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等候)-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左良玉的怨气更大,而贺人龙因为平贼将军得而复失,也对督师十分不满。此后,杨嗣昌不但调不动左良玉,连陕军都不服从命令了。

而张献忠就趁着明军统帅部里一团混乱,无人围追堵截,悄悄率军返回到湖广的兴山、房县一带,不久又同罗汝才部汇合了。

围剿农民军到了现在,虽然明军获得玛瑙山大捷,可导致了明军的将帅失和,农民军两大主力再次汇合,使得局面是一片复杂。而在此时,辽东关外也传来了“隆隆”战鼓声。

崇祯十三年三月,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辽宁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也就是说,清军按照了大凌河战役的故计,以壕沟战围困锦州,长期屯田围困,准备用断粮的方法攻下锦州。

而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于是明廷严令洪承畴早日赴锦州救援。

而这时候的洪承畴身边已经调来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等八大总兵,拥有了步骑十三万,可他依然嫌实力不足,再次向朝廷要求调吴世恭的汝宁军。

而朝廷接奏报以后,向杨嗣昌征询意见,是否能够调动汝宁军。

这时候的杨嗣昌觉得已经接连战胜了张献忠等农民军,形势是一片大好。再说,汝宁军也一直在磨洋工,不怎么肯出力,这支军队有也似无。因此,杨嗣昌就答应了洪承畴的要求。

四月二十一,传旨的钦差来到汝宁军,宣读了让吴世恭带兵七千赴辽东作战的圣旨。为了防止汝宁军的抗诏不遵,他们连汝宁军的监军叶忠都叫了过来。

此外,钦差还很有人性化,更为吴世恭带来了京城家中的私信,这含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汝宁军也立刻商议了眼前的局势,最后吴世恭一锤定音,准备率军出征。除了受制于家人为质以外,吴世恭还觉得,要在外界产生汝宁军主力外出的假象,吸引着农民军的靠近,使得汝宁军能够施行驱虎吞狼之计。

但谁也没想到,就是此次出征,却完全改动了原来的历史,使得天下的局面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

(第六卷完)

第七百一十二章通州休整

崇祯十三年六月,通州。

看着今天进行训练的兵丁归队,吴世恭对余继这些军官们吩咐道:“这一路上你们辛苦了。在这里休整两天,好好调理一下,之后再去山海关!”

“诺!”

此次汝宁军出征辽东,吴世恭带着骑兵的一个协三千五百骑,步兵一个协七千五百人,亲兵队一千五百骑(首锋营留守汝宁),工兵团二千和炮兵一个加强团一千五百人。其中火炮团更加强了六门九磅火炮和二门十二磅的火炮。总兵力为一万六千人马。

不过这次出征汝宁军的装备可就夸张了。加上亲兵队的战马,共有战马五千多匹,其他的骡马也超过五千。车辆超过了二千辆,其中战斗车辆超过三百辆。大小火炮八十七门,骑兵的火铳人手一支,步兵、工兵和炮兵的火铳超过四千。

防护精良的板甲超过了三千具,还有五百具也在汝宁加紧生产,要在汝宁军出关之前紧急运到。次一等的铁甲也超过了一千具。而每位兵丁身上起码都有丝绸内甲和改进型用棉甲改装的乞丐盔甲。而毛毡马甲也超过了一千套。另外,装备侦骑的皮甲也超过了一千具。

之所以决定出征,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吴世恭不想在这时候和朝廷翻脸,要给朝廷一个自己还听从调遣的假象。当然,吴世恭也认为此次出征是利大于弊的。

除了京城家人的安危和吸引农民军靠近,扩大农民军的活动范围以外,吴世恭还认为,汝宁军此次至辽东的危险性不大。这时候朝廷在辽东的兵力也已经超过了二十三万,能够机动野战的兵力,更是有八大总兵的十三万四千兵马。加上汝宁军的一万六千,可以有效地给予清军极大的杀伤,而且混在这么庞大的大军中,汝宁军的损耗也不会太大。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朝廷长期把这支出征的汝宁军放在辽东,不让吴世恭返回汝宁。但是这一点吴世恭并不害怕,在汝宁的汝宁军架构已十分完整,没有了吴世恭,根本没有一个将领可能独立。再说,当天下有变的时候。吴世恭带着自己的军队强行返回汝宁,又有哪一支明军阻挡得了自己?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吴世恭显示出不轨之心也是无关紧要了,反而因为离京城近,能够很快地救出在京城里的家人。

当然。吴世恭和汝宁军的高层文武根本不知道此次大战就是赫赫有名的松锦之战,要不然。绝对没有一位会赞同出征的。

因此。按照这次出征的特点,汝宁军就这么调配了部队。骑兵多,火器多、车辆多。这也正是吸取了上次与清军作战的教训。

而此次明军作战目标也很固定,就是要救援被围的锦州。因此,明军的探骑作用也不大,不需要查探清军的位置。反正清军肯定出现在山海关到锦州的道路上。而且辽东的关宁铁骑环境熟悉,派出的探骑也应该以他们为主,所以汝宁军的骑兵不会陷入到大规模的绞杀战中。

所以这次汝宁军的作战思想就是抱团作战,以步兵方阵为核心。四周的骑兵和战车配合,再加上火炮的火力支援,以远程火器的大量杀伤,防止清军的大集团骑兵的冲杀。一句话:就是以运动中的防御战,吸引着清军冲阵,并给予清军大量的杀伤。

当然,如果清军不敢冲阵,汝宁军也将顺利地运动到锦州城下。虽然不能够杀伤大量的清军,但战役目的总是达到了。反正汝宁军也从来没想过通过此次战役,完全地把清军歼灭。另外,这样的运动也可以防止被清军的火炮锁定,防止出现血岭战役中,被清军大将军炮“犁地”情况的出现。

而且这样的战术也是可进可退。万一明军大败,汝宁军也可以依托车阵防御,顺利地撤退。并且车辆上还能够携带大量的粮草、辎重,把汝宁军的给养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在此次汝宁军的出征序列中,特意带上了工兵团,那正是为了撤退时的开路搭桥的。

所以这次汝宁军核心战术就是防御,要充分发挥吴世恭所开创的“乌龟流”,就是要最大程度保存自己,消灭敢与来进攻自己的一切清军。

因为汝宁军此时的重点还是在河南、湖广,所以那些大将都有各自的战略目标,不可以轻动。因此,吴世恭就挑选了防御战水平第二的余继作为了副手。说实话,那书墨也太没统帅的样子了,吴世恭实在不放心他成为副手。而余继的防御战水平也不比其他大将高上多少,之所以点到他,除了他的地位也比较高以外,谁让他的绰号叫“刺猬“呢?

在四月接到圣旨,准备出征以后,汝宁军就把调来准备出征的部队集合训练了一个月,接着在出征的一路上也不断地训练着防御战术。所以到通州的时候,全军已经对这样的防御战术练得滚瓜烂熟了,这情况也让吴世恭相当满意。

唯一的缺点就是:汝宁军此次携带的骡马也太多了一点,所以粮草供应的压力极大。幸好吴世恭与山东巡抚颜继祖和山东总兵刘泽清还有交情,在他们的一路供应之下,汝宁军能顺利地到达了通州。

而吴世恭见一路上兵丁的训练十分辛苦,因此就准备在通州休整两天,要为出关后的大战养精蓄锐了。而且吴世恭还有一个私人原因,崇祯皇帝的私人代表——秦公公和吴世恭的夫人——薛雨霏已经在通州等候着了。

一见吴世恭,薛雨霏就抱着吴世恭哭了好一阵,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她红着眼解释道:“这次夫君又见不到麟儿了。”

“我知道!我明白!”吴世恭连忙安慰道。崇祯皇帝肯放薛雨霏与吴世恭见面,但绝对不会放吴世恭的嫡长子薛呈麟出京城,对此吴世恭也有心理准备。

第七百一十三章交底

长期未见面,所以在说了这句话以后,薛雨霏除了在吴世恭怀中温柔,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亲热了好一会儿,薛雨霏才有话没话地问道:“夫君怎么换马了?那匹人来疯怎么这次没看见?”

“人来疯受了几次伤,口齿也高,已经做不了战马了。不过它也闲不住,本来这次我让它在汝宁别出来,可它吵着闹着要跟着,所以现在它正在军营中呢,等会儿我让人把它牵来拜见主母。现在我骑的这匹叫‘黑脚’,脾气可燥了,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