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郁榕)-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宿舍一样的一排青砖瓦房,是最早的一批砖瓦结构的建筑。卫生院的疗器械和药品比得上一些城里的洋医院了,除了朱利安留下来的,顾明和袁芳在省城都有些关系,通过顾家在上海的洋货店也购置了一些。

顾家老爷子对蒙学堂的一切都还算满意,只是心里还是对顾明放弃已经铺好的官路不舒服。

顾明本来是被举荐到张之洞门下,中间虽然出了岔子,但**成是顾明自己的原因。顾明赖在张家岭不走,顾老爷子也没有办法,在加上对新媳妇老爷子挑不出什么毛病,对张春和丽质又颇为喜爱,想想留在张家岭,至少过得舒心。老爷子叹了口气,回上海去了。

国家凄凉,张家岭却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春节。

张春和丽质带着老师以及一帮无家可归的孤儿从南张村、河南村、金鸡岭、竹皮下村、竹皮上村挨个地拜年,送上足够分量的猪肉。精力过剩的护卫队把狮子从河南村一直舞到了竹皮上村,收了一堆鸡蛋鸭蛋瓜子果核。除了张扬氏一家和窑口师傅赏了一些银钱,其他人也只能如此。

准备了礼物,到清河吴家去给大姐拜了年,清河吴家本来对张春有些意见,不过见到送过来的银子和金童玉女般的两个孩子,再加上性格开朗的吴颖在中间调和,就是对张凤兰有什么不满,也都消气了。回到云龙又去了吴家和李家,一顿甜言蜜语,撒娇卖萌,两个老头子只差把张春当成自己儿子了。

回到张家堡,在顾明的主持下,和河南村和竹皮上下两村的农户签了契约,土地分配也算是完成了。

吴颖就组织人手修建南张村的南河码头以及扩建仓库,

秋收过后,水稻的亩产平均达到了三百八十多斤,南张村的亩产达到了四百斤,而张春重点照顾的种稻田产量达到了五百二十多斤。

不过现在稻种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试验田的种稻,一部分是用来给大田种植的种稻。经过两年,张春已经把以前水稻各品种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种植,试验田里不同的稻种都进行了纯化,不过这部分种类多数量少,完全是研究性质。

用来大田种植的只是经过了初步筛选,去掉了大部分低产稻种,面积越有三十多亩,加上各块水稻田中挑选剪回来的高产稻种作为明年的种稻田种植品种。这部分水稻由于参杂了多样的品种,产量不高,但是口味非常不错,至少比后世的稻米要好吃。不过晾晒归仓后,张春还是让人对稻谷再次筛选一遍,保证颗粒饱满和出苗率。

水稻和小麦产量增加很快,但是张春却不满意,张春算算,就是南张村现在只收五成的租子,再加上官府的税收,以这个收成,南张村的人虽然大多是三口之家,只能勉强混个温饱而已。张家堡的水稻种植技术从育秧,到插秧,到水肥管理应该要比其它地方要高明一些,完全是现代的模样。所以可以想见其它地方佃户们的惨状。

张春只有解决了稻种问题。才能保证分到了田地的人在三年之后,生活水平不会降低,不然得进一步减租。但是现在张家堡的租子已经是最低的了。再低,恐怕那些家族会群起而攻。张春现在还是一个孩子,不愿意惹这个麻烦。

第二十二章传统的自豪

顾明见到张春对粮食的痴迷就感到好笑。

这孩子对卖粮食的反感在云龙镇都出名了。当然,他要让所有的人都吃上肉,让所有的人都吃三餐也是出名了。

单这两条,就让很多泥腿子对张家十分向往。

不过张家养的人也确实太多了一点。这还包括顾明自己。

“顾先生,其实这几年交给朝廷的税不重,但租子重。百姓衣不遮体的关键是土地兼并。吴家今年吃了大亏。我们占了便宜,其实就是土地兼并,云龙镇不是没有自耕农,李家就有,但是都是家族子弟,受到家族控制,数量很少。大多数都是佃农。有些干脆就是长工,和我们差不多。收七成以上的租子是约定俗成的事情。所以上村和下村的人才过得那么凄惨。我们只收五成的租子。但是算算,秀清爷爷一家也不过三千多斤粮食。好在他们家只有三口人。河南村的人每户大概五个人,三千斤粮食,算上夏粮,温饱而已。这还没交税,没有人生病,没有衣服穿。做到这些只能从嘴巴里省,怎么能不吃糠咽菜?上林村一家平均七口人,多的八口人。二十亩地,活命而已,要出什么事,生个病什么的的,就到了卖儿卖女的程度了。”

顾明听着张春的慢条斯理地计算。筛选稻种的妇女们都露出了凄凉的神色。丽质也在帮忙在筛子里捡秕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顾明叹了口气。

“是这个道理,可是我还得骗着哄着那些老东西。因为这些人手中有各种力量。”张春笑着说:“竹皮上村的人都快饿死了,为什么不造反?你都饿死了还造什么反!好酒好肉吃着的家丁,一个人能够扫平竹皮上村,顾先生您信不?”

顾明不吭气。

“事实上,没有什么英雄,英雄是吃饭吃出来的,吃饱饭的狗熊也能把饥饿的英雄揍的分不清东南西北。”

顾明叹了口气:“所以大清的鸦#片兵,打不赢洋人。”

“不光鸦#片兵打不过洋人,义和团也打不过鸦#片兵,除了那些武林人士,不管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能吃饱饭,有足够的时间锻炼。义和团要能打胜仗,必须吃饱饭,必须偷袭,不能明着对抗。但是同样的条件,偷袭也偷不过鸦#片兵,跟新军士兵就更加没得比。你知道邓光他们来的时候多少人吗?不下于三百人,但是打不过张迪十来个人。最后都被俘虏了。其实不用打,放他们饿几天,全死了。”

“所以你要人吃三餐饱饭,你舍不得卖粮食。”

“舍不得啊,我挑选这些种子,把粮食产量等够提上去多少,就提上去多少,要是能到四百斤,上林村就能混个温饱,南张村能够穿上好衣服。要是能到五百斤。呵呵。”张春笑了一下。

“能到五百斤吗?”顾明怀疑地问

“能吧,我第一年管事,发现稻田里的好谷子只占整块稻田里的两成,那时的产量是一百七八十斤。第二年占到了四成的样子,产量大约是两百二三十斤。今年好一点,有三百多斤了。种稻田会好一点,其它稻田里这个产量算是好的。”

“按你估计最高能够提高多少?”

“七层左右吧,我发现就是挑选出来的稻种种出来也不都是好的。稻种是一回事,肥也很重要。农家肥能够改良土壤肥力,现在才用了两年,数量也太少,今年也许会多一点。田地里的肥力上来了,产量自然会高了。不出意外,达到五百斤还是有希望的。我不希望三年后,上林村的人吃不饱饭。”

“我知道南方有些高产田也就这个产量,所以你觉得最后的租子订到三成是合理的?”

“是啊,三成,上林村的换洗衣服总是可以满足的。但是恐怕我再讨好吴家和李家的老爷子都不管用了,得用拳头说话。”张春淡淡笑了一下。

蒙学堂的一批十二岁的学生要毕业了。他们将进入新扩编的农学堂、医学堂和工学堂。

“大家这几年都学习了生物的习性,生物多样性是如何重要应该能够明白,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物竞天择,各种生物在这种竞争中形成了食物链条并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中国也可以叫做天道,是不能违反的,违反了,必然失衡,会受到惩罚。比如青蛙就是水稻田里各种害虫的天敌,蜜蜂和蝴蝶能够给各种植物授粉。不过蝴蝶是虫子变得,虫子会吃掉植物的叶子。但是鸟儿以各种虫子为食。鸟儿同时也危害庄稼。我们驱赶鸟儿也是生物平衡的一部分。牛头山上的苍鹰以鸟儿和田鼠为食。不过它也吃我们的鸡鸭。这家伙长大了连小孩子都会叼走。所以苍鹰的数量要是多了,就是祸害。不过牛头山的猫头鹰就不要打了,这家伙几乎只吃田鼠。这就是天道,天道循环。而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并利用这种天道对我们的庄稼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对了,大家都知道农家肥是怎么来的,也很清楚农家肥对于庄稼的重要性,这也是天道,是生物循环的一部分。吃喝拉撒都是天道的一部分。以前大家不明白天道循环具体是什么,不明白因果是什么。那些和尚们讲什么与人为善,因果报应,有一部分道理,但不是全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讲。所以今天满了十四岁的哥哥姐姐们要单独出去住在农研所里,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事情具体化,你们要把我们牛头山,竹皮山,田间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