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居正肯定会动用手中的权势压下去,然后骂声一片。或许那些人也知道杀不了沐朝弼,但是给张居正泼点脏水,扣点帽子,他们也是愿意的。
“行了,朕知道了!”朱翊钧摆了摆手,这件事情没什么探讨的必要了。
张鲸一愣,他没想到皇爷对这件事情看得一点都不重,不过他知道朱翊钧的脾气,便没有在继续说,只是恭敬的站在身后,心里面琢磨着这件事情。
“咱们去学宫吧!”朱翊钧这段时间的经历基本都放在了学宫上,学宫那边已经开始教地理了。
山川地理,河流田地,以后要是想做官,自然要了解地理。如果你连你所居住的国家地理都不了解,还做什么官。朱翊钧在那边盯着的很厉害,没事情的话,基本上天天都要过去。
培养小太监地方朱翊钧已经停掉了,当然了,培养是没有停,朱翊钧培养放到内书堂去了。
原本宫里面就有给小太监读书的地方,也就是内书堂,原本内书堂是冯保把持着,朱翊钧想让内书堂教自己让他们教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不一样了,冯保死了,内书堂归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宏掌管。
这里面能动手脚的地方就多了,比如算学,原本这件事情是三德子负责的,现在交给了张宏。朱翊钧还听说张宏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也在学算学。
沐朝弼进京果然引起了不小的动静,奏折像雪片一样飞进了大内。
这段时间,沐朝弼的罪证全都被翻了出来,御史言官那边都要把这次的事情当成狂欢了。沐朝弼是沐国公,位高权重,参他正好刷声望。
关键是参沐朝弼还没什么危险,反正他已经倒霉了,也不在乎在踩上几脚。
奏折的内容基本上也都一样,全都是喊打喊杀的,上来就是什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安抚天下,不杀不足以彰上天之德,反正沐朝弼不死,大明就离着亡国不远了。
事情的发展也没出乎朱翊钧的预料,这件事情很快就有结果了。
对于这种烂事,张居正真心没兴趣处理,他现在就想着快刀斩乱麻,在这件事情上闹腾,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再说了,那些人抱着什么心思,他怎么可能会不明白。
沐朝弼罪名属实,理应处斩,但是念在这么多年颇有功勋,祖上又为大明出过力,死罪可免。
死罪虽然免了,但是活罪却不能免,将沐朝弼发配到南京圈进。
圈进在南京,不死不许出来,全了皇家的脸面,同时也严肃的处置了沐朝弼,勋贵那边也不会反应太激烈。沐朝弼的确是做的太过了,再说了,也没死,只是圈进罢了。
朱翊钧在宫里面听说了这件事情,不禁感叹,张居正就是张居正,权术手段玩的是炉火纯青。
对于沐朝弼的事情,朱翊钧根本就不关注,朝廷眼前的大事情是春耕。朱翊钧身为皇帝,自然也是要去耕种的,只不过这个规矩荒废有些年头了。
太祖皇帝朱元璋最重视,他是农民出身,很看重种地,他甚至还下过圣旨,种地种得好的,种的多的,可以封官。
可是这个规矩多少年都没有了,也不知道张居正和老妈怎么想的,非要把这个规矩从新捡起来。这两位看样子是准备把朱翊钧打造成明君,想要成为明君,种地先了解下。
第七十章 皇庄种地
对于种地这件事情,朱翊钧真的没什么兴趣,前世他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朱翊钧不是没下过地,没种过田。只不过他不想去是一回事,但是去不去又是另外一回事。
说起来自从来到大明,朱翊钧还没出过皇宫,这一次去皇庄看看也挺好。
况且自己放银子的那个皇庄,朱翊钧还真是挺想去看一看的。那里有大棚,有自己即将种新作物的土地,还有自己的银库,话说自己这辈子还没见过多少银子呢!
只不过去哪个皇庄,这不是自己说的算的,但是朱翊钧知道有一个人能说的算,那就是李太后。
在大明朝,能够影响李太后的人不多,除了张居正之外,那就要数自己武清伯了。在得知了自己要去种地的事情之后,朱翊钧就让人去找了武清伯来。
直到见到朱翊钧,武清伯也没弄明白皇上叫自己来做什么。
最近好像也没什么大事情啊!
朝堂上的事情和武清伯没什么关系,武清伯现在除了赚钱,对其他的事情也不感兴趣。难道是新的赚钱买卖?武清伯想到新的买卖,激动的不行。
“臣武清伯参见陛下!”强压着自己心里面的激动,武清伯给朱翊钧行礼道。
“起来吧!”朱翊钧笑着看着武清伯道:“给武清伯搬一个椅子过来!”说完才上下打量了一番武清伯,这一看不要紧,差点闪瞎了朱翊钧的眼睛。
原本武清伯的穿着打扮就很夸张了,这一次更夸张了,土豪气息尽显。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都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贵!
朱翊钧是真无语了,就算是你暴富了,也不用如此张扬吧?不过朱翊钧也不打算说什么在,武清伯是什么人,朱翊钧在清楚不过了,说他狗肚子存不了二两猪油,好像也挺合适的。
“武清伯,朕要亲耕的事情你听说了吧?”朱翊钧看着武清伯,开口问道。
“臣听说了!”武清伯连忙点头,这件事情现在传的很开,他当然也知道。只是武清伯不明白这件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皇上叫自己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太后将皇庄交到姥爷的手里,还是有很多非议的。”
“朕觉得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看一看,看看皇庄在姥爷的打理下,不但井井有条,而且收入也增加不少。”朱翊钧笑着说道:“也让他们了解一下姥爷能力,也宣扬一下姥爷的功劳。”
武清伯一听,眼睛顿时一亮,什么让他们了解一下自己的能力,武清伯不看重。
那些人什么德行,武清伯在清楚不过了,但是这么做能够出一个大风头,让他们看看自己的能耐,扭转一下自己的风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女儿看看,到时候其他皇庄不也就归自己了。
皇庄的收入可不少,冬天卖菜可没少赚,这是长久的买卖啊!
“皇上圣明!”武清伯连忙说道,这样做还能给自己的女儿长长脸,武清伯相信自己的女儿看了以后,一定会非常高兴,那好处可就多了。
看着武清伯火急火燎的去了慈宁宫,朱翊钧笑着喝了一口茶。
来到大明这么长时间,跟着张居正学了这么久,也看了这么多的事情,朱翊钧慢慢的也学会了做事不含烟火气。把事情做了,而且做得润物细无声,那才是高超的手段。
朱翊钧的猜想果然没错,武清伯出马果然无往而不利,到了慈宁宫就拿下了李太后。
这一次皇帝亲耕就定在了武清伯管理的皇庄,虽然也有人觉得不妥,可是根本没掀起什么波澜。毕竟皇太后同意,张居正支持,有人出来反对也没用。
到了亲耕这一天,朱翊钧在大臣的陪同下,在锦衣卫的护卫下,赶奔皇庄。
朱翊钧原本还以为自己能看看明代的京城是什么样子,结果出去之后发现,根本什么都看不到。一眼望过去全都是伞盖,到处都是锦衣卫,只能在心里面叹气。
看看以后要学学正德,没事出去逛一逛,哪怕就是在京城也好啊!
到了皇庄之后,朱翊钧终于能从轿子里面出来了,身上的衣服也换了,不在是龙袍了,而是一身布衣,干活穿的。旁边还准备一个小锄头,那是锄地用的。
按照规矩应该是朱翊钧亲自扶犁耕种,皇后牵牛,只不过朱翊钧还小,扶犁自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扶犁的任务就落到了张居正的身上,牵牛的活自然不能让李太后去做,于是牵牛的就成了张宏。李太后点种,朱翊钧在后面踢土。
他们种的是玉米,是一种新作物,是皇庄找来的种子。
皇庄种什么,大臣们是无权过问的,况且这里现在是武清伯说的算,现在谁不知道武清伯抖的厉害,就更没人在这件事情上嚼舌根了。
只不过看到玉米种子的时候,有不少人都心中一动。
无论是稻米还是粟米,看起来都比这个玉米小多了,这么大,产量怕是不低啊!
张居正也留心了此事,准备等事后去问问武清伯,如果真的产量很高,这可是一件好事情啊!看来这个武清伯也不是一无是处,张居正在心里面对武清伯的评价改观了一些。
一亩二分地,这是张居正要带着朱翊钧种的。