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等候)-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禁让笔者有些感叹:现代那么多的有能力者,就是为了一个面子而不肯放下身段。如果他们对上司的嘴巴稍微甜一些,可能就会上升一个层次,更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力啊!

吴世恭收到侯恂的回信以后,是受宠若惊。连忙又向侯恂去信,坚决推辞。反正双方推过来推过去,最后,侯恂还是把那间铺子交还给了吴世恭。而吴世恭在这间铺子里开了一家商栈,送了五成的干股给了侯恂。

这样一来,吴世恭就在归德府城有了一个落脚点,并且能够得到归德府顶尖家族——侯家的庇护。他自己商队的买卖也上了一层楼。

而在这间铺子里,吴世恭更是做起了赵如雅的那些脂粉买卖,并且,吴世恭动用了家奴中多余的一些妇女,在赵如雅的指导下,开了一个脂粉工坊。

这脂粉的买卖,虽然在归德府城这里的生意是远远的不如在京城里的生意红火,但至少有了一些进帐,能够勉强应付内宅里的花销了。

这段时间内,吴世恭是大办工坊。首先他在被服工坊的基础上,办了一个纺织工坊。归德府这里并不出产蚕丝和棉花,而这个纺织工坊的技术也十分地落后。所以,这个纺织工坊也就只能够生产出一些粗布来,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这些粗布能够销售的地区,也就是临近的那几个县。太远的话,根本就卖不出去。

不过由于有了这个纺织工坊,吴世恭自己这些兵丁的服装布料供应,就得到了解决。再说,吴世恭也可以把这些粗布当作军饷给发下去。因为在明朝,布匹也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当作货币来使用的。

而吴世恭建立的另外一个就是家禽家畜的养殖场。吴世恭依靠自己缴获的那些家禽家畜,又购买了一些种猪和种羊,利用家奴中的那些老弱妇孺,大肆开展了养殖业。

又因为吴世恭的千户所堡垒后面那个丘陵上,那些猪草和青草都不缺,吴世恭只要发动人手去收割就行了。所以到了现在,吴世恭的那些家禽家畜,不光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到市场上去卖掉。多少也有了些进帐。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吴世恭的养殖业开展的比较好,他手下兵丁的伙食水准大为提高。

在吴世恭刚到千户所堡垒的时候,除了他从京城里带来的那些护卫以外,吴世恭在当地招收的那些兵丁,基本上都是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皮包骨头。根本经受不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还有的兵丁,因为营养的摄入不均衡,生有了夜盲症,根本行不了夜路。而现在因为吴世恭让他们长期吃饱了饭,又用肉食增加了他们的营养,兵丁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吴世恭手下的兵丁的身体素质,完全达到明朝当时一流jīng兵的水准了。

而吴世恭又利用了千户所堡垒后面丘陵上的树木,办了一家木炭工坊。并且,他还在这个丘陵上,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石炭(就是煤)矿,因此,这也让他有了一些收益。

这样几项加起来,到了十月的时候,吴世恭终于达到了收支平衡,这让吴世恭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自己现在总算是在这里站稳脚跟了。

而让吴世恭高兴的事还不仅如此。因为吴世恭的大兴水利工程,和他大量地用牲畜运水,再加上下半年的气候也不错,在秋收的时候,吴世恭所拥有的田地获得了丰收,这让吴世恭的千户所堡垒里,储备的粮食一下子达到了一万六千石以上。

这下子吴世恭是完全放下心来。这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歌舞升平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可谓是志得意满。即位一年来,崇祯皇帝已经完全地掌管了大权,在文人的吹捧下,也已经有了一个“圣君”的称号。而在朝堂上的事务,无非就是扫清那些还残留在朝堂上的魏忠贤一党余孽的事情了。

顺便说一句,当时那个薛濂在京营中的死对头——丰城侯李承祚,因为其在崇祯皇帝刚即位时,不识时务地向魏忠贤提出:让魏忠贤掌管大权,把崇祯皇帝完全架空的主意。现在的他就被崇祯皇帝秋后算帐了。

李承祚被崇祯皇帝夺去了爵位,戍边流放,并且在崇祯二年被抓回京城砍了头。而相对来说,现在被软禁的薛濂反而得到了最好的下场。

而明朝境内的局势,也一片平静。奢安之乱在女总兵秦良玉几次大胜的打击下,也形不成什么气候了。河南的造反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平息。

陕北那边虽然有些星星点点的农民动乱消息,但是,从陕西地方官上呈的奏折上来看,也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估计也会很快得到平息。

而平台召见以后,崇祯皇帝为了满足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承诺,从户部挤出了大批钱粮送到了辽东。而辽东的局面,在袁崇焕上任以后,确实也平静了下来。

这种情况倒也不是崇祯皇帝只从袁崇焕上呈的奏章上得知的,在辽东的其他官员和监军上呈的奏章上都反应:自从进入秋季以后,建奴的sāo扰xìng进攻的次数大为减少,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得到了这样一个好消息,崇祯皇帝不禁为自己用了袁崇焕为督师的英明举动而有些得意,在崇祯皇帝的看法里:辽东的局面已经大为好转,只要有了自己的支持,袁崇焕一定会达到平辽的目的的。

因此,在这些天来,崇祯皇帝显得十分地轻松。而由于皇上地轻松,整个朝堂也显现出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可是,崇祯皇帝和朝堂上的诸多大臣都根本没有想到,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就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而陕西农民造反和后金建奴军队,这两个以后会成为崇祯皇帝恶梦的对象,在崇祯元年的秋季和冬季都积极地进行着一些举动。

首先来说说陕西。

当农民造反的火焰刚刚点燃的时候,明朝在陕西的那些地方官员,唯恐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担心朝廷追查责任,会受到严厉制裁。

这些官员同时又幻想着,只要在夏收之后,为饥寒所迫的造反农民将会自动解散回乡。于是,他们采取鸵鸟政策,禁止各府县报告“变乱”的消息。说到这里笔者就有些无语了,这天都旱成了这个样子了,那些官员难道眼都瞎了,脑都残了,还盼望着有什么夏收啊?

不过,总有人是智商无下限的。时任陕西巡抚的胡廷宴,每逢州县以“盗贼”事上报,就不问情由地把来人打一顿板子,并且说道:“此饥氓也,掠至明chūn后自定耳。”

好吧,陕西最大的官都这样了,那么下面府县的那些小官们也就做小鸵鸟吧。接着,这些地方官员就盼望着秋收。

可是那些种田的农民,有的因为难以生存加入了造反队伍,有的不愿意造反的也逃得一干二净,根本就没有人来种地,这样哪里来的秋收啊?

到了最后,纸终于包不住火了,农民造反的声势一天比一天高涨,这些地方官再也无法掩盖了,只好硬着头皮向朝廷报告。

可是当兵部奉旨查核时,这些地方官又互相推诿。他们是处理地方政务不行,可扯皮的功夫却个个都是顶呱呱的。

在陕北农民一开始造反的时候,那些造反的农民是纷纷投入到那些已经存在的马匪和土匪中去的。而那些马匪和土匪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要说到万历年间,奠定后金政权建立的萨尔浒之战了。在萨尔浒之战中,明朝军队是四路围攻**哈赤的后金军队,被后金军队打了个大败。

而在这四路围攻的军队中,就有着从陕西和山西派出的明朝军队。那些陕西和山西的溃兵逃回了家乡以后,怕领受军法不敢归队,于是就索xìng就地落草,成为了马匪和土匪。

而崇祯初年农民造反的军队中,就是以这些溃兵为主要骨干,以难以生存的农民为外围摇旗呐喊的匪帮。

不过这种情况,却为陕西地方官员的扯皮,提供了丰富的弹药。在明朝的陕西省,除了主要负责陕西地方事务的陕西巡抚胡廷宴以外,还有一位主要负责军镇事务的延绥巡抚岳和声。

可以想象得出,陕西巡抚胡廷宴一定会说:是延绥巡抚岳和声管辖的边兵作乱,不关地方上的事;而延绥巡抚岳和声也一定说:是陕西内地的饥民为“盗”,不关军镇上的事。

而作为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直属官员——陕西巡按御史吴焕,他不是向朝廷反映真实的情况,而是和起了稀泥,在他上呈的奏章中则各打五十大板,而对农民造反的真实情况却是轻描淡写。

可这么一来,崇祯皇帝和朝廷诸位大臣就更摸不清陕西农民造反的情况了。他们也只能够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