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郁榕)-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庆龄笑道:“那你们凭什么认为我能够说服他。”

宋子文递给了她一本《新民报》:“新民报一般被认为是低俗小报,用的都是白话文。不过美国人对这个报纸非常重视,上面有一篇文章,是张春亲自写的,他称姐夫为国父。国内算是第一个。”

宋庆龄接过书,却没有打开:“张春也算是了解逸仙的人了,文章我看过,赞扬之词不少,批评的也不少。”

越靠近武汉,树木越多,水质越清澈。大冶出现了正在建设的高楼。一辆长长的列车消无声息地在树林后面穿过,速度很快。没有汽笛声和一般铁路密集的咔哒咔哒声。列车是绿色的,但是流线型的车身还是能够看得出来。

“这种火车很先进啊,我在美国也没有见到过。听说张为民并不亲苏俄,不知道对美国态度怎么样。”宋庆龄问宋子文。

“湖北自治政府与德国商人关系不错,美国商人有一些,但是不多。”宋子文回答道。

“美国迟早会成为世界大国,父亲亲苏俄,远英美是错误的。”

“苏俄近而强,英美远而弱。不与苏俄联盟,威胁近在眼前。苏俄不融入欧洲,不容于英美,才有返还国土,稳定后方的举措。孙博士在美国久了,对于国内的局势还需要多看一些。”宋庆龄看着江岸缓缓滑过的景色。

孙科恭敬地点头,不过仍然辩解道:“人不可无远虑。美国保持中立,已经赚取了足够国家富强的财富。国内工业潜力巨大,战时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张为民听说是要以农业立国,由他主政,恐非国家之福。”

宋子文笑道:“张为民还提倡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只是不再其境,难以了解。但从人民军的战力和武器来看,应该不差,只是诡异得狠。”

宋庆龄溺爱地看着这位小弟说:“你到了不就知道了?”

“恐怕很难,听说很多地方都是军事禁区,一些学校也在保护之中。张为民几次接见客人,不是在武汉的大楼里,就是带新民大学的乡下,能接触的不多。”宋子文无奈地摇头。

长江两岸,一片安谧。有些河荡里面,有一些渔民划着渔船。不过他们没有打渔,而是在靠近江岸浅水上采摘蔬菜。也有人在船上钓鱼。渔民用的船只是新式的,上面的船屋很漂亮,一些妇人坐在船上摘菜叶子,木盆里似乎还有一些小鱼小虾。

一群小孩子在河荡里抱着木盆游泳和打闹。全然没有战争的气氛。

武汉,高楼比两年前多了,只是非常稀疏,难道武汉不想形成街区?

两艘巡逻艇显然是来迎接的。见到中山舰,就高速驶来,速度快到半截艇身都离开了水面。

船体是崭新的,上面写着鄂江巡某某号的字样。船不大,飞快地掠过中山舰,然后令人惊叹地在水上划出一个弧形,掉头向中山舰驶来。与中山舰齐行的时候,速度保持得很好,很平稳。一排身穿蓝色军装的战士在船舷上站的笔直,向中山舰上的宋庆龄等人敬军礼。这让中山舰上的水兵也连忙列队还礼。

礼毕,两只巡逻艇骤然加速,转眼之间已经超出中山舰很远,向武汉港方向去了。

“他们船上有炮,六个炮管,里面有炮弹。船上有机关炮。四根炮管连在一起,这两种炮我没见过。”中山舰的舰长章臣桐跑过来,行了军礼后气喘吁吁地说。他本来要调任广东海军学校副校长,但是因为北伐开始,还没有赴任。

“他们就是用这种船击沉了三国联合舰队?”

“有可能,他们速度太快我们的炮很难瞄准。可是他们应该能够打中我们,有可能一下子六发炮弹。”章臣桐一脸不可思议的眼神。

第七十五章广场演讲

武汉,以前码头林立。但是原招商局和租界的八个码头还算可以。

现在其它的码头全部拆掉了,只剩下了汉口租界码头。因为码头必须与交通系统对接,货物在这里上岸,进入货场,通过列车运往各地。

码头正在扩建,工人们正在浇灌混凝土和安装大型的起重机械。

不远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工地和武汉造船厂工地。

这几个工地都非常忙碌。

站在武汉港码头迎接的人群最前面,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两人都穿着白色的中山服,两个人的头发都很短。女方只是齐耳短发而已。

身后的人很多,能看见詹天佑、蔡元培和梁启超跟在后面。再往后清一色的年轻人,男女各半。除了三位老人穿着长袍以外,大多数都是中山服。从码头往上都是欢迎的人群。最可爱的还有张春身后的一队六七岁,捧着鲜花的小孩子。

因为是公开访问,所以这次宋庆龄来要比上次孙中山来场面大得多。

“张为民有孩子吗?”宋庆龄微笑着走下舷梯,一边低声问身后的宋子文。

“没听说有。”宋子文低声说。

首先上来的是送花孩子们,宋庆龄笑着抱了抱她们。两个孩子敬了一个很漂亮的礼,跑走了。

张春快步上来。

“宋先生,欢迎您的到来。”张春用的宋先生,而不是孙夫人。这让孙科和宋子文略微有些惊讶。

宋庆龄和张春握手:“才一年多没见,两位依然帅气漂亮,只是我和何大姐都成了未亡人了。”

“宋先生,孙先生和廖先生为国家而牺牲,是我们的楷模。”丽质扶着年纪稍大的何香凝。迎接的人群中,大多数都穿着黑白服饰,少数是黄色服饰,热烈但不失肃穆。

在武汉与南京还是有些不同,南京的排场比这边大。但是显得杂乱无章。武汉迎接的人数不多,但是很整齐,有秩序,也很庄重。

詹天佑,蔡元培、梁启超、刘英、顾明、李大钊等人还是叫宋庆龄为孙夫人。

不过蔡和森、毛石山、伍豪、郭华、曾思敏、刘清等这批年轻人都是叫宋先生。

陈庆同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好,不过气色很好。何香凝握着陈庆同的手说:“感谢独秀先生为先夫疾呼。”

李之龙也在欢迎的队列,他对宋庆龄说:“感谢宋先生援手。”

宋庆龄笑着说:“你的船也来了。现在在这边怎么样?”

“还好,这里新建了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是徐振鹏先生。不过徐振鹏先生积劳成疾,在医院休养,没能来迎接宋先生。”

章臣桐上前敬了一个军礼道:“章臣桐见过船长。”

李之龙还礼。

宋庆龄微笑着:“都是自家人。”她看了身边的张春一眼说:“早晚有一笑泯恩仇的时候。”

租界的建筑保护很好,大多租给了一些商行。不过政府明令这是政府财产,不允许商行自己转租和转让。不过一些低矮的附属房屋拆掉了,变成了绿地。港口上扩建了一个小型广场,因为来往的客商和行人非常多,这里也是半个商业中心。

无数双伸出来的手,没有什么旗帜。没有欢呼,但是热情是真诚的。

“这些都是自发赶来的,您还是讲几句话吧。”张春低声说。

宋庆龄点了点头。

广场上人很多,似乎并不是特意安排的。因为这些人散落在广场四周,见到欢迎的人群才汇聚过来。张春显然有所准备,有警察在维持秩序但是人数并不多。码头不远处有两台很大,很漂亮的公共汽车一样的接待车。

“很荣幸来到了武汉。”宋庆龄拿着一个圆筒一样的扩音器。环顾着四周,都是规划好的绿地,居民楼掩映在树木的后面。都是七层的样子,沿着江边只有两栋高楼。不远处的山上有一个顶着巨大锅盖一样的奇特建筑。这是武汉吗?

“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一个中国的城市。一个梦想中的城市。我在美国读书,读了6年。我曾经以为美国是世界的天堂。因为我见过我们曾经的国家的城市,拥挤,肮脏,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神情麻木。但是今天,我见到了武汉,见到了你们。我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希望,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希望。”

如潮的掌声。宋庆龄的美丽不是惊艳的,而是端庄,大气,热情但是不乏理智。

“我这次来是求援来了,我们的国家并不都是这么美丽,北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济凋僻,列强欺凌。大清朝廷是亡了,但是新中国还没有建立。张军长讲得不错。孙先生临终前说:和平,奋斗,救中国。我知道,湖北,**,一个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宗旨的党在为建设祖国而奋斗。在中国还有一个党,叫做国民党,他们高举着三民主义的旗帜在为争取中国的独立而奋斗。很不幸,国共两个曾经的兄弟党,现在因为一些事情闹起了别扭。几个月前,我的同志,廖仲恺先生被刺杀身亡了。他的夫人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