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8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在激战之际,郭诵身畔亲兵突然发出惊喜狂吼,众人俱都转头望去,只见水面上亮起了连绵火光,而在火光照耀之下,则是载满兵众的舟船,最起码有百数艘,正从各方向此汇聚而来!
  “速攻,速攻!南贼虽有驰援,但只要拿下营垒,据岸以守,他们也难靠岸!”
  石虎在后阵自然也看见南人大量舟船向此靠近,一时情急甚至跳下高台,想要亲自披挂上前督战。然而他前行不足数丈,旁侧张豺却是陡然上前阻拦:“大王,事有妖异……南贼深控水路,若要驰援,何待此时?”
  “他们怎知我军烈进如火……”
  石虎闻言后便笑语一声,心情可谓颇佳,然而很快,夜幕中突然传来震撼天地的轰鸣声,闻听到这声息,他稍有错愕,继而脸色便是惶然大变,想起了此前兵众汇报左近多蓄水堰埭。当时他满心只有攻下颖口,闻此后也只觉南人深恃水力,一旦离开了水路便寸步难行。
  当然也不是没有防备南人在情急之下可能会掘堰水淹大军,因而大军筑营都是精选高地,且散布于野并不集聚,即便有水患,所害也是有限度。
  可是现在,营防虽可安好,可是此处却聚有数万兵众啊……
  “淮道水泻……洪水来了!”
  远处惶急的吼叫声打断了石虎的思路,他张张嘴还待要下令,却被张豺跃起抱住往后拖行:“速送大王奔高避水!”


第0740章 扫荡淮北
  在古代的战争环境中,水力所具有的意义毋庸置疑。尤其是每逢南北对峙的情况下,对水道的控制和利用,更是会经常主导战事乃至于国运的走向!
  寿春之地的攻防,如果仅仅只是执着于正面战场的胜负,无疑是罔顾这天赐的绝佳地理环境。而如果不将地理条件运用到极限,那么此地或弃或守,也就都不具备原本的意义。
  北强南弱是这个年代难以逾越过的天然限制,北方一旦有强大的军事集团兴起,甚至都不需要对中原之地形成完全一家独大的统治,就能对南面政权形成实力上的压制。
  但就算是如此,一旦分裂对峙的态势形成,想要南征建功,完成南北的统一,非厉兵秣马、统筹经年,还要等到南面政权腐朽到极致而不能为。人力之外,尚要仰仗于天时,这就是因为南面政权拥有着绝对的地理优势。江淮为天堑,庸碌不能渡。
  天地自有伟力,很多时候都是人力所不能企及的无奈。在南北朝这段大乱世中,战斗前线绝大多数时候都被维持在淮水一线,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思想得到了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的贯彻执行,沿淮各镇即便短期丢失,也都很快被再次收回,北面很难长久占据。
  一直到了齐梁交替时期,当时南朝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阳投降于北魏,这给南朝的防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梁武帝萧衍得位初期针对北面用事,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收复淮南地,但每每都以失败告终。受困于此,萧衍甚至动念于淮中之地广修堰埭,要一举淹没掉合肥、寿春等地。
  但这构想工程耗费巨大,加之北魏强兵阻止,最终不能成事。而类似的计谋,早在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就有使用而为东吴军队所执行。
  但在这过程中,南梁军队并非一无作为。在这一场战争中,南朝自有一批名将如有“韦虎”之称的韦睿等,用兵巧妙,多积小胜,但因主将怯战不敢勇进,乃至于临阵脱逃,致使大好局面一朝崩毁。南梁军队不只不能保住胜果,反而不得不败退于内,而北魏则趁势攻起,大有一路攻临大江之势。
  在这一场追击过程中,南梁军队困守临淮之钟离城,北魏十数万大军围攻此孤城。而在这围攻过程中,南梁军队各部也有驰援,但却困于魏兵势大而难解围。届时暴雨倾盆,淮水大涨七尺有余,南梁军队因势大进,大破魏军于钟离。
  钟离之战乃是南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南北交战中屈指可数的一次大胜。虽然双方投入兵力对比并不及淝水之战那么悬殊,在后世名气也远远比不上淝水之战,但对当时局面之影响深刻,并不逊于淝水之战的影响。
  此一战后,北魏内部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叛乱此起彼伏,并最终诱发了六镇叛乱。而南梁立国未久,也是经由此胜震慑内外局面,又获取了几十年的国运延续。如果不是侫佛过甚,加之侯景之乱令得山河破败,功业俱毁,梁武帝萧衍一生无疑要更光彩一些。
  这些身前生后事,沈哲子不能尽知,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合适的策略。
  羯胡南来之势凶猛,而石虎用兵之暴虐也超乎人之想象。大概在其人心目中大概就根本没有人命这一概念,而对拼人命消耗,对于淮南军则是最为恶劣的局面。如果本就不多的兵力为了死守颖口而折损太多,那么防守颖口的意义将不复存,而且最终也未必能够守住。
  但哪怕是放弃,也绝不能够让羯胡如此轻易得手。石虎对于水患显然也是有着认知和提防,结营分散以游骑勾连固防。无论施用水火,都很难取得大的战果。但当颖口攻破在即,其人终于因此麻痹轻敌。
  而沈哲子也绝不辜负其人期望,在寿春的防守中充分认识且利用到水力的优势,大决四野堰埭,淮水因此暴涨,很快便冲破北面本就没有经过多少修缮营葺的简陋堤岸。大水汹涌,席卷而来,很快便漫过颖口直接冲向营垒内外所集结的数万兵众。
  此时本就在晚间,加之营垒内外地势局促狭窄,奴兵大量虬结成团,旗鼓号令本就混乱。昏暗中惊涛骇浪直涌而来,兵众或进或退,惊呼嚎叫,阵势不免更加混乱。除了尚在远处集结并未靠近的兵众还有时间转身飞奔逃往,集结在营垒内外的兵众几乎无一幸免,俱被水浪覆灭头顶,扑倒于途!
  再怎么凶悍的军队,怎样的势不可挡,面对滔滔水浪的席卷冲击,也与土石没有差别,甚至处境较之土石还要恶劣得多。泥土碎石只是随波逐流,而这些落水兵众们则是极力挣扎,在澎湃的水流中沉浮不定,手足舞动想要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物体。
  而就在这挣扎的过程中,许多原本略通水性,有可能躲过灭顶之灾的奴兵们,也都被挣扎中的同伴拉扯手足,肢体纠缠扭打,不乏互溺而亡!
  盛夏淮水本就大涨,早前淮南军又多修筑分流泄洪之堰埭,此时堰埭尽决,盛水倒卷,河溃之势尤烈于万马奔腾。很快颖口这一片地势本就不高的区域便尽被洪水所淹没,同时水势还在向更远处蔓延!
  夜中人马嘶嚎,虽有巨浪轰鸣,仍难完全淹没。为了保证水攻的突然性以收取最大战果,甚至就连颖口淮南守军都不知此事,虽然也有许多守军已经退登船上,但当洪水涌来时,也不乏舟船被大水巨浪冲覆,兵卒多有落水。
  所以当守军靠近战场时也并未急于冲上剿杀溃众,而是优先抢救袍泽。虽然只是固守顽抗了两天的时间,但颖口守军伤损也是巨大,落水者被一一救起,而后以空船载运送回南岸集结,具体伤损眼下却无暇计算。
  对颖口守军的接应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而此时原本的颖口战场早已尽成泽国。水上浮尸众多,几乎铺满了左近十数里区域。这当中既有此前烈战来不及收捡的尸首,也有来不及退走、活活溺死于水中的大量奴军。
  同时水面上也不乏竹木浮板,多有兵卒抱木苟延残喘。但他们虽然侥幸捱过了覆灭之灾,却仍躲不过淮南军后继的清剿。午夜时分,大量载兵战船、木筏集结于水面,顺着水势往北面冲杀而去。沿途但凡遇到此类幸存奴兵,也根本来不及捕获生口,直接弓枪戳死,顶多将尸首抛扔在木筏上,等到后继打扫清捡斩获。
  这一次水攻,羯胡就近水畔的营垒几乎无一幸免,即便是有人众逃出,但械用营帐也来不及收走,此时便都漂浮于水面上,任人收取。另有一些驻扎于高地的营垒,侥幸避开了水浪的冲击,此时四面也俱被洪水淹没,许多兵众困于孤岛。当淮南军舟船靠近时,已是亡命惊魂,更无战心,纷纷弃械投降。
  待到清晨时分,天地间终于归于寂静。原本两军交战争夺的颖口营垒已经完全被洪水所淹没,淮水水面在这一片区域外扩十数里,至于更远处虽然还未被水流所淹没,但因汹涌水势的冲击,也都变得泥泞不堪,人马难行。
  淮南军六千余众,早已经被舟船载运,于江北集结,在韩晃、路永的率领下,脱离了水道往幸存的奴营冲去。奴营驻扎分散,真正覆没于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