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门司徒美堂那边,为了帮周赫煊省钱,特意派人前往南美洲购粮。巴西、阿根廷等都是产量大国,而且没有类似美国的农产品保护价,大宗农产品海外购价只有美国的一半。
  从南美洲运来50万吨玉米,大概要花去周赫煊250万美元(含运费,运抵上海),换算成银元就是接近700万大洋。由于购粮使用的是美元,换算其中的外汇差价,周赫煊这次购粮运粮的实际成本是800万大洋。
  现在四川地区粮价飞涨,这些玉米如果运到川内出售,大概可以赚个两三百万,毫无疑问属于暴利生意。但很少有人去做这种买卖,一是没那么多外汇,二是长江枯水位运输困难,三是中途还要被课以高额商税。
  周赫煊的救灾粮,在国内自然是不用交税的,谁敢收税,周先生直接提着枪去找他!
  此时在座的99%议员都是商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50万吨粮食从美洲运来,中间牵扯到太多问题,不仅仅是钱就能解决的。单价、运输、政治成本加起来,换成他们任何人去做,就算是50万吨玉米,价值也至少有1500万大洋。
  1500万大洋,说捐就捐啊!
  重庆首富汤子敬先生,本来拥有着无限的优越感。他看不起周赫煊,即便周赫煊名气再大、人脉再广,到了重庆地头,汤子敬也只把周赫煊当穷酸文人看待。
  但此时此刻,汤子敬突然就怂了,他发现周赫煊的财力并不输给他,甚至还很有可能比他更厉害。
  要知道,十年前汤子敬炒国库券赔了300多万,都肉疼得直接闭门思过半年之久。而周赫煊一下子就捐出1500万,这是大土豪啊,富到可以用钱把人砸死的大土豪。
  议员们看待周赫煊的眼神,瞬间就变了,他们之前只是尊重,现在才真正把周赫煊视为圈内自己人——商人圈子。
  当周赫煊提出捐款建议时,议员们纷纷表示支持,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当场就募集了6万多元赈灾款。这不仅是出于慈善公心,更是在给周赫煊面子。
  选举会议结束后,周赫煊被议员们团团围住。汤子敬也想前去化解矛盾,但终究没有拉下脸,换成十年前他可能会这么做,但现在他自有超级富豪的身份在,绝对不可能当场认怂。
  中午,周赫煊被一群商人请去喝酒,大家把酒言欢,显然已经完全接受他这个新人。不仅如此,周赫煊还被邀请加入重庆商会,毕竟他在重庆也是开了一家搪瓷厂的。
  飞凤油漆厂的老板顾鹤皋,瞅准时机单独跟周赫煊说道:“周先生,听说你想在四川大建工厂,不知对油漆厂是否有兴趣?”


第七百八十五章 大资本家
  顾鹤皋属于民国少见的工科学士,闹过北伐,当过官僚,对政局彻底失望后又去经商。
  抗战期间,国蹙民哀,顾鹤皋却混得风生水起。因为有大量避难百姓涌入四川,他趁机建厂生产油墨、油漆、纸张、皮革等商品,几年之间就变成了大资本家。
  但此时此刻,顾鹤皋正处于人生最低谷。
  几年前,顾鹤皋联合同学杨月然、巴县县长冯均逸、税务局长何兆清、范哈儿的军需处长范仲渠等人,一起创办飞凤油漆厂。这是整个四川第一家现代油漆厂,由于打着民族工业的招牌,飞凤牌油漆一经问世就广受好评。
  于是日本商人出手了,几大日本油漆品牌,在四川联手压价,逼得顾鹤皋只能转而生产油墨。日本人认为顾鹤皋是个祸患,妨碍了日本商品在四川的垄断地位,于是又联合油墨厂商压价。
  如今,顾鹤皋的油墨油漆厂已经停产,几大股东纷纷退股,工厂已经濒临倒闭边缘。
  这是民国时期很常见的现象,民族工业资金短缺、技术薄弱,遇到外商围剿根本就竞争不过。特别是前两年的白银危机,导致各大工厂资金链断裂,日本人趁机大肆侵占市场,现在东南沿海的中国企业已经死了一半以上。
  周赫煊在重庆开办的搪瓷厂就不同了,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成本极其低廉,根本不怕外商压价。
  “顾先生准备转让工厂?”周赫煊问道。
  顾鹤皋苦笑道:“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周先生能够入股。”
  “能介绍一下工厂的情况吗?”周赫煊说。
  顾鹤皋详细说道:“现在工厂的各大股东已经撤资,只剩下我和杨月然还在坚持。工厂拥有完备的油墨油漆生产线,厂房和机器大约价值10万大洋。但现在工厂已经停工,积压了大概1万多元的库存,日货把价格压得太低,我们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
  听顾鹤皋这么一说,周赫煊倒是来了兴趣。
  等到全面抗战爆发,四川成为战略大后方,油漆和油墨必然不愁销量。到时候无数机关单位和文化学者迁来四川,油墨消耗量非常巨大。而油漆就更不用说,建房子、做家具都会用到,甚至还能用于生产武器装备,这是个日进斗金的好生意。
  战争打响以后,日货必然销量受阻,而顾鹤皋的企业又是四川仅有的油墨油漆厂,傻瓜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周赫煊都懒得去看厂房和机器,直接问道:“如果我投10万元,能拿到多少股份?”
  “如果投资10万元,周先生可以独占45%的股份,成为工厂的第一大股东。”顾鹤皋小心翼翼地说,“您觉得可行吗?”
  “先去看看工厂吧。”周赫煊没有立即答应。
  顾鹤皋也终于松了口气,他满四川到处拉人投资,到目前为止就一个周赫煊愿意先看看工厂。如果周赫煊也不注资的话,他就只能跟历史上一样,把机器厂房扔在那里闲置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才恢复生产。
  当天下午,顾鹤皋便迫不及待的,带着周赫煊前往工厂。
  工厂所在的地段很好,位于江边的大溪沟,产品和原材料可以通过水运解决。但是工厂情况很糟糕,只有一个看门老头儿守着,里面空荡荡的无人开工,机器设备都被盖着防尘的油布。
  “不是还有位股东吗?”周赫煊走在寂静的厂房里问。
  顾鹤皋苦笑道:“他尚在成都找投资人。”
  周赫煊掀开防尘油布的一角,用手指蘸了蘸灰尘,问道:“机器有固定保养过?”
  “半个月清理一次,随时可以开工。”顾鹤皋说。
  周赫煊盖好油布问:“如果我愿意投资,你怎么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顾鹤皋的表情有些尴尬,他硬着头皮说:“日本人为了压价弄死我,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他们总不可能一直不赚钱吧。我相信,只要再坚持半年左右,日本人肯定会恢复原价的。”
  周赫煊挑刺儿说:“但日货的成本,依旧你比更低。他们根本不用恢复原价,只要保持相对的低价,那么你的产品就毫无竞争优势。”
  被周赫煊拆穿底子,顾鹤皋艰难地说:“自晚清以来,国货皆如此。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在质量和成本上追赶洋货。很多国人也是支持我们的,只要国货价格不比洋货高太多,民族产品依旧能有一席之地。”
  “但我是资本家啊,总不能只投资不赚钱。”周赫煊指着空荡荡的厂房说,“你的工厂都已经停产了,仓库里还积压着好多库存,我很难相信复工后能扭亏为盈。”
  顾鹤皋以为周赫煊不愿投资,顿时变得无比失落,他想要说什么,但欲言又止。因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切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他自己心里都没底儿,又怎么去忽悠周赫煊?
  沉默许久,顾鹤皋一声长叹:“唉,技不如人,只能服输了。既然周先生不愿投资,那我也无法强求,多谢你抽空来考察工厂。”
  周赫煊突然笑道:“10万大洋,我要51%的股份。开工之后,首先生产油漆,我会给你一份大订单。”
  顾鹤皋本来都已经绝望,现在猛地峰回路转,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惊问道:“周先生,你刚才说什么?”
  周赫煊只好再复述一遍。
  “没问题,51%就51%,等老杨回来咱们就签合同。”顾鹤皋不再纠结股份问题,他只希望能有个接盘侠,让这家工厂能够继续存在。
  周赫煊马上就要大兴土木,油漆消耗量极大。甚至可以开辟重庆的荒山野地,修他几十上百栋花园别墅,等重庆成为战时陪都,这些别墅根本不愁没买家。
  说起来很让人不齿,国难当头之际,却给周赫煊带来无限商机。他抢先在四川大建工厂和搞房地产,估计到抗战胜利时,光是国内的产业就能价值好几千万,甚至破亿都有可能。
  当然,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