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便苦了,本吾之愿,纵是千难万难,亦生也。”
直视着面前的女人,伏泉此时也不知如何回复,只能说道:“伏家有后,纵不能正名身份,吾以后也要令其封侯拜相。”
刘坚听后突然噗嗤一笑道:“万一妾生了女儿,伏郎何如?”
“女儿更好,与父贴心。”
此话从何而来?刘坚听得一脑门问号,她当然不知道后世有句话常说,女儿是父亲的贴身贴心的小棉袄。
想到一事,伏泉笑着说道:“坚儿,汝喜欢男还是女?”
突然,刘坚捏捏拳头,想了想答道:“吾希望此胎是女。”
此时伏泉的笑容猛地僵住,没有母亲不希望生儿子,特别是古代母亲,历来都是母凭子贵。他对她内心的想法甚为清楚,刘坚所生孩儿是男孩的话,就为伏泉的长子,只是这长子却是正妻所生,因为伏泉没有妻子,而且刘坚也不能做他的妻子,所以如果要让这孩子进伏家的门,让他姓伏姓,唯有将这孩子交给其他姬妾抚养。
当然,如果以后有妻子,伏泉也可以交给正妻抚养,给他嫡子身份,只是有那个妻子会无端端的养着别人的孩子,让别人的孩子成为家族的嫡长子,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嫡长子呢?
因此,刘坚的孩子如果是男的,那就一定毁因为生母不详,而成为庶子。然而,在世家豪族的庶子中,以庶长子压力最大,他为长兄,却在嫡弟妹面前没有兄长的威严。可是,长女则截然不同,因为她不需承担过多的压力,不会因为母亲的身份不详而遭受伏氏家族的冷眼,所以刘坚才有这番回答。
第二百七十三章 刘宏与刘彻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郡中诸事在慢慢的好转,伏泉每日处理完公务后,便是去探望刘坚,和她细声软语几句,关爱呵护几句。隔三差五,伏泉也会去看一眼被自己“打熬”的甘宁,他要等这只桀骜不驯的雄鹰彻底没了傲气之后,再好好的和这锦衣渠帅谈一谈未来。
北疆传来消息,鲜卑人陷入夺位内乱后,依旧没有忘了来大汉的边疆来劫掠,只是这次没有了檀石槐的英明决策,他的几个儿子显然都没有他的那种威势,可以压服住鲜卑各部落联盟大人。
因此,这一侵略幽州、并州的行动与往日鲜卑入侵对比,显然更加毫无章法,三部鲜卑各自为战,根本没有以前的进退有度,团结一心。虽然他们也抢掠到一些战利品,但是却没有以前的多了,而且自从伏泉在幽州斩杀鲜卑胡酋檀石槐,斩杀两万余鲜卑兵马后,汉军对于鲜卑这个苦主可谓是士气高涨,加之幽、并二州都是大汉边军精锐所在,一共也让鲜卑人陈尸万余方才离去。
据说捷报传到京师,皇帝刘宏并未太过兴奋,反而在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说出了“鲜卑不仁无义,大汉王师当扬兵塞外,以正国威”的豪言壮语。
初闻这个消息,伏泉觉得自己越发看不懂这个后世被灌以恶名,泼了不知多少脏水的汉灵帝了,他只能说帝王心术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懂的。
若说刘宏昏庸无道,不恤民情,只是他做的在两汉的皇帝里,显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一类皇帝。旁的不说,便是汉代有名的汉武帝刘彻,虽然执政一生,功勋卓著,但是他治下的百姓过得如何,可以说和三国乱世百姓相差无几。若非有刘彻的祖父汉文帝刘恒的遗泽在,天下百姓感念刘恒的恩德,刘彻一张《轮台罪己诏》下达,天下百姓没有过多怨恨,不然西汉估计早就开始了乱世了。
刘宏与刘彻所差的便是刘宏没有刘彻那样的运气,有卫青、霍去病这两个开了挂的忠心名将做后盾而已,不然没有卫青、霍去病前期给他立下的诸多不世之功,哪能有刘彻一生那么多辉煌的政绩。想想看,卫青、霍去病之后,刘彻的后半生虽然依旧胜利不断,但是很显然,那些功绩和刘彻前半生的功绩比起来,显然是差得远了去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刘宏朝内没有那么多的名将,毕竟汉末三国涌现出那么多的智勇名将,只是很显然这些名将可没有卫青、霍去病两人的运气,家里有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使得皇帝可以毫不保留的信任和放权给他们去做。
后世有人说汉灵帝根本没有进取之心,伏泉只会对此戳之以鼻,若是没有,那历史上的熹平六年,夏育、田晏、臧旻三人为什么还要率兵出塞外,征伐鲜卑呢?
只是这一次出征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夏育、田晏、臧旻三人虽是良将,但却不是名将,在当时的大汉形势下,真正的名将唯有“凉州三明”而已,其他后来三国出名的人不是没出生年幼,就是空有才学却无任何机会显露。
可是此时的“凉州三明”皇甫规已死,也只剩下张奂和段颎二人而已,而且这二人里,张奂因间接害了窦武一事,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后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免,最终回乡教授弟子,不再出仕。至于段颎,则因为投靠了宦官,根本不为朝堂诸公信任,就算是天塌下来,他们也不会松口让段颎领兵出征塞外,为宦官谋利扬名的,即使段颎在“凉州三明”里所立的功绩最大,对付诸胡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使知道别人很出色,可是那个人成功以后对自己有害,这些人里除了圣人,大多数人也一定不会让那个人去完成这事情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时的朝堂诸公就是如此,所以这才有夏育、田晏、臧旻这三个良将出征,手段自然比鲜卑雄主檀石槐差了不少,最终数万大军多数尽没塞外,大汉三边因此而遭罪。而刘宏以及整个大汉朝廷也因此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在或者根本不想提及征伐鲜卑的事情,这就是后世形容刘宏不思进取的原因,失败了一次,就已经把大汉边郡的家底打残了,哪里还能经得起其他磨难?
现在,刘宏因为自己大胜鲜卑一事,有了充足的信心,而整个大汉朝堂也因为此事对大汉与鲜卑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有了认识,自然心中有了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想法。
所以,自从刘宏喊出那句壮语之后,朝堂诸公对于彻底消灭鲜卑这个祸患很是上心。毕竟,如果征伐成功,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番功绩,说不得他们在战场上的一些谏言被采纳,从而使得战争胜利,自己日后也能在史书上,多留下几笔。这世界上的文臣都是一个德行,无论古今都是如此,不能让自己扬名,天下皆知,混得青史留名,流芳百世,那还做什么文臣?
如今的大汉朝堂的文臣就是如此,不过,出乎他们预料的是,皇帝刘宏说出那话之后,对于朝堂之上反复有人提出的再次出兵攻伐鲜卑,总是含糊应付过去。这之中,犹以夏育、田晏上奏的最是勤快,毕竟前番他们就差点事成,最终让伏泉在朝堂之上一番彻底不给脸的羞辱而搅局,他们背后的靠山大宦官中常侍袁赦甚至为此彻底和伏泉为敌,一直让这两人耿耿于怀。
只是,碍于宋氏、伏氏两家外戚如今的权势和受宠的圣眷,始终不敢有任何不满,甚至也不敢针对伏泉,只能自己忍着。现在有了机会,可以再次立功,他们二人当然要不停的和皇帝谏言,趁鲜卑依旧内乱之时及早出兵了,毕竟等到檀石槐的哪个儿子一统鲜卑,那可就对大汉极为不利了。
不过,二人的谏言如泥入大海,根本得不到回信,也不知刘宏如何想的。当然,这样也不是说刘宏一点儿作为也没有,据京师得到的消息传来,刘宏又迁太尉段颎为越骑校尉,加封侍中,这封旨意来得如此措不及防,恰恰好在这个重要的时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
而且还有其他的消息传来,有天使去往弘农,于张府里传达旨意,皇帝欲要再次征召张奂这位凉州名将出仕。这消息真假不知,只是伏泉却已经从这里面看出了一丝皇帝的心思,这出塞征伐鲜卑,看来是不远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
冬至前后,天气极冷,可谓是泼水成冰,纵然川蜀之地较之中原、北方暖和不少,可是依旧极其寒冷,远没有后世川蜀冬日里的“温和”。
当年周公至雒阳,用土圭法测得雒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对雒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这些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
周公“定天保,依天室”,完成国家社稷也就是所谓的都城、宗庙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