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郁榕)-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必武笑了:“前段时间梁先生就抱怨你还折腾老头子。”

“梁先生年纪也不大,不过四十七岁。詹工五十九岁,徐先生五十六了,蔡先生五十二了。我看到了五十五岁,退下来还能做些事情。比如詹工带学生,徐先生造船都上瘾了。詹工要是再像以前一样干下去,他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就全完蛋了。”

这次谈话过后,董必武宣布所有筑路大军实行统一的薪酬标准,取消自己搞的小食堂。工作组重新进行了施工班组的组建,打散了穷人和富人子弟的小团体。让富人子弟加入工作组,给农民少盲。当然就连工作组也是和农民一起干活,富人子弟自然也免不了。少盲的课本是统一的,除了农民要学,工作组内部也要学。同时还要编一些老百姓喜欢的节目。

应该说老百姓还是宽容的,只要不对立,总是会宽容和接纳。

毛石山跟着董必武跑了几天,觉得收获不小,躲在房间里奋笔疾书了两天,就带着火箭连渡河到天门去了。可以想见部队也要进行一次整顿。

柳慧从那次以后,再次消失。行动组的人说她跟在毛石山后面,柳慧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男人跟着,柳慧的伪装都是这个男人和柳慧一起弄出来,并且有一个教材。行动组把这个只有行动组才有的教材给了张春一本。

教材很薄,编写人是柳慧和一个叫做散人的人。散人很明显不是真名。

教材上记载了在各种环境下的隐蔽技巧,还包括一种调息的方法,其作用就是让呼吸和心跳与环境频率一致。

这种调息方法与张春和丽质的方法不同。张春和丽质的呼吸方法是尽量深长,稳定和舒缓,以滋养和调节身体平衡为主。它不受外界干扰。这就是目的性不同而产生出来的做法不同。

张春看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张春和丽质开始训练自己对于短距离突变的应变能力。

因为不管你如何伪装,当你决定要采取行动时,你就会表现得环境决然不同。张春知道南方的咏春和武当派系的十三钱的功夫都是在几乎贴身的时候,突然发力打击。这种寸劲的隐蔽性很高,威力巨大,但是仍然有一个蓄力过程,因为力量是需要一定的运动,包括肌肉运动才能够达到最大效果。这种运动常常是在无氧状态,当你蓄积全身气力时,你的呼吸就会提前停止,心跳会骤然加快。

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能发现敌人的异动,那张春就是傻子。

丽质在服装上继续做手脚。芹姨她们发明了一种复杂的编制工艺,能够缠住锐利的刺入物,然后将力量迅速扩散到整件衣服,同时让刺入物停下来。这已经运用到了士兵们穿着的物料上面。

丽质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强化,将一重变成了多重。敏锐的感知力和灵活得令人发指的手指让她很容易做到这一点。而且这种由丽质亲自完成的物料防护性和透气性均能兼顾。使用的天然纤维和丝线对皮肤还有一些好处。

为此,两个人又在刘集镇停留了几天,就是等行动组从森林里把这些材料送过来。

这种衣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只是穿在身上,并不影响空气的流通,但是在受到骤然打击时,会形成一个气垫,对钝物打击防护也很有效。

张春在织物的中间夹杂了一些药粉,这个气垫会在瞬间把药粉喷到空气中。数量虽然少,但是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显现。

而这些药粉对于张春和丽质是无效的。两个人早就过了免疫期。

当然除了这些小准备,张春和丽质的锻炼强度也增加了。只是增加不多,因为两个人对于食物和营养需求本身非常高,很多杂质都很快排除了体外,这使张春和丽质整个代谢系统就与常人有了很大的区别,现在只是勉强维持平衡而已。如果再弄下去,两个人就别想长大了。

就是现在,似乎已经影响到了丽质的排卵期,已经二十五岁的丽质居然还没有月事,丽质已经有些着急了。

(以上也是我胡编的理论,读者千万不要效仿,切记切记,小说而已)

第三十八章观念问题

荆门的磷矿资源,邝荣光划出了一条巨大的矿带,从胡集到双河再到杨湾,基本与后世一致。

比较安全的是杨湾一带,靠近汉江,也靠近钟祥和荆门,水上增援也会比较及时。

不过研究组研究的却不是如何开采的问题。

邝荣光在山体上开挖出来的探槽引起了研究组的注意。结果是,微生物所和农业所的人的意见占到了主导位置。

因为探槽揭露出来的腐殖土层虽然厚薄不一,但是却聚集着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

张月从农学院带着设备和人员赶过来。这丫头已经成了农学院水稻所的所长。

张月在研究水稻土壤生物群落的时候发现,水淹稻田土壤中的生物群落比旱地稻田的生物群落要多,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似乎都有不同的嗜好,他们死亡后呈现出的化学特性也不同。培养时发现,一些生物集群对于磷、钾、氮等等元素有着偏好。他们会将土壤中的这些元素吸收。死亡或者排泄后变成具有活性、植物更加容易吸收的养分。

所有的这些微生物都和植物的根系,也和昆虫如甲壳类地底生物共生在一起。形成稻田土壤小环境。而这个腐殖层的厚度也决定的土壤的肥力。

因为稻田的土壤环境严格受到翻耕深度控制。所以张月的研究转向了旱作农田和牧场草地的土壤。

结果发现带湿地属性,有小灌木的草地土壤腐殖层最高。林地其次,农田反而是最低的。不过使用农家肥的农田要高于单纯使用沼气泥肥料的农田。但是如果两者混合使用,效果会叠加。这是因为农田秸秆被收割走以后。返还率要低于林地和草地。

近两年,农学院推广农家肥和沼气泥,就是为了增加秸秆返田率。棉产区也在研究对棉杆的应用研究。主要是粉粹后的食用菌种植,然后进入发酵和沼气池,最后返回到农田。

张月的结论是土壤的肥力不取决于化学元素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生物种群数量以及产生的活性物质的多少。

这种理论已经有别于西方,而且刚好与张春的环境理论和系统论吻合。

张月来杨湾是因为。朱安妮的研究组发现磷矿上方的腐殖层的微生物种群因为土壤化学属性不同与其他地方有很大区别。

按照张月的理论,肥料必须与生物群落一起混合后,才能保证不破坏原有的土壤活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微生物所在提取和培养甲烷菌种,农家肥复合菌种,各种食用菌菌种的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由于任何一种肥料几乎都不是单一微生物组成,而是一系列的生物群落共同协作下才能达到最高效率。

所以计划中的磷肥厂取消了化学所提供的焙烧等提炼流程。而要研究一种全新的生物磷肥。

当然提纯磷元素的工厂也在新建。只是那是化工和军事用途。是为了制造燃#烧弹使用的。

张春赶到杨湾时,已经有十多个研究室投入了使用。张春所担心的大干快上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这让张春松了一口气。

张春肯定了朱安妮和张月的研究方向。

只是邝荣光有些可惜,因为按照张月的理论,至少地表的磷矿是不能动的,因为要保护上面的林木以及生物。就连地下的开采因为必然会引起地下水变化,也有了很多限制。

“邝师,可不能这么算。这地上的可是永久性的财富。至于地下开采,人类不过是一个屎壳郎。把地下的东西拖上来,以供其他生物使用而已。”

张春形象的比喻让所有人都笑了。

张月说:“荆州城有一个捷成洋行。销售一种狮马牌的硫酸铵,德国产。另外还有美利坚国和日本产的这种肥料。据说原本是军用氮气制造厂改建而成。荆州是通过洋船航运而来,有一些在沙洋已经有了一些运用。提高产量明显。但是问题也很多,最主要的是这种肥料会使土壤酸化,氨在土壤中有挥发性,这两个过程都让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死亡。最终的结果是使土壤内的生物活动减少,土地板结,肥力下降。所以我已经建议禁止这种化工原料被当成肥料使用。”

朱安妮补充道:“不过这种化工原料,作为试剂盒专门培养酵母和一些喜欢氨源的微生物效果非常好。冶炼所利用它作为还原剂效果也不错。所以化工所也在尝试制造。以消耗发电厂和铜铁厂脱硫装置生产出来的硫酸。”

“铜铁厂发现了一些能够在弱酸性物质里面生存并能够置换出铜铁等金属的微生物,用来处理低品位矿石效果不错。有些细菌在培养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