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生我的气吗?”
罗昭云喟叹道:“你能坦诚跟我说这些机密,证明你真把我当成的朋友,我自然不会怪你了。”
倾月松了一口气,神色缓和不少,不到万不得已,她真的不想就这样被他误会,然后成为冤家而敌对!
她来的时候,就决定坦诚说出一切,因为倾月很聪明,知道自己不说,那萧依依也会不遗余力去打探情报,反正自己又没参与,为何不爽快直接一些?
虽然会得罪了萧世略,把他供出来,但是他已经离开京城,逃亡南下了,无关紧要,谁让姓萧的擅自行动,自讨苦吃来。
“改天我做东,设宴为你压惊如何?”倾月幽幽说道。
“我还敢去啊?”罗昭云表情惊讶自嘲。
倾月以激将法说:“罗将军可是纵横沙场,见惯了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大阵势,难道真会惧怕了几个刺客不成?”
罗昭云婉拒道:“暂时是不去了,等我受惊吓的阴影过去吧,再去铜雀楼找你,听笛饮酒。”
倾月脸色有些失望,幽艾道:“那如何能一样?去那里的都是烟花之客,付账交易,那有什么真交情?难道昭云也只把我当花魁来买唱?”
罗昭云思忖一下,说道:“那等入冬之后,煮酒赏雪,边喝边聊吧,到你府上小聚。”
倾月这次转忧为喜,笑靥如花,眸子水灵灵的,横了他一眼,千娇百媚,无愧倾城之色。
二人闲聊小半时辰,他送走了倾月后,钟管家带来了一封信交给了罗昭云,他打开之后,信上是李靖的字体,他说自己已经跟红拂女远走高飞了,多谢他的盘缠资助,这些日子没有来看望他,是担心交往过密,怕日后杨素追究,连累到他,让他多保重了,日后再聚。
“李靖啊,还是跟红拂女私奔了!”罗昭云微微一笑,爱情这东西啊,一旦儿女情长,就英雄气短了,这李靖,前途都不要了,敢跟杨素的陪寝侍女远走高飞,绝对重情的好男人啊!
第0213章 印刷术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在这深秋季节,庭院徘徊,梧桐叶上,尽是萧萧雨滴。
秋已经过,冬季到来,落叶纷纷,天地一片肃杀。
罗昭云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这一日,他的清净之日终于打破,因为宫内来了圣旨,喧他入宫觐见了。
他穿戴一身锦袍,眉清目秀,英伟挺拔,骑上了的卢马,前后跟着三十位武士,护送前往宫城,这些人,是他的亲卫。
到了皇城前的广场,这些佩刀亲卫全部驻足,没有资格进入皇城了,连马都要留在外面。
罗昭云下马之后,整理一下衣袍,给宫城守卫出示了腰牌,然后进入了皇城,在宫城的时候,有内侍太监等候,引领着他,进入宫苑,去往杨广所在的安仁殿。
这不是皇帝办公的殿宇,而是平时休息、停歇、养心的大殿,隋炀帝把他叫到这里,自然有他的打算,不想让消息外泄。
毕竟去办公场所,显得很重视,委托重任,公事公办。在安仁殿,倒是有怀柔、宠信的味道。
“微臣叩见陛下!”罗昭云行宫廷君臣大礼。
杨广看他气色恢复不错,没有大碍,微微点头,挥手道:“免礼起身,赐座!”
这个时代的文臣武将,还保留着一种做臣子的尊严,没有像清朝大臣那样,一直跪着交谈,满清奴性太大了。
罗昭云跪坐长方形的蒲团之上,不知隋炀帝召见他所为何事,只能默默等待对方提及。
隋炀帝慢悠悠问:“罗成,你的伤势如何,不要紧了吧?”
罗昭云道:“回陛下,臣的伤势,已复原七成,不影响行动了。”
隋炀帝杨广点点头,客套一句之后,直奔主题道:“这些日子,你没有上早朝,养伤在家,无法知道朝廷诸多大事和政令颁布,其中一项,与你有关,就是科举考试制度,朕排开万难,推行下去,组建乡试、省试、会试、殿试等,但朕现在有一个难题,让儒学下移,推行到寒门,可不是说说就能办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寒门无钱,而书籍昂贵,民间没有那么多的藏书,让百姓们如何看到各种学问,这科举考试起来,寒门根本就出不了几个人才,这不是收效甚微吗?”
罗昭云闻言,这才明白今日他传自己入宫,其实是有问题想让自己解决,自东晋永嘉之乱后,晋国王室南移,文化也如此,后来北魏、北周、北齐等建立,多是胡族统治,并不多看重儒学等,甚至还一度出现胡化、去汉化,直到大隋立国,杨坚等人,才恢复了汉姓,以前都是用胡姓,贵族都如此,可知民间文化的断层,更加厉害。
这跟战乱密切相关外,还有就是书籍流传滞后,手抄、木简等,太费事了,阻碍了传播。
罗昭云想到这些,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印刷术,可以解开这个困难,宋代的文学之所以发达,就跟印刷术的普及和推广有关系,当百姓家都有不少书籍后,文化才真正到了草根阶层。
“陛下不必担忧,臣想到了一个主意。”罗昭云拱手献策。
“哦,什么主意?且说来听听。”杨广脸色一喜,关切地问。
罗昭云回答:“先由朝廷确定科考书目和范围,作为官方教材,然后大量印刷书籍,降低书籍的成本,普及到寒门,这样一来,草根阶层的寒士,就能接触到才学,打破贵族的文化垄断,介时,人才势必如雨后春笋,将层出不穷。”
杨广听他说得新颖,又不乏道理,连连点头,不过也有狐疑,询问:“什么是印书,目前大隋的书籍,可都是手抄?”
罗昭云学过历史,也清楚印刷术的发展史,其实在中国古代,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只不过是小面积的印章,没有想到用于印书,直到唐代中期才出现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后期才普遍使用,到了北宋时代,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更大的进步。
他微微一笑道:“陛下的玉玺、印章上,是否可以印字?”
杨广闻言一愣,下意识地说:“那是当然。”
罗昭云继续道:“如果陛下找工匠,在一块木板上刻满反体,刷上墨泥,然后把空白纸放上,就可以不断重复印刷了,一个木板,足可以印刷成千上万次,朝廷准备一冬,来年春天,就可以大批量印刷科考书籍,在京城、各州县限购出售,以家为单位,这样一来,我泱泱大隋,文化普及了民间,何愁人才不出?”
“精彩!”隋炀帝一拍桌案,笑容夸张,龙颜大悦,这个方案,瞬间就解决了他心中的难题,而且,还是文化下移,还是一项利在春秋的大事啊,由他这个皇帝来推行,日后史书上都得有浓浓一笔了。
第0214章 迁都之论
隋炀帝杨广听完了罗昭云的献策,要从印刷术着手,简单的发明,却让整个制度推行变成了可能,不禁感到神奇和出彩。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罗昭云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文物双全,最主要见解新颖,而且非常机灵,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这太难得了。
科举考试的阻碍,被化解了,杨广非常高兴,仔细询问他,是否能写出细节方案来?
罗昭云根据后世的经验,还有对历史上印刷术的了解,把雕版印刷术的技巧大致讲了一遍,这杨广也是极其聪明之人,所以一点就通,忍不住几次喝彩叫好。
“哈哈,由此印刷术,可以大批量印书,那些哲人的著作,论语春秋,诸子百家,秦汉以来的诗赋都能传播到民间,这样一来,我大隋百姓,整个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就能扩大十倍都不止,全民习文,改掉五胡乱华之后,胡文化阻碍汉文化的制约,打破落后的习俗,让更多的寒门士子,能够读遍圣人书,陆续通过科举考试,投效朝廷,这样一来,也就攻破了贵族世家的垄断,不错,罗昭云,你年纪轻轻,想不到是个鬼才,鬼点子很多,能为朕分忧,难能可贵也!”杨广大笑起来。
守在殿外的太监、侍女们,听到隋炀帝如此高兴,都有些面面相觑,不知这个罗昭云,说了什么好听话,能让龙颜大悦。
杨广笑容收敛后,眉锋一挑,眼神变得极其深邃,眸光紧紧盯着罗昭云,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罗昭云见隋炀帝大笑过后,变脸变得挺快,心中有些吃惊,惴惴不安,不知这个性情不定的隋炀帝,又在思考什么。
片刻后,杨广居高临下询问:“罗成,朕还有一事正在思虑,正拿不定主意,你来为朕分析一二。”
“这个,连陛下雄才伟略,高瞻远瞩,都无法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