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诬陷易培基盗卖文物一案,就是崔振华这个母老虎挑起的。她觉得自己的丈夫担任司法院副院长,又兼全国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席,居然无法操控故宫的大权,简直就是不可饶恕。
不仅如此,易培基以前还得罪过崔振华。当初易培基因病没有到故宫赴任,按理应该由副院长张继主持工作,但易培基不同意,对人说:“溥泉(张继)神经,又要听神经太太(崔振华)的支配,不能让他在故宫当家。”
易培基正是因此得罪张继、崔振华夫妇,崔振华这次新仇旧恨一起算,准备把易培基往死里整。
如今中国的最高法院检察署署长郑烈,是张继一手提拔起来的。崔振华勾结郑烈,暗地里多方串联,同时贿买证人,一上来就给易培基扣了顶盗卖文物的罪名,并派遣检察官前往故宫扣押相关人员。
事发后,易培基愤然辞职,呈文向国党中央监察委员会、行政院和司法部,反诉崔振华和郑烈联合诬陷。
崔振华那是真正的蛇蝎小人啊,他们收买报纸大肆报道易培基贪污文物,并且已经去向不明,有可能是畏罪潜逃。
全国舆论哗然,易培基和女婿李宗侗(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瞬间被千夫所指。
当易培基提出辞职并反诉崔振华时,崔振华又买通报纸,报道“易培基奉令去职”,把“主动辞职”歪曲成“被迫停职”。
各大报纸纷纷跟进报道,老百姓见易培基都被“免职”了,更加确信易培基、李宗侗二人监守自盗。
易培基百口莫辩,气得直接病倒,现在只等着法院开庭审理。然而崔振华又玩阴谋诡计,她利用职务之便,将此案从最高法院转移到南京地方法院,南京地方法院里头都是张继提拔起来的亲信,这特么相当于既当原告、又当裁判。
此案定于1934年2月开庭,周赫煊1月份专门跑去故宫,找到易培基问:“易院长,你准备得如何了?”
易培基气愤地说:“玄伯(李宗侗)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妥当,我还请了大律师刘崇佑做辩护。此案十拿九稳,就是彻头彻尾的诬陷,我在北平等着真相大白的好消息。”
“你不准备去南京出庭?”周赫煊惊讶道。
易培基说:“不用,我懒得跟那帮阴谋小人对质。”
周赫煊苦笑道:“你如果不亲自出庭,恐怕报纸又要胡乱报道了,说你心虚理亏不敢露面。”
易培基摆手道:“清者自清,我相信法律会还我公道。多谢周先生好意了!”
周赫煊劝道:“易院长,你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南京。”
“真不需要。”易培基冷笑着说,“我没做过那些事,南京地方法院总不能胡乱判罚。”
周赫煊心中暗自感叹,小人藏鸡鸡,君子袒蛋蛋,易培基这次是有得受了。
当清高学者遇到官僚小人,谁会倒霉吃亏,用脚趾头都能猜到。
果不其然,当2月初开庭时,易培基请来的大律师虽然很给力,驳得原告方律师哑口无言,但南京地方法院却不轻易放过易培基,只以案情复杂为理由宣布延期审理,并没有当场宣布易培基无罪。
事后,张继、崔振华夫妇再次买通报纸,大肆宣扬易培基心虚不敢出庭。
情况发展到如此地步,即便易培基最终打赢官司,他的名声也已经臭不可闻了,几乎完全毁弃了政治前途。
然而张继、崔振华夫妇还不打算放过,他们想把易培基彻底弄死,暗中支使检察署官员查封南迁文物,请来文物专家一件一件地进行鉴定。
这是个非常大的工程,全部鉴定完毕至少得好几年时间。如果鉴定出几件赝品,易培基就算完了。即便没有发现赝品,这几年之内易培基也别想当官,因为他是“戴罪之身”。更可怕的是,几年之后大家都已淡忘此事,就算易培基能够证明自己清白,他在百姓眼里也是个文物盗窃犯,中央政府碍于负面舆论,绝对不可能再重用易培基。
小人报仇,刀刀见血啊。
第五百六十五章 不要跟哲学家聊天
狗咬狗!
这是胡适对易培基一案的评价。
周赫煊笑问:“适之兄,何谓狗咬狗?”
胡适详细解释说:“易培基和张继都是留日派,当初跟着李石曾冲锋陷阵,把华北地区的教育系统搞得乌烟瘴气。他们现在闹得你死我活,纯粹就是窝里斗。”
李石曾不仅是留法派领袖,同样也是留日派领袖,以李石曾为代表的留日法派如今在北方教育系统势力很大。而胡适虽然在北平教书,却是南边以蔡元培为首的留英美派的干将。
现在留日法派内部出现问题,胡适这个留英美派自然乐得看热闹。
周赫煊颇为无语道:“适之兄,大家都是中国人,而且还是知识分子,何必跟官僚一样分出派别?”
胡适冷笑道:“可不是我们先分的,而是李石曾当初为了教育改革,强行在教育部搞派系争斗。现在全国教育系统分成两派,都是拜李石曾所赐。”
“石曾先生当初也是没办法。”周赫煊苦笑地摇摇头,“他出发点是好的,可惜没看清楚中国的现状。”
“且不谈石曾先生了,只说易培基吧。”胡适叹息道,“此君的品行还是值得称道的,我听说南边有人打故宫文物的主意,易培基直接把电报拍到蒋委员长那里。他因此得罪了某个大人物,若非如此,张继夫妇也不敢跳出来乱咬。你看现在的舆论,报纸上惊人一致的痛骂易培基,若非有某个大人物关照,张继两口子怎会有那么巨大的能量?”
周赫煊好奇地问:“易培基得罪的是哪个大人物?”
胡适神秘地摆摆手:“我又没有实际的证据,怎敢妄言?”
周赫煊心里仔细琢磨,胡适口中的某个大人物,明显比张继夫妇官职更大,那么至少也是部长级别的。
国家主席林森首先就有嫌疑,这位老先生非常热衷于收藏文物,经常跑去逛古玩市场,赝品一买就是一大堆,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成功捡漏。前几年,林森做为专使到北平迎回孙中山灵柩,立即趁机在北平买十几箱子古董运回南京。林森还在南京城外圈地建石屋,屋内的某些石雕非常碍眼,有人怀疑那些都是从南京明故宫里搬走的。
不过此时的林森“无为而治”,是个啥事都不管的好好先生,已经很多年没跟人产生过矛盾了。按照林森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似乎又不像阴谋暗算的那种小人。
孙科或许可以首先排除掉,没听说他酷爱古董。而且孙科此时忙着给常凯申添堵,没空找易培基的麻烦,更加不会因为几件故宫珍宝而毁弃自己名声。
至于戴季陶、朱家骅、陈公博、王世杰等人,虽然都担任着部长,但资历和影响力并不能碾压张继和易培基,基本上都可以排除在外。
常凯申惜名如命,极度爱惜自己的羽毛,也不太可能打故宫文物的主意。
那么嫌疑最大的只剩两个人:汪兆铭和宋美龄。
也有可能是陈、孔两家……
想到这里,周赫煊就懒得再去思考了,反正无论幕后主使是哪个,都可以在中国横着走。
胡适站起来哈哈笑道:“明诚,别乱猜了,参加沙龙去!”
周赫煊和胡适结伴而行,几分钟就走到林徽因家中。他今天之所以有兴趣参加沙龙,是因为有个很厉害的外国友人也要来此——未来的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
费正清本名约翰·金·费尔班,去年初为了写博士论文来到中国,结果很快就跟北平的一个洋人寡妇结婚,并且进入清华和北大当老师。
或许费正清此时还只是小有名气,但他未来的发展太给力了,几乎是研究东亚历史无法绕开的人物。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美国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东亚问题研究委员会主席……这些头衔足以说明费正清的能量,在1960年代以后,他的学术研究甚至可以改变美国对亚洲的战略决策。
周赫煊对费正清非常感兴趣,因为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西方中国学”积极扶持者。
整个20世纪,有两位西方学者热衷于研究并介绍中国,一个是李约瑟,另一个就是费正清。
周赫煊来到林徽因家中时,金岳霖已经早到了,正捧着咖啡跟林徽因聊得起劲。梁思成走过来握手道:“适之兄,明诚兄,快请坐!”
林徽因熟络地起身冲咖啡泡茶,金岳霖扭头说道:“周先生,你读过《道德经》吗?”
“读过,但只略懂。”周赫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