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文尚话语说完,伏泉却是根本没有听进去完全,而是惊呼道:“汝子文聘乎?”
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县听瓮
文聘,这个名字在文尚口中听到,最初伏泉也只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毕竟哪有随便找个军官帮忙,就能碰巧捉到他儿子是后世名将的,这运气放后世岂不是随便买张彩票都能中大奖的节奏吗?
只是,很明显,伏泉低估了命运这个无巧不成书的安排,经过再三确认,伏泉确定这文尚肯定就是后来那位曹魏大奖文聘的父亲。毕竟两人同样是南阳郡宛县人,而且据文尚所说文聘现在也只有十岁,按照年龄也差不多符合后来文聘的年龄了
看来这文尚还不能按照自己本来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了,不好好把握这个潜力股,伏泉肯定要抱憾终身。当然,对于文聘的突然闯入生活,伏泉也只能说命运总会时不时的给你冒出一段惊喜,只是你很难把握到他的脉而已。
闲话少扯,文尚将诸般事宜安排好后,便告辞离开了,他虽然答应帮助伏泉,可是在没有得到真正官位晋升的报酬前,当然不会真的全心全意的待在伏泉身边,万一伏泉把他卖了,他帮了伏泉,而伏泉不兑现承诺,他不是要被坑死?
所以,文尚依旧要速度回营地,起码现在除了伏泉的益州兵马外,可没人知道他来帮忙的,他甚至骗了自己的副司马老友,用的出营理由却是说他得了上面吩咐出营有要事执行,这才出来的。因此,他只要不是太长时间不在,快速回营的话,倒是很难有其他人发现。
对于文尚这么早便要离开的想法,伏泉自然心中明白,也未强留,毕竟如果再经过专人指点,自己麾下这些兵卒连来回挖地道都做不好的话,那伏泉不如让他们自裁来到。
而且此时留文尚在树林这里用处也不大,倒不如让他回营,一方面让他宽心,另一方面也让他明白自己不会害他,相信文尚自己也明白伏泉早就看穿他的用心,只是没有揭破而已,一切都是伏泉为了博取文尚这潜力股所做的准备,伏泉相信这样下去,终会让文尚归心,信任自己。
未久,就在这片偏僻树林中,伏泉麾下的巴郡兵正在各部军官的亲自带领下,悄悄的挖掘一条直通鄂县城墙的地道。
在地底下挖一条长达二十余里的地道,且要保证地道在挖掘过程中不能偏,无疑是一项巨大且十分精细的土木工程。这项工程对于常人而言却是极其困难,伏泉本以为挖地道只要按照方向挖很容易,可是中途连番几次变故出现,却是让他感受到其中的困难。
鄂县县城周围水道纵横,而且县城周边没有多少丘陵,地形多是平原地带,所以地下积水甚多,这让挖掘工作添了不少困难。而且地道中的水不可能被排干,因此所有在里面参与挖掘的汉军兵卒都几乎是双膝浸在水中。好在伏泉麾下的兵卒皆为自小习惯于行走山林的板楯蛮兵,他们走山林水路也是走惯了,倒也没有太多怨言,而且虽然地上有水,但却不是淤泥之地,黄泥之土相当结实,几番原因相加,这才让挖掘的工作得已继续进行。
不过,这些还算好的,真正让伏泉担心的是地道挖歪了,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挖地道,他麾下的兵卒自然不可能有那种指哪挖哪的神奇经验,中间出了好几次错误,浪费了不少时间。
终于,在付出几次地道挖偏重新挖掘的代价后,汉军兵卒在四日后,最终将地道挖到鄂县城外三里处停止。期间很幸运的没有发生地道塌方的意外,倒是让伏泉感叹自己这些日子运气果然是不错,虽然时间比预期花的多了,但终究没有多增加什么伤亡,也算是可喜可贺了。
当然,之所以在鄂县县城外三里处停止挖掘,倒不是地道不能挖了,而是鄂县县城的守军有些异常,因为每日被伏泉派出监视鄂县城头的斥候传来消息,鄂县城头的兵卒似乎安装了不少听瓮,这一下子就让伏泉脸色阴沉,没想到竟然被发现了。
所谓听瓮,其实算是古代的最原始的窃听器。它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时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有侦测需要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出周边的动静。需要的情况下,则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当然古人为了减少情报失误,常会培训盲人来执行“听”任务,因为盲人眼睛不行但听力往往超强,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而听瓮在古代战争里,在对付隧道攻城战时,最为神奇。
而后来查明被叛军发现的原因时,伏泉才知道自己大意了,他忽视了叛军也不是傻子,任由汉军兵卒围城而没有丝毫作为。虽然叛军在野战可能因为装备人数等问题打不过汉军,所以一直龟缩在县城防守,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派人侦查汉军,毕竟一队人马或许很难从被围困的鄂县城出来,但是单独的几个人却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小心谨慎些,出来侦查一些情报其实并不难。
最初,为了不被鄂县城上的叛军发现,伏泉麾下的板楯蛮兵们挖掘地道时,所挖出的泥土都是被伏泉命令用衣服等物包住,然后一包包的往后运到树林远方挥洒填平,而不是直接被堆在地道口上,因为他害怕树林里扬起的烟尘会让城上的叛军惊疑。
与此同时,一根根用于支撑地道的木头,也在麾下兵卒的掩护下运进地道中,为了掩护自己的图谋,伏泉也没有就近在这树林里砍木头,毕竟真要这么做,不是主动告诉鄂县县城的守军,这树林里面有异常吗?伏泉可不会做这种主动送人头,帮对手升级成神的傻事,真要那么做,与送命何异?
可是,纵然伏泉如此小心,但还是被叛军派到树林外侦查的斥候发现他们的真实意图,最终泄了密,摆在伏泉面前的难题又多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断柱破城法
挖掘地道的树林外,不时有披坚执锐的板楯蛮兵来回巡视,人数比之前几日多了不少。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再犯被鄂县守军窥视到树林里面的情况,另一方面却是为了阻拦汉军营寨里荆州军前来打听树林里的情况,毕竟这树林能被汉军大敌的江夏贼子侦查到虚实,那营寨里的汉军友军不更能有办法查到,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意图不为人知,伏泉只能加大了巡查人数和力度。
伏泉既然打算自己单独拿下鄂县城,不给赵凯一点分功的机会,自然不能汉军营寨知道自己的图谋了。这些被他抽调来不在地下挖地道,而出来巡视的板楯蛮兵,大大的加强了树林里的安全,一时之间倒也让得了命令前来查探伏泉意欲何为的荆州军难以侦查到敌情。
当然,总是待在树林里,而不让荆州军自己在做什么,总会令人起疑,对此伏泉只对外言道,军队在打造攻城器械,需要树林里的树木为原材料而已。
对此,赵凯手下的荆州军自然是不信的,毕竟你打造攻城器械,也不至于几千人打造几天都没造好吧?而荆州军也有能人,虽然查不到伏泉麾下部队具体在做什么,但他们也调查益州军在树林里所建的攻城器械根本在这三天里没怎么修建,并且益州军的兵卒都像多日没睡眠一样,一点精神气都没有,这哪里像一个要破城的部队的样子,除非主帅脑子抽了,不然怎么也不可能带这支部队攻城?
不过,荆州兵信也好,不信也罢,伏泉的兵马就在树林里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是他本人也在树林里,汉军营寨也只留徐晃带着数百兵马留守。即使赵凯想亲自登门找伏泉一叙,也找不到他的人影,更不论荆州军召开的军事会议,伏泉也根本不去,这样又让想逼迫伏泉就范的赵凯等人失望不已。
之后,赵凯等人只当伏泉受气不过,不与他们共事,也并未往深处去想,更谈不上发现伏泉在挖地道了。毕竟,真要发现伏泉挖地道,除了他们有人入了树林见到地道**,不然也只能从四处堆积的泥土或者固定洞穴所用的木桩数量,以及树林四周的水蒸气来发现端倪。
前两者就不用说了,这些都在伏泉的算计之中,早就选择了合理的办法去掩饰。而观察水蒸气,也是有缘由的,因为一旦挖地道,将地下挖空,由于土层内部的改变,每到早上,地道的上空,就会产生出来大量的水蒸气,透过土地层,慢慢出现在地面上。对于经验丰富的挖地道者来讲,是很容易发现和判断的,只是很显然,整个荆州军里,可能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