的地方,结果船货被没收,人被扣留,索要赎金。
李信是绝对不允许日本闭关锁国的,这十来年间,欧洲因爆发战争,输入大明的白银数量锐减,日本又闭关锁国,几乎没有金银输入大明,导致有了通货紧缩的趋势,银价一再上涨。
一些有钱人见银子越来越值钱,索性窖藏白银,使得市面上流通的白银进一步减少,通货紧缩加剧。
事实上崇祯朝财政破产,相当一部分的因素与通货紧缩有关,因为朝庭没法通过通货膨胀来掠夺民间财富,反因通货紧缩造成了朝庭财政资金周转困难。
李信要想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境,并为将来发行银元做准备,取消地方政府铸造银元宝的权力,进而取消火耗,就必须得到日本的巨额金银。
以掠夺的手段直接获得弊端多多,易极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的恶果,进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相对而言,李信还是倾向于使用贸易手段得到金银,让社会各阶层都尽可能的参与进去,分享收益,因此需要打开日本的国门,成为大明商品的倾销地。
“那朝鲜是什么情况?”
李信又问道。
陈川道:“回摄政王爷,自从朝鲜降了满清之后,朝鲜就断绝了与我大明的贸易,凡大明商人,一概捕杀。”
“嗯~~”
李信点点头道:“如果让你正常纳税,就可以合法的与朝鲜、日本、乃至更遥远的菲律宾、马六甲贸易,你可愿意?”
“愿意,愿意!”
陈川浑身一震,连忙道。
李信微微一笑,又转头道:“明成祖设立天津卫,本意是拱卫北京安全,但天津滨海临河,本该是商贸繁盛之地,两百年来,民众自发聚集经商,已不可逆转,既如此,理当顺应形势,促进天津商贸的发展,朝鲜日本的商路我来解决,你的职责是促进天津的繁荣,把天津建设为一座商贸城市,并且我会派人来协助你,筹建海关税司,这事你若做的好,将来内阁中有你一席之地。”
冯元彪大喜,但还是问道:“多谢摄政王抬爱,臣必会竭尽心力,为摄政王谋划,只是……臣并非翰林院出身,哪里能进内阁啊。”
李信呵呵一笑:“明朝从未有制度规定阁臣须出自翰林院,这不过是官场旧习罢了,本王反倒觉得,唐朝的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制度不错,将来部阁必起于州部,翰林庶吉士也将轮流外放,体验民情,本王不需要空言泛泛之辈,政绩突出者,方可回朝为官。”
“摄政王圣明!”
冯元彪心悦诚服,深深一躬。
别他看是个巡抚,别人称他一声抚台,可他这个巡抚的含金量连知府都不如,更别提与什么河南巡抚、陕西巡抚等主持一省的大员相比。
实质上,天津巡抚就是个卫所的文官头头,无非是天津拱卫京畿,他才有个巡抚的称号,本来他的仕途已经到头了,可今日,李信给了他希望,他也由衷感激。
第三四四章 觉华岛之战
(谢谢好友龙行天下与好友浪里小白龙的各两张月票~~)
多尔衮亲率耿仲明、尚可喜与阿济格到了宁远,合计六万大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豪格赶回山海关。
果然不出多尔衮所料,济尔哈朗调豪格率正蓝旗赴宁远,筹划对觉华岛的反攻,还亏得自己早来一步,多尔衮暗道一声侥幸。
宁远城外的海面已经彻底冰封,白色的海冰直通不远处的小岛,经过测试,火炮可以在冰面畅通无阻,坚固的冰面也足以承受住重炮的轰击,炮弹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