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争雄-第6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经济调敝,原本大城的地方,由于百姓散亡,人口只剩下十之三四。很多村庄更是几乎灭绝人迹,老百姓家无余粮、生活困苦,这条令便是要各地流散人员返回原籍,恢复他们的身份,归还他们原有的田地和房屋,并且派出地方官吏好好安置,重新登记户口在册,晓谕他们尽兴生产,不对穷苦百姓歧视,还要按人口重新规划土地等。”
  这一条令对稳定百姓人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有真正抓住民心,得到百姓拥护,那么才能站住脚,朝廷才能稳固,有威信力。
  罗昭云微微点头,如果百姓不安定,吃不上饭,就会再次聚义造反,把对隋朝的怨恨转嫁给新的朝廷,就相对麻烦处理。所以安抚难民,稳定地方,是当务之急,于是他语重心长道:“除巴陵、江南一带还有战事,南方没有完成统一外,黄河以北,关陇,巴蜀,河东、幽州之地,大半壁的江山都稳定了,加快人口普查,大索貌阅,掌握民间人口户籍情况,还有调查各地乡绅、豪强等占地情况,这是最好赋税的第一步,倘若没有准确的人口户籍情况,详实税收就无从谈起了。”


第0980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罗昭云提出了各地安抚难民,恢复生产,轻徭薄税的建议,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全都点头赞同,大方向是正确,具体实施,需要政事堂、户部、各地郡、州、县的行政部门来执行。
  “天下圣明,莫过陛下,此些见解,臣很赞同。”温博彦率先开口称赞。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觉得陛下之言,很有道理,比他们看得还远。
  连一向刚毅,不会奉承的魏征,都在一旁频频点头,对陛下的‘轻徭薄赋’‘安置流民’的说法,非常赞同认可。
  “治大国如烹小鲜,决不像前朝那样,操之过急,用力过猛,陛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本朝之幸,百姓之福!”魏征的话比较公允,其它人闻言,也都在点头。
  罗昭云听着这些赞词,并没有往心里去,因为每天听着臣子恭维的话多了,有些免疫力,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敷衍了事,他现在想要解决的是赋税问题。
  “眼下当务之急,是从哪些门阀、乡绅、豪门里,征收更多的赋税。朕也知道,一些门阀林立,已经存在百年,少的也有数十载,几代下来,宗族开枝散叶,势力盘综错杂,或在朝廷为官,或霸占一方土地成为豪雄,长年因为这个那个原因,不上税,而且收了更多佃户的田地,庇荫大量人口,这些都是阻止朝廷受赋税的障碍。”
  “此外,一些商户、富甲们,也该将税收提一些,依据家产规模,经营规模,进行分级收税,经营不同大小规模,上税自然有高有低,明文规定出来,免得地方执行时候,随便添加或是削减。”
  罗昭云是有所考量的,他熟读历史,自然知晓,按人头收税非常不公平,因为贫苦百姓,家里人口虽多,但是耕地少收,加上各种置办家业,为儿子婚娶等,需要花费很大,存不下多少余钱和口粮。
  相反,那些乡绅、豪强们,通过各种捷径,占据了大片土地和财产,还不缴税,最后使得民间的财富和税收没有收入朝廷,反而是被这些地方豪绅势力给过滤、吸取了,长久下去,一个王朝的社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分崩离析。
  比较的办法,就是推行‘摊丁入亩’,不按人头税征缴,而是依靠土地为标准,谁耕作的土地多,就交的多,仅此而已。这样耕作地少的百姓家里,多余的劳动力,就可以释放不出来,不必过度依靠佃户耕田,而是变成手工业劳动者,从而促进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其余人听完,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虽然早已猜到,陛下会对门阀不满,但是,没想到陛下才立国之初,就打算对门阀要开刀了。
  魏征不算门阀出身,只是出自前朝普通小吏家庭,家道没落,已经沦为寒门,人到中年,这些年见惯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景,对门阀势大,颇为憎恨,说道“此一时彼一时,自魏晋南北朝之后,北周八柱国,以及大大小小的公卿豪门林立,的确对朝廷律法、政策等,有所影响,不受调配。”
  “但经过隋末大乱,义军冲击,战争破坏,古老的门阀也大多人才凋零,势力大不如前了,一些老辈人物,步入黄土,只剩下一些隋朝遗留下的中层官员,如今被启用,但无法像之前的影响力,陛下只要广开门路,加大科举名额,以及建立学府,招收太学生,然后选拔授官补缺,门阀之患就能逐渐拔除,到那时收税,应该阻力很小了。”
  言下之意,眼前要对门阀收税,恐怕会引起朝廷波动,对稳定不利。但是从长远角度看,门阀会逐渐被削弱下去。
  罗昭云点点头,也知道门阀势力的确到了隋末唐初,经过了天下大乱,已经削减不少,这也给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创造了条件,但是,一些不利因素没有彻底根除,也是的唐朝中期开始,地方割据厉害,制度出现了大问题却不自省,最后动乱加剧,彻底灭亡了。
  “魏卿的话有道理,门阀的事,并不急于一时之功,但朕推行按田亩收税,而非人丁数量收税的想法,却不会改变,朕给这个政策起了个名儿,叫做‘摊丁入亩’,你们回去也要商议一下,与检索百姓人口,丈量各县耕地,具体哪些在豪绅手里,都要摸清楚了,接下来才好推行。一旦此事运作得好,等若改变以往了朝廷收税的模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尔等皆为忠君之士,贤才俊臣,当为朕分忧,为国出力,为天下苍生谋福才是。”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诸遂良等人,脑海里还在揣摩‘摊丁入亩’的感念,忽然听到陛下后面如此器重和抬举的话,都忍不住弯身拱手道:“臣等竭尽全力,绝无怠慢之心!”
  “那就好!”罗昭云扫了几人一眼,语重心长道:“尔等之中,大多年轻之辈,年不过三旬,虽阅历与经验有限,但才学与能力,朕是信得过的。但诸卿却不能自满,更不能因此出外对其它官员傲慢,以为得君重视便无礼百官,朕不允许此等事件发生。”
  “臣等明白。”诸人点头称是。
  罗昭云想了一下,又道:“你们回去研究一下,当前国库紧缺,朕的意思,先从淮南一带下手,控制淮南淮北的盐场,将那里的粗盐石,按照朕在西北炼盐的手法,制作细盐,在淮南、齐鲁之地,流通使用,这样能够额外赚取大量钱贯,此外,那里的桑、茶、纺织等,都要尽快恢复,并且大规模生产,满足各地需求,多余的还能与番邦贸易,兑换金银货币和中原稀缺之物……”
  各方面想法,罗昭云都说了出来,具体如何执行、操作,需要这些政事堂的官员来研究讨论了,结合目前的中原形势,还有百姓接受程度,制定方案,加快推行。


第0981章 父女重逢
  与此同时,在皇宫苑内的一座偏殿处,李渊与李秀宁这对父女相见了。
  “秀宁,你真的无恙!”
  李渊情绪有些激动,看到女儿毫发未损,除了有些清瘦之外,精神气色也还说得过去,并没有受到多少苛待。
  “爹!”李秀宁看到自己的父亲时,双眸顿时红了,泫然欲泪,走上前盈盈一拜。
  这里是大华的皇宫,里外都有宫女、宦官监视,所以,她可不敢再用以前的父王的称呼,免得被抓住话中的语病,节外生枝,以为她父女还想恢复以前的身份,那就有些犯上忌讳了。
  “没事就好,这两年你受苦了没!”李渊叹了一口气,想到自己两子已丧,这个本以为早已死去两年的女儿,竟然好端端地生活在宫内,感慨万千,自己的眼眶都湿润了。
  “女儿没有受苦,当不得什么事。被俘之后,陛下对秀宁,还算照顾,并没有受多大委屈。”李秀宁轻叹,自己虽然被软禁了,但是,也着实没有受到什么欺负和凌辱,最多是冷清一些,有时候宫女会刁难一下,在这皇宫内算是琐碎小事了。
  “你从被俘之后,就一直在当今陛下的皇宫内吗?”李渊起了疑心,那岂不是说,女儿早就被罗昭云收为妃子了。
  李秀宁轻轻点头,开口前,让两名贴身宫女暂时退出殿外,把守殿门,把其它随行的官宦也给隔绝在外了,便于父女的交流,这才道:“是的,女儿被俘之后,当今陛下为了不走露风声,于是把我安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