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何幸之有,一人之去留,竟要劳动群贤毕集商讨。”
相对于谢尚的忧心忡忡,沈哲子反倒一脸轻松,并不觉得自己将要大败亏输。
清议有其影响力不假,但也没有强大到一言决人生死的地步。人如果不够强大,或要为舆论所打压约束,但如果强大到一定程度,那些话也完全可以视作放屁,不予理会。况且王氏虽然根基深厚,但是清议舆论也非其一家能够掌控,王氏本身手足相残、庭门生隙,在时论中风评本就不高。
用清议舆论打击对手,取的本就是一个长久之功。假使沈哲子被时人非议,一时间诚然是境况堪忧,如果未来不能再有大的功业重新获得认可,那么未来自然是一路走衰,最终泯然于众。
趁着沈园那些年轻人闹出事情来,王导以此来打击沈哲子,不可谓不高妙。因为本身那些年轻人所持住的观点便不能获得时人认可,沈哲子又公然宣扬与他们祸福与共,必然会引起时论的反感。所以在清议舆论中被贬低非难,是必然的事情。
更何况王导虽然没有直接发言反对沈哲子,但封禁沈园本身便是一种表态。加上沈家这个新出门户,在时局中咄咄逼人,自然会引起一些旧姓人家的嫉妒和怨忿。一旦将沈哲子去留与否的问题摆入清议中,结果如何,根本没有悬念。
但沈哲子的优势,是王导抓破头皮都想不到的。北地在年余之后,形势便会产生大变,江东自然不可能长久保持当下的局面。哪怕沈哲子什么都不做,到时候,为了防范侵略性十足的石虎,团结江东各方势力,王导怎么将沈哲子踩下去,就要怎么再将他托起来。
所以,王导这看似凌厉的一击,在占据先觉优势的沈哲子面前,他甚至都懒于回应,根本就是瞎折腾。除非王导能够借此将沈家的方镇力量和乡土力量连根拔起,将吴中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所谓的清议乡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历史上,是因为王舒坐镇会稽,将吴中经营起来,加上郗鉴提供的武力支持,王导才不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甚至于依靠谎报军情借以从庾亮手中夺回江州。
谢尚自然没有沈哲子那种洞悉后事的眼光和底气,眼见沈哲子神态轻松,对此并不怎么在意,不免认真劝道:“清议薄评,难免会让驸马时誉大损。即便不能长缚,波折也在所难免。驸马之才,本不限于一端,无谓涉此险途。一时之藏锋,实在无损于来日之锐芒!”
王导要借清议来打击沈哲子,而沈哲子也正是准备以此断其臂膀,只是当中的隐情,不便与谢尚详述。不过谢尚所忧虑的问题,沈哲子也不是没有考虑,他自己倒是不担心来日要遭受的打击,但却不得不防备身边人招致牵连和波及。
“眼下事情尚未解决,诸多友人还在受监,我实在不宜此刻抽身离去。”
沈哲子又说道:“不过我却担心此事不能仅止于我,也不想再牵连更多人,再生波折。不知仁祖兄可愿离都赴郡?如果仁祖兄有意,钱塘可行?”
谢尚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怔,继而便长叹道:“驸马如此高义,让人以何报之啊!若是换个时势,能够前往良治,我是欣然应受。可是现在,虽然德浅言微,我却想留在都内,为驸马奔走分劳。”
“未至途穷,不必颓言。既然仁祖兄言之良治,就准备一下吧,旬日之内可以起行。”
钱塘本就是吴中腹地,要为谢尚谋求一个县令之任,对沈哲子来说不是难事,当即便做出了决定。
谢尚见沈哲子言之果决,便也就不再多说。此前他心内其实不乏芥蒂,可是因为沈哲子这个安排,也是感念良多。既能不顾自己的困境,留在都内伺机营救落难友人,又担心亲善者遭受牵连,予以妥善安排。这样的做法,或是少了趋吉避凶的通达,但无疑能让人更具信任感。
……
凛冽寒风里,一队千数人的宿卫沿秦淮河肃穆行来,到了沈园所在的区域便四散开,开始驱逐左近的民众,拆除私设的栅栏。
沈园所在本就是秦淮河段最为繁华的地点,早前几日虽然河畔发生惨事,但过去也就过去了,沦为一场谈资。区区几条人命,就算身份特殊一点,但对于见识过前年人命塞流惨剧的都内民众而言,也不值得让他们惊惧到不敢靠近,生活仍要继续。
突然出现的宿卫让周遭民众变得惊恐起来,纷纷四散逃窜,站在远处观望。待见那些宿卫目标乃是沈园,好奇心不免更加炽热,议论纷纷。
将周遭区域清理完毕后,宿卫们便在沈园庭门前列成队伍,在带队官长的率领下往庭门行去。可是不旋踵,园内便冲出一群庄丁,直接在庭门前设立栅垒,与对方遥遥对峙。那些宿卫们一时也不敢强行冲入,于是便派人往来交涉。
“怎么这么多兵众前来围园?莫非沈氏将要行衰?”
“说得什么昏话!沈氏若衰败,怎么还敢强阻兵入?你不见那些先入园的兵众都被推搡打出,余者再也不敢上前冒犯!”
就在围观者众说纷纭之际,又有一队人自长街另一端行来,当中拥着一辆宽大的牛车。有常在左近流连者看到那车驾,便高喊道:“那是沈侯、沈侯来了!”
牛车缓缓行驶过来,许多人纷纷迎上去,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同时也不乏在左近谋生的摊贩、船贩之类,被兵众追打哄抢货品,这会儿则杂在人群里追着车驾叫屈。
牛车停在了距离宿卫兵阵半里外的位置便不再上前,宿卫那里也早得信,继而便有一个身穿铠甲的年轻人排众而出,在几名兵士簇拥下行向此处,待到几丈外便叉手朗声道:“来者可是沈侯?请下车一见!”
牛车那里没有一点声响回应,就连环侍周遭的家丁们都不看那年轻人,视若无睹,将年轻人晾在当场。
“沈侯是何等样人,区区卒首岂能呼喝得见!”
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叫嚷声,继而围观者们便是哄然大笑。
嘲笑声不绝于耳,年轻人尴尬得无以复加,心内虽是暗恨,但在僵立良久之后,还是解下配刃兜鍪,趋行而上侧立在牛车旁,垂首施礼道:“末将赵呈,奉太保手令至此,乞请沈侯一见。”
礼拜后年轻人一直保持着垂首姿态不敢起身,过了好一会儿,耳边才听到一名侍女回声:“我家郎主抱恙,不便道途见面。请兵尉将所属哄抢资货返还小民,待家人整理完毕退出后再入园。”
“前日太保已经使人传信,难道沈侯还……”
年轻人听到此言,已是羞愤难当,蓦地抬头争辩,只看到那侍女已经又返回车内,根本不听他的说辞。后续言语顿在喉中,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蓦地冷笑道:“莫非沈侯一意要悖太保之意?”
又过一会儿,那侍女再次探头出来,说道:“我家郎主有言,今日你们先回吧,问清楚太保所命为何,择日再来。”
说罢,侍女便又返回去,继而牛车便也转向,往来路驶去。
那将领赵呈眼望车驾越行越远,脸色已是阴晴不定,双拳攥起而又松开,许久后才恨恨道:“收兵!”
第0587章 监中论律
位于台城东南的廷尉监室,规模在一众宫寺官署中都名列前茅,较之近畔覆舟山上宿卫营垒都不遑多让。这是因为廷尉掌管天下刑讼,除了畿内罪案以外,地方郡县的刑讼事务若有难决,也要呈送到廷尉复核判决。
虽然名为监室,但这里环境氛围却并不阴森,一个个独立的院所,干净整洁的厢室,除了没有金铁之类锐器摆设之外,较之寻常官署内的邸舍都无太大差别。
沈园日前参与斗殴的一众世家子弟,已经有二十多人转送廷尉监押。这些人,有的是父祖势位尚在的内外大员,比如光禄大夫刘超的儿子刘讷。有的是旧勋在身,譬如几个早年跟随驸马收复建康的昭武旧部。有的则是时誉不浅,譬如江虨等。也有的则是经过审断后,确凿无疑有伤人之实等待判决的。
这二十多人,眼下都被监押在靠近覆舟山脚下的一个院子。除了自由被剥夺,起居饮食方面,倒也并没有遭受太多苛待。
这些人被监押最初,一个个或是惶恐,或是颓丧,或是追悔莫及,或是悲伤流涕,倒也还算安分。可是待到驸马沈哲子在台城外负荆高呼同刑同辱之后,这些人便一个个变了模样,颓态尽扫,精力十足,让此处监管的廷尉吏目苦不堪言。
为防这些人聚在一起再滋生出什么事端,前日署内传来手令,要将这些人分散监押。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