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降城城楼之上,刚刚被亲兵从侍寝的女奴身上叫醒的置鞬落罗,看着城下火光四射,狼奔豕突的乱象,一下子就让他刚刚在女奴身上发泄的身子软了下去。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汉人如何来了?如何来了……”置鞬落罗嘴中仿佛受了惊吓般道,数年前对汉军的惨败,依旧在他记忆里十分深刻,更何况现在城外一眼可以看出汉军有数万,是他城中兵马数倍有余,实在让他怕得不行。
  “大人,如今汉军攻势汹涌,该当何如?”西部鲜卑其他小部落的贵族来到城上,见了城下乱象,也是没了主意,连忙问道身边的置鞬落罗道,鲜卑身为草原民族,自然以强者为主,置鞬落罗是西部鲜卑的大贵族,理当成为现在受降城里的最高指挥者。
  “嗯……传令,紧闭城门,无论何人应门,皆不得开,违者斩之!”
  当下,置鞬落罗第一时间冷声回应,他自己知道随着和连前番抽调了西部鲜卑的精锐,现在受降城里不算城外的五千余兵卒,也就只有两千兵卒而已。即使加上城内可以上战场的鲜卑女人,也不会超过两千五百人,如果想凭着这两千五百人抵抗城外的数万汉军,简直是痴人说梦。
  因此,无论如何,城内的鲜卑人是绝对不能和势力悬殊的汉军野战对持的,唯今之计只有固守城中,决不开门,死守对鲜卑人来说坚固的受降城。
  在鲜卑这个草原民族的心中,对于不善于筑城守御的他们而言,即使他们不修葺受降城,这座汉人与匈奴人不断易手的城池,就是草原上的坚城,旁人想攻克,没有数倍于己方的兵力,而且不付出沉重代价是根本不可能轻易攻克的。
  所以他们只要坚守城池,等待机会,就一定还有活命的机会,至于城外的同族,恕他们无能为力,在生命存活面前,就是亲人他们也可以放弃,一切为了草原民族的延续而已。
  “诺!”那小贵族得了命令,连忙准备下去传令。
  不过,很快,置鞬落罗叫了一声“慢着”制止了他,然后在他疑惑的目光中,就听到置鞬落罗继续道:“令人以沙土等堆积城门内,封门以阻汉军,再令城内一切可拉弓之人,各携带弓箭上城楼待命,多备羽箭于城楼,死守受降城。”
  “诺!”
  随着小贵族再一次得了命令,他抬头看了眼置鞬落罗,见他没有其他命令,这才转身离开,对于这位西部鲜卑大贵族的命令,他十分赞同,毕竟现在受降城内兵力明显不如城外汉军,自然不能和汉军硬拼。
  而无论是封锁城门,从而不让汉军能够快速破门,还是让城内一切可拉弓射箭的人携带弓箭上楼,都是为了加强受降城的防御力。虽然受降城城楼上还有一些汉人遗留的滚木礌石,可那些都是老物件了,在鲜卑人拿下受降城后,这里遗留的数量也都不多,即使有人提出要准备滚木礌石加强受降城防御力,不过都被拒绝,毕竟草原民族又不是汉人,崇尚自由自在的野战,哪里会喜欢和汉人一样龟缩城头。
  因此,相信受降城中的鲜卑人,防御汉人的话,可能只要扔个几轮滚木礌石,就用完城头上汉人遗留的滚木礌石了。
  城外的战事很快也进入平息,任凭那些匆匆聚集地男人再如何反抗,鲜卑那五个规模不大的反抗群体,很快也就被汉军镇压了。那五个反抗群体里面,不问男女,只要拿着武器,即使他们直接跪地,叫喊投降,也没有任何作用,都被已经杀红眼的汉军彻底诛杀了。
  整个大战,约莫只过了一个多时辰,很快城外再无吵闹呼喊声,漫天的大火炫彩夺目,告诉周围的草原民族,这座受降城此时已经不安全了,鲜卑人除了守住内城,城外再也没有一丝他们的足迹了。
  “报!”伏泉前方传来一声大喝的声音,循声望去,那声音的源头却是一骑报信的骑士。随着马儿“律”的一声叫喊,那骑士勒了马头,娴熟下马道:“回禀将军,受降城外鲜卑人已被驱杀,俘约六千余人……受降城城门紧闭,无法速下,请将军前往定夺。”
  “嗯!”伏泉点了点头,然后对身边的段颎道:“段公,前方鲜卑已被肃清,吾等不如前往一观,何如?”
  “将军有命,末将自当随之。”说完,伏泉与段颎二人带着身后百余人前往受降城外。
  此时,关羽等人清理了受降城外的鲜卑部落后,想再接再厉破了受降城,只是很显然,西部鲜卑毕竟是鲜卑大部,出了乱子自然警惕性极高,而且事关他们的生命,根本不开门,而且对于汉军想要接近破门,就是乱箭射之,令关羽等人经过一场试探性的进攻后,白白死伤数百人,一无所获,这才想起请主将定夺,自己等人带麾下兵马撤军。
  当伏泉进入战场,满眼一片疮痍,鲜卑人的部落帐篷、茅舍除了少数一些外,其他纷纷被烧毁大半。沿路不少汉羌骑兵,在各个部落帐篷、茅舍里搜刮着可以寻找到的财货,这是伏泉开战初便许诺过的,所以只能微微皱眉,对此视而不见,而身边的段颎、贾诩等人却是习以为常,根本没有其他想法。
  段颎昔年平羌,用的战术就是以战养战为主的死命进攻战术,而且又遇到大汉中央财政崩溃,桓帝宫殿坏了都没钱修葺,也要凑钱给他做军费的情况,这种纵容军士抢掠,早已见怪不怪了。至于贾诩,身处凉州边郡,当然对于边郡兵卒的风气更有所耳闻,坦白来说边郡兵卒比之内地兵卒更符合大汉立国以来的兵卒风气,毕竟内地多数地方因久无战事,很多兵卒都已经成为只是吃钱粮的职业训练兵而已,而边郡兵,因为常与来犯异族战斗,对于缴获战利品,搜刮财物这样汉军自光武立国以来的风气一直有所继承保留。
  大汉自光武立国以来,兵制便是实行的是职业兵,说白了就是打仗就得给钱。因此,往往大军出征,朝廷除了给类似于后世民国时期的开播费赏赐外,为激励兵卒都是让兵卒自己缴获战利品,若是防守乡土还好,所得缴获还能让当地将领和政府“合理记载”,最后在例行分配,但像是出征塞外,那就得直接许诺给兵卒抢劫,才会让那些兵卒舍命出塞,并且能够保证高昂的士气不散,与敌人战斗,不然的话,没钱,谁愿意陪你跑到塞外玩命。
  远的不说,只谈当年窦宪为了赎罪北击北匈奴,其时满朝都不同意窦宪出征,除了一是知道窦宪是为了赎罪才会如此,二就是因为朝廷受汉羌百年战争拖累,本身国库就已空虚,经用不足,现在又要再开辟一条战线,这不是找罪受,拿国家的财政给他玩战功赎罪吗?
  而且,当时匈奴早已分裂,随着南匈奴内附,北匈奴势力早已不如从前,甚至自己也处于内乱危险,无力南下。汉室征伐不征伐北匈奴,其实已经意义不大,毕竟以大汉的国策,只要保证边疆不受威胁便好,谁知随着南匈奴单于上书,求汉朝派兵和南匈奴一起攻击北匈奴,使得匈奴合并,一起归附汉室,当时群臣反对,毕竟打战就要花钱,更何况还是帮助南匈奴灭北匈奴,而汉室的既有国策就是让南、北匈奴就在草原自己掐架,把南匈奴当做汉室和北匈奴之间的媒介而已,现在真的要灭了北匈奴,明显与国策不符合,谁也不能保证这样会不会更好。
  可是当时执掌朝政的窦宪妹妹章德皇后窦氏,却不反对南匈奴的建议,反而凭借着自己的权利,面对满朝群臣,极力促成此事,毕竟身为妹妹,他可不能看着他哥哥死了。即使他哥哥窦宪因为身为外戚,嚣张跋扈,甚至因私杀了汉室宗亲,而犯下大罪,但再怎么样也是他哥哥,而汉室向来有抵罪的先例,只要不是涉及谋反叛逆的必死之罪,小罪可以用钱赎罪,大罪的话可以用功赎罪,所以对于征伐北匈奴这样的大功,皇后窦氏自然要极力同意。
  最终,这才有窦宪为赎死,出击北匈奴,燕然勒石,以功赎罪的事情。而窦宪北征,汉室朝廷却是并没有提供多少经费,甚至让他带的兵马也只有区区五千余临时凑齐的汉人兵马而已。
  至于南匈奴等胡人的三万余异族仆从军,却是因为是胡人上奏请战,汉室基本没在这场战争花多少经费给胡人,而窦宪当时手上没钱,为了能够激励士卒初中,窦宪就是明确告诉自己手下兵卒,打胜仗后可以自己任意抢劫。最终,这才造成了汉军让胡人当炮灰,自己一路势如破竹的挺进功绩,毕竟,无论何时,历代王朝只要有赏赐,比如土地、钱财等等,都能让兵卒像打了鸡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