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直接在训练场上指出来,那会损害教官们的威信。
当然了,改变战术绝非易事,军人对于传统的维护也是很固执的,除非是打疼他们,否则很难让他们承认部队的战术过时。
对于重返军营的威尔来说,维护传统尤其重要:“散兵线?那是什么?不不不,里姆,我不认为细红线战术已经过时,实际上这种战术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南北战争中我们就靠着细红线战术击溃了南方佬,乔治·杜威在艾尔克里斯托也正是凭借着细红线战术击退了西班牙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细红线战术已经过时,反而是你的这个‘散兵线’并没有得到任何验证,所以里姆,还是回到你熟悉的领域里去吧。”
晚饭时,在外面浪了一天的威尔听到李牧提出的“散兵线”,顿时不屑一顾的哈哈大笑。
威尔承认,要论挣钱,威尔比不上李牧,但要说打仗,威尔自认胜过李牧这个胆小鬼十条街,看看李牧怕死怕成什么样,在斯普林菲尔德随便出个门都要带上十几二十号人,当初艾米斯也没有这么过分好吧。
“威尔,战术的出现是建立在战争方式的更新上的,现在的战争和二十年前的战争已经不一样了,二十年前没有重机枪,火炮移动不便,在野战条件下不能为部队提供有效支援,而现在已经有了重机枪,火炮的移动也越来越方面,未来战争是建立在火力的凶猛程度上的,这时候再使用密集阵型就不合时宜,想想看,就算是未来可以伴随部队行动的小口径火炮,一炮也可以将几十平方米内的所有生物全部击毙,这时候再抱着‘细红线战术’不放就不再是排队枪毙,而是排队等死。”李牧不放弃,为了纠正威尔的错误认识,李牧也是苦口婆心。
其实威尔举的例子并不恰当,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一次艾尔克里斯托战役里,如果不是因为西班牙人的火炮不足,乔治·杜威那点人早早就已经伤亡殆尽,根本等不到后续支援赶到艾尔克里斯托。
而就在十挺加特林运抵前线之后,西班牙人的攻势迅速崩溃,伤亡大到令威莱·尼古拉乌无法承受,这已经充分证明了即使是在现有条件下,“细红线战术”也已经宣告失败。
“你这话不对,重机枪和火炮有着严重隐患,携带不便是最大的问题,野战一般都是突然爆发,你的重机枪和火炮还没有完成战斗准备,我的士兵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击败你,哪还有什么排队等死哦。”威尔的反击也很犀利,这也是威尔的信心所在。
其实从南北战争时期重机枪装备部队开始,并非没有人看到“细红线战术”的不足,之所以乔治·杜威他们仍然使用“细红线战术”,原因和威尔说的一样,就是因为重机枪和火炮这些“细红线战术”的敌人们先天不足。
那么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细红线战术”会崩溃?
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出现终于改变了火炮携带不便这个问题,人力推不动可以用汽车拖拽,而武器自身的改进也推动了战术的发展,别忘了在南北战争时期重机枪只是刚刚出现,性能还远远谈不上完备,要等到马克沁重机枪出现之后,重机枪才会真正成为战争的主宰。
这里还有无烟火药的问题,要知道黑火药时代,火药残渣始终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至于在清日甲午战争期间,大名鼎鼎的“马克沁”居然被评价为“不堪大用”,这也实在是令人无语。
从这方面说,李牧发明无烟火药,正是埋葬“细红线战术”的主力推手。
第234章 守不住
李牧不会打仗?
这话让阿尔弗雷德·马汉听了,马汉会第一个表示不服。
李牧穿越之前是个宅男没错,但宅男并不是一无是处,就李牧会的这点东西,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在网络上跟人聊天吹牛或许稍显不足,但放在十九世纪,李牧随口扔出来几个名词,就足够这年代的战术大师们奉为至宝。
当然这也要看跟谁说,李牧只是对马汉随便提了提“海权论”,马汉马上就能围绕“海权论”发展出自己的一系列军事思想。而李牧对威尔提出“散兵线”,却遭到威尔毫不留情的嘲笑。
好吧,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区别。
“野战并不是战争的唯一形态,特定条件下的遭遇战并不具备代表性,攻坚战才是战争中的正常形态,威尔你现在不再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基层军官了,你应该提升你自己的眼界,这样才能跟得上你身份地位的提高。”李牧不再和威尔在一城一地纠缠,高屋建瓴的假大空才是李牧擅长的。
其实威尔对待“散兵线”的态度也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阶级局限性,威尔也是一样,南北战争时期威尔只是个低层军官,现在最起码也是中层,正在向高层发展,如果威尔的目光还是盯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里,那么威尔在军中的前途并不明朗,或许回斯普林菲尔德当个警长才是威尔最好的选择。
“谁说我没有学习?”威尔表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哦哦哦,李牧差点忘了,在斯普林菲尔德,威尔的床头还摆着《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学》的。
“那好吧,你学到了什么?难道你不知道理论联系实际吗?”李牧继续高屋建瓴。
这——
估计威尔还真没听说过这句话,在另一个时空里正式提出这个说法的那位伟人应该是还没出生呢。
“哼哼,歌德还告诉我们经验才是永久的老师。”威尔的确是没听过“理论联系实际”这句话,但并不妨碍威尔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看样子,西方类似的思想也不少。
也对,毕竟这句话也是总结前人经验才得出的结论。
“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么你应该成立一支类似中世纪时期的重甲骑兵部队。”李牧放弃说服威尔,看样子要借助外力,才能改变威尔的想法。
“我正是这么想的,但要先有轻骑兵,然后才能有重骑兵。”威尔的回答出乎李牧预料之外。
李牧顿时暴走,气得饭都不吃了,这家伙真是个老顽固。
还是桑迪贴心,看李牧气呼呼的离开餐厅,桑迪追上来安慰李牧:“别难过,威尔虽然不承认,但我认为威尔已经接受了你的话,他总是这样口是心非。”
话说你为了安慰李牧这样在背后编排自己的老爹真的好吗?
“我没事,快去吃饭吧,明天咱们要去圣地亚哥,到时候我带你好好玩一玩。”李牧还是小感动,决定明天带桑迪去圣地亚哥买买买。
嗯嗯,要对女性表示感谢,这个方式绝对正确,不管是女人还是女孩,真正的老少通吃。
好吧,李牧去圣地亚哥真不是为了讨好桑迪,而是要去参加会议。
乔治·杜威击退了西班牙人,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需要重新安排,乔治·杜威是临危受命,既然现在危机已经暂时过去,那么就要确认指挥权的归属,同时还要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所以这一次的会议会有古巴共和国政府领导人参加。
威尔对李牧从餐桌上直接离开非常不满,上船的时候还在喊李牧“小心眼”,李牧不客气,用“老顽固”回击威尔,两人互相伤害了一路,一直到抵达圣地亚哥军营,李牧和威尔才暂时偃旗息鼓。
和离开时相比,现在的军营热闹许多,击退西班牙人之后,乔治·杜威只留下少部分人防守艾尔克里斯托,率领大部分士兵返回圣地亚哥继续接受训练,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乔治·杜威带回来的士兵有点多,这段时间圣地亚哥军营又在不停地招收新兵,所以军营的规模也就不堪使用,无法容纳所有的士兵,为此乔治·杜威不得不在老营附近新建两座军营。
新建的这两座军营的规模都比原来的军营大,每一座都可以容纳上万名士兵,等两座军营建成之后,这三座军营可以同时训练三万名士兵,最多一年时间,古巴共和国就将拥有反击的能力。
在正式召开会议之前,李牧他们要首先统一思想,这也是李牧提前一天来到圣地亚哥的原因。
威尔和乔治·杜威他们在斯普林菲尔德见过,所以这一次见面,几个人很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李牧就不用说了,虽然各负其责,但李牧和乔治·杜威他们从来都是一个整体,所以不需要太多寒暄,李牧刚下马车,内部会议马上开始。
“两天前,卡斯帕·哈代派人过来,要求调走一部分军队,维持圣地亚哥稳定,我没有同意,现在瑞利·托因比的人就在军营门口,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