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名额,伏泉却是给了董扶,写了书信与他选择一名弟子举孝廉,毕竟伏泉治理巴郡,他所提供人才十分之多,帮了自己大忙,于情于理,他都该报这恩德,而自己手中区区一个孝廉名额对他的弟子定是非常重要的。
而第四个名额,伏泉却是犯难了,因为抛出麾下本土将领,拉拢豪强的原因,环顾巴郡,他没有发觉值得他用一个宝贵的孝廉名额拉拢的人才,因为好像巴郡现在少年人才都在自己身边了。
伏泉随后将目光转出巴郡,目视关西凉州,放眼天下,当今并无明文规定太守一定要举荐本地人,毕竟随着假“名士”的泛滥,这孝廉举荐机制的内部也是上位者内部随意操作。
旁的不说,曹嵩曹操父子的孝廉名额不就是这样来的,曹嵩是赵咨为敦煌太守时,为他举的孝廉,这才有后来曹嵩为了拜谢举主,丢印弃官,孤身一人追到东海的事情。而曹操的孝廉名额更是如此,当时曹嵩的好友吕伯奢在山东为官时给曹操举了孝廉,曹操也由此当上了洛阳北部尉,才有后来的“五色棒”壮举。说到吕伯奢,没错,就是罗贯中借以摸黑曹操,写的他因为怀疑从而杀的故人恩主的吕伯奢,当然曹操到底有没有杀过吕伯奢,伏泉是不知道的。
闲话少扯,伏泉这第四个名额想到给的外郡之人,在凉州的自然是他那个狡猾的好友贾诩了。贾诩回乡之后,目前在家冷眼旁观天下,伏泉认为把他揪出来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的话,贾诩无论应是不应,这辈子都难和伏泉这个举主撇清关系了,这也算是变向将这个毒士和自己绑在一条船上了。
纵然自己和他关系不错,但是伏泉却一点不敢大意,真要以为这样就能掌控拿下贾诩这位大贤,无疑太天真了。要知道他可是“毒士”贾诩,乱国之辈,如果真的以后出了事情,这位明哲保身贾文和卖了自己也不一定,所以多给他加一点自己的紧箍咒倒也不错。
“是时候把贾诩揪出来了,真想看看自己这位好友接到任命时的样子……”伏泉嘴角泛出一道优美的弧度,喃喃自语道。
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
二月初,凉州,武威郡,姑臧,贾诩宅邸,此时院落里断断传来一阵吟诵之声,声音由近及远,若是有人细细聆听,便可从其言语中听出一股淡看天下风云,运筹帷幄的祸心。
西北依旧寒冷的院落里,贾诩穿着厚裘,绕着院落里负手来回踱着步子,口中吟诵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此言妙极,若不知敌人全部虚实,如何可胜……”
此时离贾诩求学返乡业已有两年有余,这两年他除了每日读书看书外,便是在郡里拜访名士官宦,攒养名望,等待合适时机举孝廉为郎,从此入仕。只是很显然,因为伏泉的缘故,他可能要提前出仕了,当然此刻贾诩还不知道这些,不过也快了。
“主君,大喜、大喜……”门前传来一阵老迈的大喊声,声音虽然沙哑,而且说得断断续续,但是依旧可以听出他嗓音里的喜悦之色。
这声音贾诩很是熟悉,是贾诩的老家仆,名叫贾成,从他祖父那里一直服侍贾家人至今,名为主仆,实际两人却如至亲之人一般。因此,随着贾成年迈,已有六十余岁,在此时也是长寿之人了,贾诩平日里也不让他做其他事情,只是让他安分看守老宅,做一个享福的管家,权当是报答他服侍他贾家三代人的情分而已。
听到贾成声音之后,贾诩心中却是疑惑不已,平日里他不喜自己读书思考时被人叨扰,府中奴仆也都知道此事,所以很少有人会在此时来打扰他,而贾成更是很少打扰自己。可是此刻这老仆竟然打扰自己,想来定是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好事情,才会令这老仆如此欣喜,甚至不惜打扰自己,因此,贾诩在听到自己这老仆声音后,才会疑惑不已。
循着声音,转身院门看去,只见贾成此刻立于门外,一脸掩饰不住的喜色,观之必是家中出了大喜事,只是细想最近诸般事宜,却并无任何头绪,遂疑惑问道:“有何喜事?”
见贾诩问话,贾成随即腰杆一挺,大声道:“主君已被举了孝廉,朝廷公车已至郡署,只待主君收拾行装便可入雒阳。”他的声音之大简直让人听不出这是个六十余岁的老者,还以为是个年轻的壮小伙子了,想来他也是为自己主君能被举孝廉感到高兴而已,毕竟出身武威郡,能被举孝廉也是十分难得的,而且此后自家主君仕途无忧,怎能不大喜呢?
“嗯?”听到贾成说自己被举为孝廉,贾诩面色微讶,惊呼了一声,随即眼波流转,细细思索起来。
心中无限思绪,贾诩第一时间排除了他的家乡武威郡举他为孝廉,因为武威郡地处边郡,汉民人口稀少,只有不到十万人口,按照汉律,应该两年才有一个孝廉名额,去岁已经举过,根本不可能再有名额举他为孝廉。另外一点就是,虽然他贾家是本地豪族,更是前汉名相文豪贾谊的后裔,但武威地处北疆,不仅猛士如云,而且经过历代北疆豪强强化自身家学的缘故,可是说此时关西名士也不少,虽然可能不如关东那些士人,但是真要论起来也不是他现在就可以立即被选上的,如此这举他为孝廉的人会是谁呢?
贾诩眼神眯起,仔细猜测何人如此为之,此刻他本就狭长的双目透露出一种妖邪的魅力,仅仅只留有一条小缝,但从这小缝里却透露出一种心中有韬略,天下事尽知的睿智。
因为自小便照顾贾诩,此时在贾诩面前的贾成见贾诩模样,自然知道他在猜测何人举他为孝廉,因此贾成倒也不急,就站于贾诩面前等他回应。只是,等了小一会儿,见自己主君依旧没有回应,贾成看了眼贾诩,便欲直接公布答案。
不过,就在此时,只听贾诩一声轻问道:“可是巴郡伏府君举荐?”语气里,贾诩还有些怀疑,显然依旧不敢相信自己在两年多之前在太学结识的好友会这般帮助自己。
“正是!”贾成听后,面色更加喜悦的回道,他自然知道自家主君和伏泉有一段同窗之谊,如今谁人不知这位少年外戚名将以后前途无限,自家主君与伏泉结识,关系又密切,以后仕途必定不可限量,他如何能不欣喜?
“戾龙伏流川?”贾诩即使猜中,但得到贾成确认依旧感到意外,此刻他还是不相信这伏泉会举荐自己。
其实说起来贾诩和伏泉之间的关系虽然看似是挚友,但在贾诩眼里这个“戾龙”似乎总有一股戒备之心对他,好像看穿他一样,因此即使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可有时候却仿若一种对手一般,说不清道不明。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不是伏泉屡立战功,搞得事情一个比一个大,使得他在北疆也时常听到伏泉的名号,否则可能他也要忘了这个机缘巧合认识的朋友了。毕竟,要知道自从伏泉出仕了,两人之间书信交流便很少了,他都以为这段友情都已随着时间消逝从而淡了,没想到这位太学挚友竟然成为一郡太守后,还能想起自己,真是奇哉怪哉。
“想不通,想不通。”贾诩摇摇头,心里暗暗道。他自问把握人心的能力当世无双,却猜不透伏泉之意,毕竟同窗之谊说淡就淡,即使伏泉在太学推崇自己,然而如今以伏泉的战功,自己那一套韬略之术,在他面前也有些班门弄斧,可是即使这样,伏泉依旧用一个宝贵的孝廉来举荐自己,实在耐人寻味。
只是,很显然,虽然想不通,但这却并不妨碍贾诩做出他自私的选择,他决定接受,有当官的机会,谁还愿意窝在老家,每日无所事事呢?再说,他求学以后就在郡里拜访名士官宦,为的不就是攒养自己的声望,好有的机会得到郡守的青睐,举他为孝廉吗?
现在,伏泉白送他一个孝廉,他不要就是傻了,当即贾诩决定接受,入朝出仕。
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孙也
且说贾诩决定接受伏泉的孝廉,入朝为官,他本就不是犹豫拖沓之人,当日告知家人,随后别过妻儿,收拾行装,次日便乘公车出发入京。
大汉立国以来,对于地方所举名士贤者都会以公车接送,以表示对这些人才的尊重和爱护。自从汉高祖十一年,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从此便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之后的举孝廉、茂才等选拔官吏制度这才一一产生。
至元光元年时,汉武帝下诏“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